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新和乐器村记录千古绝唱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0月29日

  新和县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是一个以制造乐器而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全村215户村民中有105户村民都以制造乐器为生。村里的乐器不但闻名疆内外,还远销到了北京、上海、巴黎等地。上百年的乐器制造史,从第一个乐器人到如今,百年光阴,这个村的村民看到了乐器的美好明天。

  院子里堆满了制作乐器的原材料(摄影 中国网 詹海涛)

  一天挣了两万元

  6月一天,听说我们要买民族乐器,县里干部把我们带到了离县城20余公里的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车子驶进村子后,停在了一条小巷口,“这一下巷道的人全是制造乐器的,我们下车慢慢挑吧!” 我们朝巷口深处走去。忽然一阵悠扬的音乐声从一栋房子里传了出来,村民们告诉我们,这家主人叫克尤木 卡迪尔。我们走进大门后,看见门的左边立着很多木头架子和一排还没有砌好的砖墙。院子里有个电锯,电锯旁边堆满了各种大小的薄木板,一堆锯木显露着刚刚锯过的痕迹。大门的右侧,立着两间低矮的土块房,克尤木 卡迪尔就从低矮的土块房里走了出来,“我的新房还没有建好。”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后脑勺,把我们领进狭小的屋子。 “哇,这么多乐器。”进入里间后,同行的老师惊呼起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排排整齐地挂在大炕墙上的乐器,而大炕上也堆放着许多乐器,我们数了数,有48个。 “太棒了!”大家都凑到跟前,仔细端详起来。最后,西域文化研究所的老师在他家买了一个弹拔尔,两个都塔尔,三件乐器一共1500元。 “你们一年能卖多少钱?”“大概两万元吧!”克尤木 卡迪尔笑着说。他还告诉我们,他最多的那次是在库尔勒卖乐器,“那次,我一天就赚了两万多。”克尤木 卡迪尔抑制不住兴奋。因为价格卖得好,所以克尤木 卡迪尔想到今年盖新房子。克尤木 卡迪尔告诉我们,他制造乐器已经有8年时间了。 “那时候家里穷,媳妇也娶不到。没办法,思前想后,最后就想到了去学门手艺,和邻居一样有个手艺,日子就好了。后来,我就跟村里的人学起了制造乐器。现在日子好过了,老婆孩子都挺好的。” 闲聊中,我们了解到,克尤木 卡迪尔有三个徒弟,其中最小的徒弟就是自己5岁大的小孩,“孩子从小就学,以后做到一定比我好。”而另两个徒弟一个是自己的弟弟,一个是邻居。

  共同的师傅

  人说吃水不忘凿井人。凡是会制造乐器的村民,都不会忘记该村的老前辈司马义 尤努斯。虽然老人去世了,但只要有人走进加依村了解乐器的情况,村民都会提出老人。“他是我们共同的师傅。”说起司马义 尤努斯,克尤木 卡迪尔露出敬佩的目光,他把我们带到司马义 尤努斯的家。 4米宽,3米多高的大铁门气派极了,村民说,老人家最先翻盖了房子,还率先买了摩托车。老人用最现实的富裕让村民感受到了学手艺的重要,很多村民就这样成为他的徒弟。今年45岁的努尔迪 司马义是老人的小儿子,我们进入院子时,他正在给即将做好的弹拔尔上漆,而他旁边,13岁的儿子艾合买提 努尔迪正在给他帮忙。 “父亲总共有30多个徒弟,这些徒弟都已经有四五十岁了”。努尔迪 司马义给我们讲述了老人的情况。 60年前,刚刚20岁出头的司马义 尤努斯继承了父亲一间10平方米的土房子,另外还分到了五亩地。地里一年才能收入5000多元,怎么盖新房,娶老婆呢?司马义 尤努斯思考着怎么摆脱贫穷。那一年,远在喀什的姑妈来到他家,看到他一贫如洗的状况,就让他学起制造乐器。学了两年,他带着梦想,做起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弹拔尔,之后就有了第二个、第三个 做好乐器后,妻子就拿到县城去卖。后来,他的生活因为制造乐器有了起色,再后来,他成了村里第一个富裕起来的农民。

  乐器的前世今生

  在加依村,司马义 尤努斯成了名人,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艺人,为了和老人一样过上好的生活,村民都来找他了。老人教的第一个徒弟是木孜 阿帕尔,今年67岁。老人听说我们在采访,激动地拉着我的手,一连说了很多。通过翻译,我们了解到,老人说,要不是司马义 尤努斯,他就没有今天幸福的生活。木孜 阿帕尔15岁时开始跟司马义 尤努斯学徒。木孜 阿帕尔家里兄弟姐妹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兄弟一多,父亲就想让我们都出去,学手艺干什么都行。”木孜 阿帕尔眼里噙着泪花,“我跟着师傅干了很多年,师傅是个好人。”就这样,木孜 阿帕尔跟着司马义 尤努斯学了两年,又干了10年,直到自己妻子生了小孩,他才离开司马义 尤努斯。木孜 阿帕尔告诉我们,司马义 尤努斯有30多个徒弟,这30多个徒弟,就代表着30多户村民都是老人的徒弟,到了后来,全村215户中有105户都在制造乐器,这105户村民,都有了老人的徒弟和徒孙子。 “跟着师傅那么多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师傅让我把乐器发扬光大,我就想到了改良纯手工业,用机器代替。”1993年,木孜阿帕尔率先引进电木锯,代替了手工掏桑木的细工活。他引进电锯后,村里又有很多年轻人也买了电锯。克尤木 卡迪尔就是木孜 阿帕尔的徒弟,他也学着师傅用电锯制造乐器。

  小村的腾飞

  因为早在60年前村里便陆续有人以制造乐器为生,所以,加依村在当地颇有名气,同样因为制造乐器,该村也让新和县出了名。在整个阿克苏地区,新和县的财政收入可谓一般,如果走进任何一个普通的村子,

   农民的生活只能算一般水平。但加依村却正好相反。汽车在村子里的乡间小巷里飞驰。“快看,这里一排排的砖房。”同行的许多人惊呼起来,这里的村民太富裕了。我们都羡慕极了。这里的村子很有特点,村民都盖起了砖房,不需用我们再规划就可以当风景展示了。看着农村的新景象,县里干部兴奋地说,我们要打造民族乐器村,让新和县的民族乐器走出新和,走出新疆。这位干部还说,新和县已经有了初步打算,先规划,让加依村的村民借助乐器这个载体,有意识地修建一批农家乐,这样,外地游客来参观,既买了我们的民族乐器,又参观了我们的农家乐,可以给村民创收。 “未来的加依村一定棒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