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家具五金行业应重视“懒蚂蚁效应”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9月9日

  每每在生活中提到蚂蚁,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一群忙忙碌碌,来来回回搬运着食物的大力士。联想起用剩饭残羹来引的浩浩荡荡搬运大军,又或是两个蚂蚁族群为了争夺食物上演精彩绝仑的蚂蚁大战。总的说来,在人类的第一反映中,蚂蚁给人的印象是良好的,总会与“勤劳”联系在一起。像有LGG保护膜以蚂蚁为吉祥物,象征着员工都像蚂蚁一样勤劳,团结,为了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也有我们衣柜五金行业内新推出的品牌“蚂蚁宅配”,定位成为年轻族群的时尚家居专属品牌等等。

  如今网络上热传一个叫做“懒蚂蚁效应”的理论,想想自己“企划”在企业组织中一直是一种谋士、辅助的角色,在蚂蚁的世界里,也有一群跟我们做着一样角色的家伙—称之为“懒蚂蚁”,真感叹大千世界还真有千丝万娄的关系。

  何为“懒蚂蚁效应”的理论呢?

  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黑蚁群的活动进行长期的观察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只有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这少数蚂蚁就是我们所说的“懒蚂蚁”。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在危难之中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前进。

  看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不断的观注着周围环境的变化,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懒于杂务,才能勤于动脑,把足够的时间放在企业的未来或战略等发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上。

  相对而言,在蚁群中,平时忙忙碌碌的“勤蚂蚁”维持着族类的生存,而“懒蚂蚁”则把精力投入到关系蚂蚁未来的危机及发展上去,分工不同,在危难时刻更重要;其实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组织里面,也需要存在着“懒蚂蚁”的角色。当然,小企业,这个角色就是企业老板自己充当;当发展到中型或大型企业时,这个分工更加明细,也需要一定比例的“懒蚂蚁”的员工。当然要明确一下,这里所说的“懒蚂蚁”的懒,并不是真的懒散不做事情。只是跟一线员工的日夜操作同一件事情是有分别的,“懒蚂蚁”做的事情,不是一般员工关注的研究或市场调查又或是企业环境分析,这些报告,是企业最高领导者做决策时的参考凭据。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说,我也想做一个“懒蚂蚁”。但“懒蚂蚁”也不是很么好当的,需要专业的知识,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需要大局观,综合的能力要强。就我多年的经验来看,现在建材类定制家居企业对企业中“懒蚂蚁”效应的运用或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一、企业机制不成熟。

  为什么我会先说企业的制度问题呢?这个是企业立足长远未来的必经之路,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起家,经过多年的打拼跟着行业朝气蓬勃地发展起来了。在从小型企业向中型企业的过渡中,企业的制度问题、岗位的职责、职务、权限问题,都要发生改革,抛弃过去的授权方式。大家都会知道,很多家族企业的这个过程中,假如夫妻双方都在企业内工作的话,在处理这个复杂的问题时,最终都是以一方退出或是弱化;又或是两方经过培训进修,企业的战略思想高度统一,同时又十分明确各自的分工,互不关汲,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要不然,最难做事的就是中层管理,一个领导说向东,一个领导说向西,到底怎么走,永远也争论不休,工作要开展起来困难重重。所以完善企业的机制,按制度做事,提高效率,才能在市场上快人一步,抢占先机。

  二、平台不平,信任不够。

  企业的最高纲领为企业的理念。怎样在企业内,将型型色色的人,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向着企业的长远目标前进,这需要企业领导者的企业理念,即创办企业的终极目的。作为市场战略的NO.one路线,还是Onlyone路线,只要选定了,就要把企业的所有资金、人员、物料都按规划走。如企业理念为做亚洲第一的定制家居生产中心,则把企业的重点放在生产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生产规模,生产成本控制,生产管理上面,不断的接单生产,代工,出口等等,就如有着一百多万员工的富士康集团一样。但目前,大多定制家居企业给到“懒蚂蚁”发挥的平台还不够,一是受企业本身的资源限制,二是对“懒蚂蚁”缺乏信任,没有充分放权。在定制家居企业,“懒蚂蚁”主要是在企划部或市场部等做企业文化、品牌宣传、营销策划、市场调查的工作,主要职位如营销总监、策划总监、品牌运营总监、设计总监等职业经理人,再高层的就是企业的总经理等。

  三、“懒蚂蚁”待遇不高,在位时间短。

  因为“懒蚂蚁”的工作较难量化,待遇不高,在企业内待的时间短。导致其职位的工作开展一直不稳定,常常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虽然做策划等的“懒蚂蚁”,可以在不同的行业发展,但在对行业特性的了解,还是要浪费一定的时间。往往刚刚熟悉了企业文化,了解了行业的整体情况,就会因待遇上不去,慢慢失去那份热情,最终转战其他企业。还有不少的“懒蚂蚁”因为这个又慢慢变回“勤蚂蚁”的身份。其实“懒蚂蚁”的角色,在哪个行业来说,都是为数不多的,而对精通行业环境,懂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能看出企业问题,在品牌运营、营销策划等又有专业知识的“懒蚂蚁”,更是凤毛麟角。大家都明白,在企业20%的核心员工,对企业作出80%的作用,其中,这20%的员工里面就包括了“懒蚂蚁”。特别是行业发展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企业对行业的日薪月异的环境变化面前,企业领导者要做出正确的决定,都需要“懒蚂蚁”的辅助。其实留着一个“懒蚂蚁”,比留着十个“勤蚂蚁”所产生的效益更高。因为经营一个企业,就是经营人,在高喊“以人为本”的年代,不能把“懒蚂蚁”作为志同导合的根本来经营,实在是一种失误或无知。

  反观“懒蚂蚁”要成为能在关键时刻挽救企业的英雄,则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要博学广益,做一个知识型的“懒蚂蚁”,时时刻刻都要研究,分析企业的内外环境,针对企业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