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三个层次推进两化融合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9月3日

  经历了信息化的导入阶段,经历了信息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我们正在进入两化融合的阶段。也就是说,当前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抓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只有做好两化融合,才能进入信息化带动和引领工业化的阶段,最终迈向信息化社会下的新型工业化,实现信息社会。

  对于两化融合,我们有三个具体的目标,一是要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工业体系,二是不断提升国家的工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第三,着力转变工业增长和发展方式,其中第三点尤为重要,就是要促进工业由大走向强、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从低价值链向高价值链的转变。

  从近期看,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两化融合的重点要放在“保增长、扩内需、保民生”上,要和落实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相结合,同时还要把注意力放到“调结构、促转型、促发展”上。在

  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工业界很多企业逆市飞扬,金融危机反而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很多新的发展机遇。对这些企业进行分析发现,他们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就是比较好地实现了在信息化条件下新型工业化的建设。在钢铁行业就有不少这样的企业。三周前,我在南钢调研发现,企业的很多业务都跟信息化相关,融合密切。由于信息化的武装,企业对市场有非常敏感的应对措施,能够良好的跟进,并且取得销售额和利润的快速增长,而且利润的增速高于销售额。对于这些典型,我们将进一步总结,探索新形势下工业增长的新模式。

  本着“系统推进、多维推进、关键突破”的总体思路,工信部研究提出两化融合的总体方针政策,从投资、财政、税收、科技、人力资源、产业政策等方面来引导推进两化融合,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具体是从线、面、点,也就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来推进。

  从线上讲,要坚持按细分行业市场、专业化、精准化地推进。我国推进企业和产业信息化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各行各业中涌现了一大批先进的企业。但在过去推进的过程中,感觉还是比较粗放。每个细分行业都有自己的特性,个性大于共性,所以要大力按照精准化的方法,细分行业,按工业产业为主题,结合企业以往的成绩和经验来推进。

  所谓面,就是在区域层次推进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先后批准八个两化融合实验区,探索在区域层面(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构造新一代的工业基础设施,如何按照产业布局、关联性,形成产业发展新模式,

  所谓点,就是在微观层次大力推进企业的两化融合。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选准关键的环节,实现两化融合,或者说实现信息化再造。一个个体的企业有很多环节,但要以有限的资源率先在某一领域取得突破,从单一应用走向多级,最终走向企业的综合集成,在综合集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在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中,我们正在研究“对标赶超、创新跨越”。所谓对标,就是在国际国内选择标杆企业,确定他们的发展需求,让非标杆企业进行追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委托八个行业协会研究八个细分行业,前期要选择一些目标进行对标,让广大的企业借鉴参考。

  当然,信息化的推进,也可能颠覆原有的局面,所以我们还要鼓励创新跨越,在信息化的条件下实现新的产业推进。

  “两化融合”还昭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我们要实行“兴业带动市场”,以用立业。兴,就是振兴,业,就是工业服务业。在很多的工业领域,制造环节已经不再是主要问题,反而是价值链最低的,最高的环节已经转移到服务环节进行竞争,如产品设计、市场调查等等。所以在推进两化融合环节中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工业服务业的环境中。这从一家企业来看意义好像不是很大,但是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将带动软件业、硬件业的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一直在持续推动工业行业的技术改造。在已经通过的一期二期项目中,有三成以上的项目都是两化融合的项目。实际上,很多工业企业的两化融合项目,还没有通过有效的渠道反映上来。下一步,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为工业企业的两化融合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在我国的各工业门类的信息化中,钢铁行业可以用“成熟”、“领先”两个词来概括。其基本表征是,占我国80%钢铁产能中的60家企业中,超过30家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走到了综合集成应用的阶段,取得的绩效非常明显,其中典型的代表是宝钢集团。

  钢铁行业信息化的特征是集成和深化,钢铁行业的两化融合已经从单项应用到多项应用发展到了综合集成阶段,正在进入更新、更深层次的应用,实现了滚动深化、持续优化,螺旋式上升。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会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总结成功经验,并将其推广到其他行业中。(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