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监督奶农严格按照这些标准生产原奶,波兰针对原奶中细菌含量的检查每两个月要进行4次。一旦怀疑在原奶中兑水或者添加其他禁止添加的成分,会对整批原奶重新进行检查。
从养牛到奶品生产,各国普遍采取与中国不同的监管模式
8月15日卫生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的调查结果。至此,纷纷扰扰的圣元“激素门”风波暂时平息。但是,围绕中国乳品质量标准的讨论还在进行中。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被业界认为标准偏低。中国乳品质量到底跟国外差在哪儿?世界各国又是如何确保奶产品的品质和安全的?《世界新闻报》驻外记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采访。
奶牛当成宝贝养
好奶产在好牛身上,一些乳业发达的西方国家深谙此理。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原奶,环境清新、水草丰美的瑞士用近乎培养世界冠军的方式来饲养奶牛。
《世界新闻报》驻瑞士记者曾到位于瑞士中部伯尔尼高地的一座小村庄参观过当地的养牛场。养牛场面朝湖水,背靠雪山,真可用“牛间仙境”来形容。养牛场主人阿德里安向记者介绍,一到夏天,他就把牛赶到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坡上,那里没有汽车,没有污染,还可以把吃不完的草储存起来。因此他的奶牛一年四季都很少用到人工饲料,保证了牛奶的纯天然品质。
由于瑞士政府对于牛圈的范围、面积以及牲畜头数都有严格规定,阿德里安家十几公顷的牧场只牧养着25头奶牛。在这里,牧民无法随意扩建自己的牧场,随意增加自己的牲畜,但由于有政府补贴,牧民不用太担心生计问题,他们要做的只是努力提高牲畜的品质。每年,大到全国,小到村镇,都会有无数个各个级别的奶牛展会、奶牛“选美”比赛。由专家评委根据牛的毛色、肌肉、奶袋、骨骼和蹄子进行打分,选出最完美的奶牛。获得冠军的农户可以得到丰厚的奖金。
在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国家,奶牛同样受到“优待”。地广人稀的阿根廷,饲养方式也多为散养,牛圈保持通风和清洁,而且每两个月要对奶牛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一旦发现病牛,马上会被隔离。印度实行科学喂养,保证奶牛营养均衡,严禁使用有污染的饲料和水,奶牛饲料也有专人负责把关。
牛奶检测特别严
澳大利亚近8000个农场每年产奶量超过93亿公升,产量虽高却仍在世界上保持有口皆碑的质量,这全部归功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通用的澳新食品标准。该标准对牛奶的含脂肪成分、牛奶的消毒杀菌过程,甚至奶制品的包装都有严格规定。
据《世界新闻报》驻美国记者了解,美国对奶制品的质量、安全和卫生也有一套严格的监管程序。早在1924年,美国就制定了《奶品条例》。从牛奶收购、运输容器、工厂加工到批发零售等各项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如果消费者发现问题,随时可以报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FDA会马上进行调查,如果属实将发出通告,厂家必须收回产品并赔偿道歉,如果出现人命,厂家就可能面临巨额赔款甚至倒闭。
波兰在1985年制定了有关奶制品的卫生和质量的相关法律,并对原奶产地的自然环境、卫生状况、奶牛健康状况、抗生素使用等方面作了严格的规定。为了监督奶农严格按照这些标准生产原奶,波兰农业以及卫生防疫部门会进行定期的检查。例如,针对原奶中细菌含量的检查每两个月要进行4次。一旦怀疑在原奶中兑水或者添加其他禁止添加的成分,会对整批原奶重新进行检查。
行会眼睛盯得紧
除了政府的严格监管,很多国家的企业行会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印度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大力促进牛奶产业发展。其牛奶产业依托一个遍布全国的奶业合作组织网。该网络具有三重结构:乡村一级奶业合作社,区县一级奶业工会,邦一级奶业联合会。村一级奶业合作社负责从奶农手中收购牛奶;区县级奶业工会负责牛奶的集散和加工;邦一级奶业联合会负责牛奶的最后检测和销售。每一级组织的资产都为奶农所有,实行专业化管理。
据《世界新闻报》驻印度记者了解,印度基层奶站负责向奶农提供所需的服务,同时向奶农配送合格的饲料。基层合作组织把加工过的牛奶交给邦一级的奶业联合会,再进行统一的检验和销售。奶业联合会对收上来的牛奶都要进行严格的检验。
作为传统的农牧业国家,阿根廷拥有良好的行会传统,全国共有四大农业团体和各类农业加工的行会组织。一旦出现问题,将由行业协会进行处理,受处理的企业和农场会因此失去多年在这一领域累积下的传统地位,所以,为了在行业中立足,原奶生产者和牛奶加工者都会严把质量关。
波兰奶制品行业协会也在保障波兰奶制品的安全和质量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协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建议,不断完善相关的食品安全法规,同时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并对行业下属的企业进行安全监督。
生产加工全自动
驻《世界新闻报》驻外记者调查,为保证卫生和安全,美国、阿根廷等国的大部分农场已经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挤奶,牛奶不用经过人手而是直接灌输到奶罐中。几乎所有的农场都配备了自动挤奶器并会自动消毒杀菌。由于鲜奶挤出后的温度为37摄氏度,最容易滋生细菌,所以挤出的牛奶会迅速冷却至4摄氏度,并且灌装在不锈钢大桶中密封冷藏。在阿根廷,挤出的鲜奶当天就要装上货车,运到牛奶加工厂。挤完奶后,所有使用的器具都要在75摄氏度以上的热水中进行消毒。
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同样在为牛奶的质量保驾护航。在美国,每一批从农场运出的原奶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卫生与质量检测,承担抽样和监测的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均经过FDA认证。波兰奶制品企业中负责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人员大部分都是食品质量类专业的毕业生,这些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是波兰奶制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专家点评:国外先进模式中国很难照搬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奶业经济室主任刘玉满,曾经多次出国并深入中国农村考察,欧美以合作社为主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让他非常赞赏。他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合作社办企业,农户为合作社社员,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这种产业模式不但利于政府监管,而且牛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个农户的收益。有了利益驱动,大家自然想的都是如何提高乳品质量。
刘玉满指出,相比国外,中国实行的是以小规模农户为主的饲养体系,奶站到各个散户中收奶,再把原奶卖给乳品加工企业,各方诉求不一样,利益脱节。没有使三个经营主体形成和谐共生局面的机制存在,农户和奶站自然没有重视质量的意识,因为“品牌好坏跟他们无关。只有形成利益共同体,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追求,这样大家都会珍惜手中的资源,不会去做什么手脚。”
刘玉满还说,相对于欧美的密闭挤奶方式,中国的农村散养户仍采用原始的手工挤奶,奶牛的乳房也由人工清洗,这样的人工操作必然会造成菌落含量高,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奶制品新标准中菌群含量远远高于欧洲标准的原因。
国外先进的经营模式虽好,但刘玉满感叹道,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很难照搬到国内。“中国奶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如何在生产者、奶站和加工企业三者之间形成利益平衡,让奶农获得更多的话语权,需要我们长期的摸索、改革和完善。这恐怕是一个遥远的事情,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