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赌徒李途纯与太子奶浮沉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8月3日   来源:慧聪网

  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对赌协议”输掉太子奶

  湖南太子奶集团的创始人李途纯,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警方采取刑事措施。6月17日,湖南株洲警方证实了这一消息。

  据公开资料,2001年到2007年,太子奶的销售额从5000万元跃升到了30亿元,连续6年业绩翻番。太子奶在中国乳酸菌饮料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76.2%,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

  与销售额暴涨同步,太子奶在多个领域急速扩张,从童装到超市,甚至辣椒酱,扩张带来资金黑洞让太子奶越陷越深。

  从豪赌央视标王成功,到对赌三大投行失败,业内人士评价称,李途纯的“赌”性既成就了太子奶也毁掉了太子奶。

  8888万豪赌央视标王

  李途纯做出一次豪赌,在央视黄金广告时段投下8888万元,夺得日用消费品标王,而这时太子奶的资产总额还没有竞标价格高。

  李途纯的创业之路始于南下深圳。据媒体报道,1990年,30岁的李途纯从干了十年的国企辞职。当时的他,除了一张去深圳的车票,兜里仅剩300元钱。

  在深圳,他被一位做粮油生意的老板看中,可干了不长一段时间就离开了。“他毕竟是个农民,我在全国各地出差,一个月只给我1000多元,如果当时给我三五千,恐怕就没有今天的太子奶了。”李途纯后来说。

  对赌国际三大投行

  李途纯涉足童装等多个投资项目都以失败告终,带来了大量的资金缺口,融资时引入了国际三大投行。

  手握8亿元订单,李途纯确定了“零风险经营”的销售策略,主要内容包括:经销商如果觉得业绩不理想,可以随时解除合作关系;经销商经销的商品如果超过保质期,公司负责全部换货,李途纯把太子奶的经营风险几乎全部集中到了自己身上。

  几个月内,太子奶就在29个省、市、自治区的250多个大中城市构建了营销网络,并就此确立了太子奶在乳酸菌饮料行业的领军地位。

  2001年到2007年,太子奶的销售额从5000万元跃升到了30亿元,连续6年业绩翻番。市场上的成功,并未让太子奶停下扩张的脚步。

  李志起说,太子奶继续扩张有行业的因素,因为太子奶赖以成功的产品,到了2005年以后蒙牛等大的乳品企业的崛起,对整个行业的冲击特别大,虽然这些大的乳品企业很少涉及乳酸菌市场,但是在渠道上严重打击了太子奶。如以前太子奶起家的餐饮销售渠道,在大乳企兴起后,乳酸菌饮料被酸奶所代替,而太子奶赖以生存的商超系统走货也不再畅通,进场费越来越贵。在2005年以后,乳酸菌饮料利润率大大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李途纯只有选择突围。据李志起介绍,2005年之后,李途纯开始涉足童装市场,并到北京进行大规模的招商,后来又开超市、做零售业,此外,还销售湖南的辣椒酱,但是这些投资项目都以失败告终,不仅没能使太子奶走入新的增长通道,还带来了大量的资金缺口,导致资金吃紧,后来就想着去融资。

  2007年,太子奶引进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等风险投资7300万美元注资,同时由花旗银行领衔,荷兰银行等六家外资银行又共同对太子奶集团提供了5亿元的授信。这被认为是李途纯的又一次豪赌,赌注是他对太子奶的控制权。

  李途纯与三大投行签署对赌协议规定:在注资后3年内,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能降低三大投行的股权;否则,太子奶集团董事长李途纯将会失去控股权。

  当时,李途纯曾公开表示:“国际著名投资机构介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对于太子奶提高国际知名度、改善管理模式、开拓市场网络、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推进产业整合带来诸多帮助。”

  对赌之后失去控股权

  李途纯与国际资本的矛盾被指源于管理权之争,“三大投行派去的董事没有太多议事权,遇到重大问题还是老李一个人说了算。”

  接下来,手握重金的李途纯继续扩张。在做服装、超市等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李途纯也在不断地扩张生产基地。但高速扩张没有换来太子奶的蒸蒸日上。

  2008年11月21日,在四处筹款、引进战略投资者无果的情况下,按照“对赌协议”,李途纯不得不将太子奶集团61.6%股权转让给三大投行,但投行们允诺的注资却没有兑现。

  当日晚,太子奶集团发出声明称,太子奶集团股东达成协议,决定共同向太子奶集团增加投资,化解资金危机。同时,太子奶创始人、原董事长李途纯失去了太子奶控股权,将出任集团名誉董事长。

  太子奶集团高层表示,此次股东协议的签署,已经标志着李途纯退出太子奶集团的权力核心,外资已实际接手股权。

  李途纯在声明中称,仍将为太子奶未来的决策和发展出谋划策。

  李途纯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对赌失败,称所谓“对赌协议”外面有很多误传,其实太子奶与3家投行之间签的是注资协议,其中有条款提到盈利超过50%以上就调低投行的份额,盈利低于30%就调低他的份额,“在2008年下半年我被花旗强迫逼债之前,太子奶是完全符合并赢得了这个条款。”他认为花旗银行逼债是造成太子奶财务危机的主因。

  2008年,太子奶曾启动上市工作,受金融危机、三聚氰胺等事件影响,最终没有成功。李途纯说,“当时3家投行也是有分歧的,有的同意上市,有的同意卖掉(太子奶),3家投行内部斗争很激烈。所以上市计划屡屡被他们推迟,最后也没上成。”

  另有报道称,李途纯与国际资本的矛盾源于管理权之争。一位曾应聘过太子奶集团高级证券经理的投行人士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拿到大笔美元后,李途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的人事结构和管理方式。“三大投行派去的董事没有太多议事权,遇到重大问题还是老李一个人说了算。”这位人士透露说。

  李志起谈到李途纯的性格时也说,李途纯性格比较强势,坚持自己的看法,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李途纯一方面是比较有勇气和决断力的,但另一方面也比较固执己见,这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发声明扛下21亿债务

  “李途纯是没有这个能力来偿还这些债务的。”太子奶托管方高科奶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李途纯过于理想化了。

  2008年夏,总部在株洲的太子奶,由于银行不肯续贷,导致流动资金不足,市场断货,挣扎在破产边缘。面对李途纯及太子奶其他投资方的求助,株洲市政府伸出救援之手,并于2009年1月20日组建成立高科奶业,接受部分股东的股权托管或质押后,以租赁经营太子奶核心资产的方式,介入太子奶生产经营,并主导引资工作。李途纯虽名义上拥有太子奶集团61.6%股份,但已全部抵押给高科奶业。

  但此次救助行动很快陷入尴尬:投入巨资的高科奶业,不仅未能完成预期经营与重组目标,且遭到李途纯的激烈对抗,太子奶重组引资工作屡屡搁浅。

  有媒体报道称,在太子奶2008年的自救过程中,李途纯曾向包括经销商和高管在内的不少人筹集资金,有消息称月息高达1分。李途纯此前透露,太子奶债主超过11000人,除了银行,主要债权人包括经销商和供销商。

  今年4月,有香港媒体率先爆出,湖南太子奶集团因负债30亿元人民币进入临时清盘程序。李途纯带领的太子奶团队随后发布“郑重声明”:称太子奶各公司在境内尚未收到任何国内外司法机构有关太子奶清盘的法律文书;太子奶有能力偿还21亿债务,目前任何人宣布集团破产都是非法的。

  李途纯承诺:即日起,本人及太子奶集团对公司21亿债务终身负责,“确保一分不少地归还,我们完全有能力归还”。

  “时至今日,显然,李途纯是没有这个能力来偿还这些债务的。”对于上述太子奶方面发表的声明,高科奶业相关负责人近日对本报记者表示,李途纯过于理想化了。

  李途纯此次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拘前,有关太子奶的另外一件事情也值得关注。5月10日,太子奶原高管团队宣布全部脱离太子奶集团,另创立仙山奶业集团,太子奶董事长李途纯仍留守太子奶,同时担任仙人奶业总顾问。

  外界怀疑此为李途纯金蝉脱壳,离开太子奶创建新公司,李途纯对此未回应。仙山奶业董事长何大亮表示,“李总不会离开太子奶,他一直坚持对太子奶债务问题负责的态度,不会放弃重振太子奶。而新创建的仙山奶业则是原太子奶高管团队的一个新起点。”

  十余年创业功亏一篑

  李途纯的一位老部下认为李是个决策型专家,但后期规划的太子奶发展蓝图的确脱离实际。

  李途纯以及太子奶的大起大落,如今已成为业内研究的典型案例。李志起认为,如果李途纯在太子奶高速发展的2003、2004年时对市场做出正确的判断,看准了乳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应该能够赌过后来被围剿、打压的这种命运,“李途纯如果能克制住自己扩张的冲动,也能够躲过后来遭遇的危机,扩张心太强,通过对赌,把自己的命运都押上去了。”

  “李途纯高估了太子奶品牌的影响力,在做新的投资项目时,依然大打太子奶品牌,如太子奶服装、太子奶辣椒酱、太子奶超市,这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

  ”李志起说。

  2002年至2004年,李途纯斥巨资在北京、四川等地同时启动五大乳酸菌生产研发基地。高科奶业新闻发言人王琳对本报记者表示,其实以前太子奶的厂房是严重过剩的,目前,仅株洲一个生产基地,就可以保证太子奶在全国的供货了。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从2006年到2009年,业内人士每年都对李途纯发出预警,提醒他谨慎扩张,但都没有引起重视。李途纯多方引进资金盲目扩张,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资金链断裂,十几年的创业功亏一篑。

  一位在太子奶工作10多年的李途纯老部下表示,对企业目前的局面深表痛惜,他认为李途纯是个决策型专家,但后期规划的太子奶发展蓝图的确脱离实际,“李总深谋远虑是一把好手,但如果做稳定性的基础工作、管理可能差一些。”

  ■太子奶大事记

  ●1996年太子牛奶厂在湖南株洲成立,李途纯为创始人。

  ●1997年太子奶在央视黄金广告时段投下8888万,夺得日用消费品标王。

  ●2001年到2007年太子奶销售额从5000万元跃升到30亿元。

  ●2007年太子奶引进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等风险投资7300万美元,并签署对赌协议。

  ●2008年太子奶资金链断裂,三大投行控股太子奶,李途纯改任名誉董事长。

  ●2009年株洲当地政府设立高科奶业公司,托管太子奶。

  ●2010年4月太子奶否认破产重组。

  ●2010年6月17日警方证实李途纯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采取刑事措施。太子奶海外清算方香港保华顾问公司声明称株洲太子奶股东已经通过决议,将根据《破产法》提出司法重组申请。

  ■延伸

  身陷危机已久的太子奶到底欠了多少债务?对于这个问题,社会上说法不一。太子奶核心资产托管方高科奶业新闻发言人王琳近日向本报记者介绍,有关债务问题确实很复杂,粗略计算太子奶欠下的债有20多亿元。

  据称投资公司介入

  “从托管至今,高科奶业已经替太子奶还了2亿元左右的欠债,但是相比较几十亿的债务,高科奶业目前所作的只是杯水车薪。仅每年自然增长出的(债务)就要有1亿多,这个问题不是短时间就能够解决的。”王琳说。

  据媒体报道,2008年太子奶财务危机爆发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受托进入太子奶集团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太子奶欠银行贷款13亿元、经销商预付款3亿多元,另外还包括几亿元的工程欠款和原材料欠款,而集团净资产仅为2亿元,不足投行注资额(7300万美元)的一半。

  高科奶业方面曾对外称,株洲市政府已在今年1月与北京商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明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签署战略投资太子奶集团的协议,双方约定的投资总额为5亿元人民币。

  之前曾有分析质疑北京商络和上海明观的资金实力。有消息称,上海明观注册资本仅为50万元,北京商络注册资本金不过2000万元。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投资金额不能超过注册资金的50%。如此的话,北京商络和上海明观都不具备投资5亿元的实力。

  对此,王琳解释称,这两家都是投资公司,只是太子奶真正投资人的幕前代表,幕后的投资人是很有实力的,看准了乳酸菌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不是实业型企业。但她拒绝透露更多关于太子奶战略投资伙伴的信息。

  破产重组正在沟通

  在三大投行注资前的2006年11月,英联投资与太子奶集团合资成立离岸公司“中国太子奶(开曼)控股有限公司”。今年4月,香港媒体报道,太子奶已被宣布破产,受理破产的是开曼大法庭。该法庭委托香港某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太子奶的临时清盘人。

  李途纯被拘后,太子奶海外清算方香港保华顾问公司17日发布声明称,株洲太子奶股东已经通过决议,将根据《破产法》提出司法重组申请。

  王琳介绍,保华顾问曾就太子奶“破产重组”一事与高科奶业沟通,表示希望与高科奶业一起向法院对太子奶提出破产重组申请,希望引入战略投资人或者是现有投资者追加投资。但她称,高科奶业并未对此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