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最大的有形市场和潜在市场,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目前中国已成为世贸成员国,借鉴中国的优势,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全球五金制品的加工基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炊具行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国内的市场,面对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中国的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化。随着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越来越理性。因此,更为关注的是对品牌的选择。我们的企业应该把树品牌、做品牌、创名牌做为一个长期的带有战略性的任务去完成。因为WTO给我们带来的竞争是全球性的竞争,百年老字号的洋品牌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2)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不能只在材质上,工艺上进行改进,而且产品的功能、造型、款式及售后服务等都将成为产品是否受市场关注的焦点,这都离不开“创新”这个主题。
(3)规模化。以压力锅产品为例,尽管目前的品牌集中度较高,但和国际上同行相比,我们的企业普遍存在着时间短,资本积累的初期阶段,规模较小,最大的销售额也只有10亿左右的人民币。要想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去争取拥有更多的终端资源,扩大市场份额,增加规模。
2、根据2001年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等有关部门联合做的2002-2005年厨卫产品中对压力锅市场调查预测显示:
(1)目前国内城市家庭拥有率为68.8%。
(2)从经济区域看,中部地区拥有率为74.5%;东部地区67.5%;西部地区为64.7%。
(3)从六大行政区域看:东北地区和中南地区是压力锅的发源地,消费者使用率较高,分别为70.5%;和74.1%;其次是华北地区为69.8%;西南部地区67.7%;华东地区67%;西北地区60.6%。
(4)未来三年我国城市居民家庭对压力锅的预期购买率为49.3%。如果城市居民按1亿户家庭计算,未来三年我国城市居民预期购买压力锅的总量将达到4930万口。调查还显示,无预期需求的城市居民家庭中不准备购买压力锅的原因主要是误认为不安全,同时也反映出对压力锅安全性能缺乏了解。这个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宣传,让这一部分消费者消除使用压力锅的顾虑。
3、不粘锅是改革开放后引进国外技术开发的新产品,近几年发展很快,它以环保、健康、美观越来越被众多的中国消费者接受,市场前景非常看好,预计近期每年的增长速度在30%左右,但和欧美市场相比差距甚远。发达国家的普及率在90%以上,而我国目前只有5%。近几年美国市场的销售额都在10亿美元以上,而我国只有十几亿的人民币,相差8-9倍。
4、电炊具:随着中国厨卫革命的兴起,“安全、健康、节能、绿色、环保”等成为倍受消费者广泛关注和21世纪厨卫革命发展的主流,厨房水、电、气等配套设施的改善,电炊具的发展已成为炊具行业的亮点和热点。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家庭厨房中电炊具市场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据调查,城市家庭的拥有率还非常低,不足1%,农村基本处于空白。因此,炊具产品的电器化、自动化、智能化、美观化将是炊具行业的又一发展趋势,由此带来的功能化也正在趋向于能为人们的健康、便捷提供更多帮助。另一方面,人们的消费观念在不断变化,追求简便、舒服的生活方式,从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将成为一种时尚。观念的转变,使新的消费热点有望加快形成,这必将进一步促进厨房中电炊具的发展,电炊具市场的容量不可估量,将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5、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炊具制造虽说是一种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但劳动强度大也是事实,因此一些发达国家瞄准了中国市场的低廉的劳动力,纷纷到中国设厂,将其加工基地转移到中国。有的在中国OEM定牌加工,有的直接到中国市场采购,国内市场国际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据初步统计,近几年在中国的采购量正以30%的速度增长着。因此,国际市场的变化也将为国内炊具企业注入巨大的活力和生机。6、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大高档产品比重,尽快使产品更新换代,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和技术水平,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炊具行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否则放开的国内市场就会被高品质的国外品牌所占领。据市场调查,目前大中城市的高档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国外品牌已占据了半壁柜台。对此,国内炊具企业一定要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早日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炊具制造中心。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