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自行车困境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6月22日   来源: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网

  自行车王国的美誉,在上世纪下半叶无疑非中国莫属,而今我国许多城市已进入汽车时代,自行车在都市道路上已难享“王子”出行的优先待遇,在家中的地位也急剧下降。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全市自行车保有量虽然还在1000万辆左右,但约有将近20%的自行车在家中已近“休眠”。多数申城居民家中自行车为半退休状态,仅仅在偶尔短途出行时派上用场。

  都市自行车裹足不前陷入困境,与小轿车“春风得意马蹄疾”有关。城市中越来越多的汽车和为它们加宽的道路,更是将还在上岗的自行车逼到了越来越窄的自行车道甚至是人行道上。自行车在城市道路上渐无立锥之地,则导致了不少城市居民的“短驳”难题。不少居民从地铁站点、大型卖场等公共场所到居住小区内3公里左右路途时,就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打的”乘出租吧,不合算;坐公交车吧,不仅绕路难免还得两头走路;索性步行回家,偶尔为之尚可,经常这样也吃不消。其实,从地铁等公共场所到居住点的居民出行“最后一段路”,是全世界许多大城市都碰到的难题,近年来纽约、伦敦、巴黎等大都市均请元老级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出山”,建立起各自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据悉,公共自行车租赁在上海已经起步,但要彻底解决当前自行车所处的都市困境,光靠“公共自行车”概念还不够。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会长方加亮就曾建议,在发展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同时,在道路规划上也要留下足够的自行车道。此外,要从产业定位上对公共自行车的属性予以明确,如果公共自行车可以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性组成部分,那么租赁网点用地就应享受公交车站用地同样的政策。

  虽然自行车和其他现代交通工具相比,是速度最慢的。但只要“短驳”问题存在,多元化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就不应排斥自行车这样的“慢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