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专家解读: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六西格玛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6月9日   来源:经济日报

  何桢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导;全国六西格玛推进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曾为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华为、联想、美的、太钢等多家知名企业进行过管理咨询和培训。
 

  记者:什么是六西格玛,为什么会形成一股风靡世界的管理热潮?
何桢:六西格玛是一套系统的业务改进方法体系,是旨在持续改进企业流程、实现客户满意的管理方法。它通过系统、集成地采用业务改进流程,实现无缺陷的过程设计,并对现有过程进行过程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消除过程缺陷和无价值作业,从而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降低成本、缩短运转周期,达到客户完全满意,增强企业竞争力。
六西格玛之所以成为一股风靡世界的管理热潮,与它为企业带来的效益是分不开的。如摩托罗拉推行六西格玛后,从1987年到1989年,质量水平提高了10倍;1989年到1991年,质量水平又提高了10倍,并在4年时间内节约了22亿美元。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世界知名企业纷纷引入六西格玛,如美国的GE、福特、戴尔,韩国的三星、LG,日本的东芝等等,绝大多数公司均取得了明显收益,由此掀起了六西格玛管理的热潮。
 

  记者:什么样的企业需要六西格玛?我了解到的成功实施六西格玛的企业多数是制造类企业,服务业也适用吗?
何桢:六西格玛管理既有在制造业成功实施的案例,也有在服务业成功实施的案例。六西格玛管理的哲理并没有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区别。国外有很多金融服务业、医疗服务业、酒店行业成功实施六西格玛的案例。另外,即使对于制造业,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GE是一个典型的制造类企业,但也提出要把GE打造成为服务的GE。很多制造类企业在推行六西格玛时,都有相当一部分项目是服务类项目。在国内,也有一些典型的服务类企业成功实施了六西格玛管理,如上海航空、海南航空等。据我所知,国内一些酒店也在尝试六西格玛。总之,六西格玛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展,一开始是制造类企业的制造过程,然后是制造类企业的管理和服务,现在已拓展到金融、医疗等众多服务业。
 

  记者:据您了解,中国企业实施六西格玛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克服?
何桢:六西格玛在中国经过近10年推广,逐渐得到企业界的广泛认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企业已超过500家,还有更多企业正跃跃欲试。从2007年至今,我们挑选了国内18家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比较成功的企业进行成熟度评估,发现中国企业的六西格玛管理水平日渐提升,但仍然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是缺乏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与参与力度。六西格玛是一项自上而下的管理活动,高层的支持和参与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要有一个由高层领导组成的六西格玛实施领导团队,职责是明确企业战略、建立组织保障、参与项目选择和评审、倡导六西格玛企业文化。同时,要有专门的高层领导作为六西格玛推进的倡导人,负责六西格玛实施的具体工作。
二是缺乏科学合理的项目实施规划。有些企业推行六西格玛,认为只要选派几个人参加六西格玛学习班,拿到六西格玛黑带、绿带证书就可以了。事实上,离开项目实施,任何公司的黑带、绿带证书都没有实际意义。科学的规划应该包括:确定六西格玛实施高层领导团队、明确推进目标、制定推进计划、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等等。
三是机械地模仿。有些曾在某些大公司获得六西格玛黑带的人往往以专家自居,倾向于把大公司的做法强加于一些中小企业。虽然任何一种管理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是可以借鉴的,但在具体应用上,要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照抄照搬注定是要失败的。
四是基础管理相对薄弱。虽然六西格玛的管理模式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企业,但是如果企业基础管理薄弱、基础数据不完善,建议这样的企业首先还是要抓好基础管理,操之过急地推进六西格玛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结果。
记者:对那些准备尝试六西格玛的企业来说,六西格玛未来前景如何是他们最为关心的,您对此如何看待?
何桢:六西格玛的魅力在于它是企业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获得突破性业绩改进的管理模式。六西格玛这个名字也许未来不再流行,但它所追求的建立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也许永远不会过时。
实施六西格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企业来讲也意味着一场管理变革。六西格玛不是冲动、不是为企业脸上贴金、更不是空洞的口号,只有根据企业自身实际,踏踏实实地推进,中国企业才能走出一条有企业特色的六西格玛持续改进之路。x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