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鞋业转型升级不单纯是转移、转嫁和转产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5月19日   来源:中国鞋网

  康奈集团董事长郑秀康强调,“转型”不能单是“转移”、“转嫁”或“转产”。

  产业梯度转移是一个普遍的经济规律,制造环节永远会向着成本最低的地方迁徙。过去20年来,鞋业制造重心就从欧洲和北美转移到远东的日韩、中国台湾等地,再转移到中国大陆。近年来,又逐步转向中国中西部和印度、巴基斯坦、泰国、越南等地方。但康奈集团提醒,在“东鞋西移”、“中鞋外移”的过程中,要注意考量两点:一是转移出去的是什么?留下来的又是什么?从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看,意大利、西班牙及美国等鞋业强国,转移出去的是低利润、高耗能的制造环节,而留下的是高利润、高效益的技术、品牌、营销等技术。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产业容易被我们忽视,那就是鞋机设备。欧洲先进的鞋机设备几乎垄断了全球高端鞋业制造领域,而鞋机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这是不可放过的一块诱人蛋糕。中国鞋业不能指望仅仅将制造环节转移出去就万事大吉,而一定要在技术、品牌、营销、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提升,这样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

  另外,转移是不是将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原样照搬?还是实施集约、环保等的精益化管理?假如高耗能、低效率、甚至影响环保与生态的制造环节不加过滤地被转移到中西部,不但对于缓解成本压力只是权宜之计,而且将严重破坏生态、浪费资源,这是得不偿失的。中国鞋企应该在转移的同时,就实施升级,追求低碳、环保、精细、高效、优质的发展方式。

  康奈还表示,部分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只考虑到企业自身利益,而将压力和成本转嫁到上游供货商、协作商和下游代理商、经销商,这也是不可取的。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整个产业链的优化与提升,需要树立系统思维,顾及相关方利益。不然的话,转移出去的压力和成本,虽然会带来短期和表面的繁荣,然而同样行之不远,会影响到产业链的和谐合作以及高效运转。所以,企业的转型升级,不能建立在牺牲相关方利益的基础上,而要以品牌利益为核心,与上下游厂商结成战略联盟、推进机制创新、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康奈非常不认同一些鞋企或因企业经营大获成功、或因主业经营遇到瓶颈,耐不住寂寞、耐不住诱惑,将主业资金盲目抽出,启动多元化,投入一些“看起来很美”、自己却并不熟知的行业。结果,要么因为不知水性深浅呛水或溺水,要么因为受到宏观调控而流产或夭折,最终使多元化馅饼变成陷阱,不但新的领域没进去,老的主业也元气大伤。康奈集团强调,“转型”不等于“转产”,鞋业利润的确受到成本等因素的打压,但却是企业立足之本,它既带来稳定的经济利益,更可以树立持久的品牌效益,这对于中国鞋业永续经营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