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中国油企频频出手海外买资产 引发国际媒体关注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2/27/2013 09:25:00   来源:环球网   作者:陈冲

  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吴成良本报记者段聪聪宋胜霞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中海油)26日宣布已完成对加拿大能源企业尼克森151亿美元的收购,这是中国企业成功完成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同一天,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石化)宣布其对于美国一项油气资产的收购,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收购美国油气资产比例最高的一次交易。中国油企频频出手海外买资产,引发国际媒体关注,英国广播公司也评论称,近来中国国有公司在北美的成功并购同数年前的情况形成鲜明对照。

  中石化26日宣布与美国切萨皮克能源公司签署协议,收购其位于俄克拉何马州北部部分密西西比灰岩油藏油气资产50%的权益,总交易对价10.2亿美元。同日,中海油宣布完成对尼克森的收购,该交易在历时半年多后完美收官,尼克森成为中海油的全资子公司。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中国油气企业收购潮的最新案例。上周,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这波收购完成后,2015年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石油日产量将达300万桶,高于科威特目前的产量。

  切萨皮克能源公司是美国第二大天然气资源开发商。外电称,它寻求出售密西西比灰岩部分资产至少已有1年时间,目的是偿付债务,以抵御美国天然气价格过低带来的冲击。切萨皮克报告称,其2012年基本利润下跌87%,因为石油产量增加未能弥补天然气价格下跌的损失。《金融时报》认为,该交易标志着中石化第二次进入美国非传统油气领域。中石化去年以22亿美元收购戴文能源公司在美国的5个页岩油气资产1/3的权益。报道还称,去年,中国油气公司用于在国际上收购油气资源的资金达到创纪录的350亿美元,其中以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尤为引人关注。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最初是在2012年7月宣布的,该交易最近获得加拿大、美国等国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批准。26日,中海油宣布并购完成,尼克森新的董事会已成立,董事长由中海油首席执行官李凡荣出任,尼克森首席执行官凯文莱因哈特继续担任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尼克森25日也称,未来几天该公司将从多伦多证交所和纽约证交所退市。尼克森的总部将继续设在加拿大的卡尔加里,这里也将成为中海油北美和中美洲的业务总部。

  与中海油的收购不同,这次中石化只是成立了合资公司,双方约定按照各自权益比例承担项目未来的勘探开发支出,切萨皮克公司担任项目作业者。中石化称,切萨皮克在密西西比灰岩油气资产中持有85万英亩权益,50%权益面积为42.5万英亩,平均收购价格约每英亩2400美元(1英亩约合4047平方米)。有外媒认为,中石化在这笔交易中捡到了便宜。彭博社说,这笔交易涉及的勘探开发权益面积有两个纽约市大,去年最后一个季度,项目产量达到每天3.4万桶油当量。切萨皮克能源公司去年曾估计,项目每英亩价值7000-8000美元。中石化相当于以三折的价格,获得了该页岩油气项目的权益。

  美国媒体认为,中国公司将寻求对美国能源行业更多的投资。彭博社称,中国公司收购北美油气项目权益,主要是为了获得开发非传统油气资源(比如页岩油气)的专业技术。“切萨皮克有许多优质资产,但中国油气公司更感兴趣的是它们的钻探和页岩压裂技术。他们希望将这些技术应用于世界第一大页岩气储藏国中国。”

  中国国土资源部2012年发布的《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报告显示,不含青藏区,中国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08万亿立方米。美国页岩气资源总储量约187.5万亿立方米,技术可开发量超过24万亿立方米。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何伟文26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中国页岩气储量非常大,但开采具有一定难度,技术上还需要进一步突破。而对于中国企业能否从海外收购中获得技术,还要看合同具体规定,一般来说外国企业不分享核心技术。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26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尼克森收购案最重要的意义是中国企业走进了发达国家,以往都是在不发达国家或者比较动荡的国家并购。这说明发达国家真正接受了中国企业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相对市场化的做法。中国企业往发达国家走,以后甚至可以考虑在当地建加油站。

  另据路透社26日报道,中国和俄罗斯近日确认,俄将通过东线管道每年对中国供气380亿立方米,并就东线液化天然气项目和西线供气合作继续研究论证。▲ 免责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陈冲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