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PK Google Glass:蓝斯特推增强现实智能眼镜 明年初上市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29/2012 16:42:07   来源:36氪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移动端的产品形态也延伸出越来越大的想象空间。这一年,我们亲眼见证Google一家将增强现实智能眼镜的概念炒得大热,从发布第一款概念视频到现在,公众对智能眼镜的遐想非但没有尘埃落定、越来越实际可触,倒反而是越来越大胆、越来越疯狂(看看那个非Google官方视频你就知道了)。这当然是好事,不过现在,一家中法合资的公司蓝斯特率先推出了两款专业版的增强现实智能眼镜,而且,他们的民用版也将在明年年初(预计三月份)走入公众视线。


  蓝斯特已经推出的两款专业版AR智能眼镜分别为PMD(单目)和MG1(双目)。这两款眼镜均具备联网功能,可跟智能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连接,由终端主机负责数据运算,并由眼镜完成信息呈现、实现相应的交互功能。

  先介绍一下单目的、在外观上也更接近Google Glass的PMD。PMD可用于复杂设备维修、医疗、教学培训等领域。一台复杂设备的产品说明通常非常多、技术参数也非常复杂,比如说,一台航空发动机的零件就达到上万个,这就给设备维修和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PMD可以基于用户的语音、手势输入作出反馈,或依赖物体识别技术,实时调用相应的产品指南和说明书、显示技术参数,手把手教用户去操作设备。


  另外一款双目的MG1则具备护目镜功能,可基于LBS实现相应的内容触发,用于各类户外场景和军事体育项目,比如航海、登山、飞机驾驶等,充当登山助手、航海助手等角色。当然啦,它的终端应该是可被用户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

  因为PMD和MG1都是面向企业客户,所以实际它们更多的是为企业定制呈现内容和交互系统。PMD和MG1目前已经推向市场,接受产品定制。

  至于目前尚未推出的民用版,我们现在也可以提前跟大家透露一些它的特性。对于民用版,蓝斯特对其的定位就不仅仅是“辅助工具”这么简单了,同时也给它注入了一些电子消费品的特性。他们会给“它”加上一些应用,这些应用将支持通话、导航、电邮短信的信息查看、拍照和视频等功能。另外,因为这款产品是面向普通用户,所以它在外观设计上会更时髦、更潮一点,就像一款普通的护目镜一样,价格也会更低。蓝斯特说,这款智能眼镜瞄准了那些电子产品控、极客,以及那些爱秀的时尚爱好者,因为它同样可以成为一款装饰品。


  关于蓝斯特这家公司,实际它属于一家中法合资的创业公司,法国公司成立于2005年,中国公司成立于2011年。蓝斯特说,因为创始团队的核心成员都是从法国光学中心、图像研究所这些地方出来的,所以他们一开始的聚焦就是智能眼镜,从05年研发产品到现在,他们也只做智能眼镜相关的硬件和软件。而谈及他们的竞争对手Google,蓝斯特称,Google拥有全球最大的数据库,这一点是他们没有办法比的。但是,他们的优势是植根于光学领域、专注于光学领域,并且掌握了核心的光学专利技术“Enhancedview”,该技术曾在2010年获得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评选的年度全球最有价值“五大创新科技”最佳奖。另外,蓝斯特还透露,Google曾是他们的客户,买过他们的原型产品。

  蓝斯特的技术负责人Peter称,增强现实智能眼镜很好地将用户对微型终端的需求和相对“大屏幕”的需求结合在了一起,具备了不小的想象空间。谈及智能眼镜技术的现在和未来,Peter告诉我,目前在智能眼镜领域存在两种技术流派,或者说是产品形态,即可透视智能眼镜和不可透视智能眼镜。可透视眼镜可让用户透过眼镜看到真实的物理场景,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层虚拟层的信息。尽管这个技术的难度更高,但是用户体验更好、更真实。蓝斯特的智能眼镜,就属于这个范畴。

  而另外一类不可透视眼镜,则是通过摄像头首先将真实的场景拍摄下来,再通过软件合成、信息叠加呈现给用户,尽管这样做的技术门槛会更低,但用户看到的真实场景实际“并不真实”,这会在用户体验上打一些折扣。尽管蓝斯特尚不能确定Google Glass属于哪种产品形态,但他们更倾向于认为,可透视智能眼镜代表着智能眼镜的未来。不过,实际除了Google以外,微软貌似也在研制自己的智能眼镜,而国外另外一款智能眼镜Smart Glasses M100也将在年初上市,这里面的战斗很热闹。

  就移动设备而言,Peter还提及了他个人的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看来,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生产商已经将第二代智能手机做到极致,而未来的移动设备在产品形态、外观上面,都会跟现有的移动设备存在一些变化,我们也将逐步进入后智能手机时代。在这个时代,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概念或许会逐渐模糊、趋同,而新的便携式设备,将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使用场景。

  实话说,可穿戴的移动便携设备在医疗保健、导航、社交网络、商务和媒体等许多领域都蕴藏着巨大潜力,并有可能通过很多细微的应用给我们生活带来实质上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