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李安定:汽车“后合资时代”要有新思维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27/2012 16:59:18   来源:凤凰网

  2011年4月,国务院出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整车制造从鼓励类中删除,国家对汽车合资政策由鼓励变为中性,中国轿车业由此进入“后合资时代”。

  北汽董事长徐和谊曾说,后合资时代有三大特征:一是合资基本上已经是“过去完成时”,“现在进行时”只是个例;二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转向自主品牌、自主创新,合资不再是地方政府的“一号工程”;三是自主与合资品牌由过去的“和平共处”发展到在市场上正面竞争。

  品牌众多,投资分散,仍是中国轿车业的现状。日前,德国大众宣布在5年内再投入一千亿元在中国建新厂和开发新车型。而各自主品牌要在近期投入的资金加起来也不下一千亿,但是分散在50个或80个品牌和车型开发当中,能否和大众产生同样的效果,令人担忧。

  从汽车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转变,应该是中国轿车“后合资时代”新思维的主调。在世界前十汽车大公司中,中国资本和品牌占到四分之一,应该作为我们的目标。

  自主创新在汽车业是个语焉不详的时髦词语。在全球汽车产业,创新有三个环节,第一是由科研机构主导的原理创新,第二是专业开发公司的零部件创新,第三是企业的产品创新,各自术有专攻,以接力的形式完成。而在中国,一直是“村自为战”的“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后合资时代”,创新和开发应该提高专业化和集中度,以政府政策为引导,围绕车型平台和关键总成,进行市场化的产学研联合开发,打造一个或几个“中国轿车平台”、“中国发动机系列”,由参与投资的企业资源共享,形成当代轿车开发的合力。

  当前有人鼓吹“合资不离婚,民族品牌就起不来”,是一种观念上的大倒退。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是中国轿车业的两条腿,当前的问题是,如何把自主品牌这条腿历练得更加健康有力。而不是急着把另一条腿砍掉。

  自主品牌的成功之道,绝不是行政保护,或者另设一个技术低门槛。保护出“弱质”,竞争出高手。只有竞争,才有兼并重组。维持百十家自主品牌低水平生存,绝不是“后合资时代”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