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永远是变化莫测、云遮雾绕,而近两个月的楼市,又是变数最大者。入夏后,就像不断刷新高温记录的天气一样,京城楼市也频频打破购房人关于限购和降价的想象。
曾经“领跌”的通州听说又再度崛起?限购后异军突起的大兴也“筑底”反弹了?“买涨不买跌”的购房人又开始冲动消费了?面对下半年楼市的预期,就连老资格的地产研究员也不敢预测。为此,本报记者特意走访了各典型区域,探查“看不懂的楼市”。
涨价类型1:折扣回调变相提价
“对不起,我们已经涨价了。”“这周末折扣点就要上调了。”“便宜户型没了,只剩贵的。” 穿梭在通州的大小楼盘,类似的话最近出现频率很高。曾作为楼市限购后的“领跌”区域,面对持续回暖的向好,开发商跳出徘徊,重又回调价格。层出的“领涨”声中,购房人一边唏嘘“下手晚了”,一边在“不知何时再涨”的担忧中加速看盘。
6月,通州的住宅成交量走出徘徊,达到峰值。根据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的统计数据,通州6月新建住宅共签约1378套,签约均价每平方米15287元,成交量、成交面积、成交总额三项指标均创限购后的新高。同时,热点成交项目的6月签约均价相比之前,出现了全面的小幅上涨。
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分析,目前通州的新房售价基本稳定在每平方米15000元到16000元之间,市场已逐渐走出泥潭,“相比之前降价也无人问津的窘境,6月的价量齐升就是很好的明证。”
而且,由于年内将有另外一条地铁线6号线开通,逐渐的利好可能会使得部分开发商重回惜售。“不过,由于通州存在大量的潜在供应,价格大涨的支撑力并不存在,房价冲破2万元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赵莹莹
涨价类型2:底气十足直接涨价
“早没买,原本购买两居室的钱,现在只能买套一居室了。”上周,徐小姐在一片后悔声中,买下了华业东方玫瑰的准现房。这个曾因降价而遭到老业主维权的楼盘,自6月以来,又成为通州回调价格最快的楼盘之一。
周二下午6点,从华远铭悦出来后,记者来到华业东方玫瑰售楼处,虽然是37摄氏度高温的傍晚,售楼处内依然能见到看房人。
“您要看两居室啊?现在我们就4号楼、9号楼、6号楼还有一些剩余的两居室房源了,其他楼基本都卖空了。”售楼员王小姐底气十足地接待了记者,“9号楼有特价,均价在每平方米13000元上下,4号楼就贵点儿,大概在每平方米15000元上下。”
“15000元?之前我朋友来看时不才每平方米13000元吗?”记者抛出疑问。
“那是之前楼市还不好的时候。您也看到了,现在楼市好了,没有开发商不调价的。说实话,就这个每平方米15000元,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结束了呢。”和在华远铭悦一样,王小姐也抛出了调价论,告诉记者已接到通知,很快就要再度调价。“所以,您还是赶紧买吧,指不定过几天来就16000元了呢,平白又得多掏小10万。”
土桥,地铁八通线的最后一站,“硝烟味”浓厚,一条马路上,集中了华远铭悦、金隅花石匠、自由筑三个楼盘。
周二下午,记者来到华远铭悦售楼处。6月22日,这个首期入市的纯新盘,刚面向购房人推出300多套房源。
“您好,我来看房。”在接待大厅等了2分钟后,售楼员刘小姐才过来向记者介绍项目。“我们上个月刚推的项目,当天就卖了200多套。”指着沙盘,刘小姐先亮出了价格,“现在的均价大概在每平方米16000元,精装修,贷款可优惠93折,您看需要哪种户型呢?”
当记者表示想看两居室后,刘小姐在销控手册上查了一圈,表示只剩下价位相对较贵的高层户型,“84平方米的两居还有套8层的,89平方米的两居最低就剩9层了,优惠后总价分别是138万元和146万元。”
一边算账,刘小姐一边劝说记者,看中了这两天就得下手,“我悄悄告诉您,刚接到经理通知,这个周末估计就要把折扣调高2个点了。您也看到了,现在房子好卖,每平方米16000元的均价也不贵,每个周末都乌泱泱的一堆看房人。趁着今儿是工作日,您赶紧交定金吧。”
涨价类型3:特价房退居二线
数字说话:6月成交破千套
除了调高折扣和直接涨价外,没有特价房也是许多楼盘惯用的另一理由。
“上周去还有特价房呢,我交了定金,可这周再去付首付,开发商就告诉我那房没了,必须每平方米再补1000元才能买房。”吴先生刚在通州的楼盘遇到了“坐地涨价”的情形。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曾经以“特价房”为由降价的楼盘,6月下旬以来也纷纷调高了售价。比如曾被誉为“通州第一降”的京贸国际城,6月的签约均价就已超过了每平方米14000元,比此前特价时的每平方米12000元,足足高出2000元。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