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5年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总目标。短时期内如此大体量的建设工程,必然使得参与各方面临着诸多考验。近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院长孙英就指出:“保障性住房高效优质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为此,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孙英。
记者:保障性住房高效优质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都面临哪些巨大挑战呢?
孙英:我认为,传统的设计方法与建造方式严重制约了保障性住房的高效优质建设。现阶段我国住宅产业化水平还很低,住宅设计与建造方式非常落后,不能适应大规模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对套型面积小、设备设施要求一步到位、后期维护仍然依赖政府的公共租赁住房而言,带来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设计方面,公共租赁住房面积小,很多设计不能很好地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及节能环保要求。公共租赁住房要求设备设施一步到位,传统的设计方法未考虑物品设备管线的标准化、工业化、集成化。第二,在建造方面,目前我国以粗放式建造方式为主,生产效率低,造成资源能源大量浪费。第三,在集成问题方面,缺乏完整的住宅工业化技术体系。
而在国外,政府主导的公共住宅标准化设计、工业化建造已是国际主流。从日本看,日本的住宅产业化始于二次大战,为了使现场施工简化,提高建造质量和效益,日本对公共住宅实行了设计标准化、建造装配化、物品工业化的批量式生产方式,形成了完整的、全国通用的标准设计与建造技术体系,同时还建立了完善的住宅物品认证制度。在日本,所有公共住宅的所有物品部件都要经过产品认证。
记者:我国该如何因地制宜地借鉴国外经验呢?
孙英:借鉴国外的经验,我们认为必须通过三大技术对策来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问题。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设计方式,有组织地实施标准化设计;其次要转变粗放型建造方式,分步骤落实工业化的建造技术;第三要有集成对策,建立完善技术体系,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
在3月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刚刚发布的、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牵头组织编制的《公共租赁住房优秀设计方案汇编》,就充分地落实了标准化设计、工业化建造等理念。该《方案汇编》的主导思想是通过标准化的设计,满足面积节约、空间灵活、高品质居住的需求。同时,也为工业化的建造创造了先决条件。
记者:当前保障房已迎来集中建设期,你对此有哪些建议?
孙英:目前业内一致认为,只有加快住宅产业化的事实推广,才能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我的建议是,各地政府部门应从理念上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产业化问题,积极推广公共租赁住房优秀设计方案。同时,要分步骤、有计划地落实工业化的建造技术,逐步完善技术集成体系,并尽快建立保障性住房重点部品部件的认证制度,确保住宅产品质量,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已经开始探索尝试重点部品部件的认证工作了,希望能够为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还有一点也比较重要,就是要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中,组织实施一些标准化设计、工业化建造的示范工程,以积累实践经验,我院执行总建筑师刘东卫,多年潜心从事住宅产业化、工业化的研究,借鉴了日本、香港等多地的经验,由他主持设计的沈阳地铁丽水新城、北京大兴众美公租房等示范项目,都深入贯彻了标准化设计的理念,为我国保障性住房产业化进行了积极探索。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