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3月住宅成交环比大增
众龙头房企业绩暴增数倍
数据显示,促销下3月份保利地产销售金额骤增267%,而绿地集团的涨幅更是达到了589%
在经历了年初两个月的低迷后,3月的房地产市场终于迎来了回暖。北上广深的住宅成交量环比均出现大涨,而不少房企当月的销售业绩相较前2个月也都实现了数倍的增幅。
以央企保利地产为例,其3月的销售达到了96.72亿元,环比2月大涨267%,是前2月销售金额总和(51.29亿元)的2倍。而这背后则是保利地产约40个城市,近100个项目大力促销的结果。同时,绿地集团三月的销售金额环比更是大增589%。
而对于三月份房地产市场的这个小阳春,分析人士也指出,主要是由于各地房企供应增加,积极促销、以价换量,加之首套房贷率回调等多重影响,导致刚需集中释放成交量回暖。
在北京, 虽然楼市成交量抬头,但是成交价格却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
逾八成成交量环比上涨
根据中指院4月初提供的报告显示,3月份其监测的40个城市中,33个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上涨,比例超过8成,其中杭州主城区环比涨幅最大,达230.44%。10个重点城市环比成交量也均大幅上涨,除杭州外,天津涨幅亦超过100%。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上涨幅度也达到了73.84%、32.77%、58.76%、76.20%。
价格方面,3月40个监测城市成交价格稳中有降,重点城市中,成都跌幅达14.48%,天津和重庆各上涨一成,其余各城市成交均价无明显波动。
而从整个一季度看,20个主要城市中有14个成交面积同比2011年下跌,其中大连降幅最大达73.14%;6城市同比上涨。重点城市中,重庆、南京和杭州成交面积同比2011年第一季度上升,其余6城市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而主要城市中,五成城市成交均价同比下跌,重点城市中仅天津和成都成交均价同比略有上涨,其余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3月房企业绩大增
在各大城市住宅成交回暖的同时,龙头房企们也凭借着大力促销等手段,在3月份实现了销售金额环比的成倍增长。
中国房产信息集团联合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日前共同发布的《2012第一季度房企业销售TOP50》榜单也显示,虽然一季度龙头房企的销售业绩大部分出现下滑,但主要源于1、2月份的低迷,三月份的表示则十分抢眼。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销售金额排名第三的绿地集团,1-3月份共实现销售金额153.8亿元,而其前2个月的销售合计仅为36亿元,其中2月份销售约20亿元(包括8亿元的协议销售额),不及三月销售金额117.8亿元的2成。
而富力地产一季度实现销售金额66亿元,超前2月合计销售金额36.28亿元近一倍;金地集团一季度也实现销售金额41.3亿元,较前2月合计的16.4亿元大增逾1.5倍;而恒大、龙湖、世茂这三家龙头房企,3月份的销售分别为48.6亿元、34.4亿元和43.2亿元,均超过他们前2个月合计销售金额的一倍(1-2月份恒大、龙湖、世贸分别销售42.4亿元、33.1亿元、29.8亿元)。
此外,建业地产、越秀地产、招商地产更是在一季度房企整体销售业绩不佳的情况下,取得了同比增长400%、131%、61%的佳绩。
而从一季度的整体销售看,虽然老大万科1-3月份的销售金额同比下滑10%,但其还是和中海外、绿地成为一季度房企的最大赢家。其中在销售金额上,万科以288.2亿元稳居第一,中海外则以203.0亿元紧随其后,绿地集团的153.8亿元位列第三。销售面积方面,万科、绿地集团、中海外则分别以286.5万平方米、169.0万平方米、146.0万平方米位列三甲。
北京三环外房价普降
虽然楼市成交量抬头,但是成交价格却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
根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北京五六环之间纯商品住宅成交均价分别为17575元/平方米,环比上季度降幅为17.0%;六环外为12011元/平方米,环比上季度降幅11.8%;其中,五环外为全市降价幅度最大的区域。
对此,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院长陈亮表示,从上述数据来看,北京一手房均价已进入持续的、实质性的回落阶段。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也预计,4月份随着开盘量的增加,以及降价促销力度的加大,房价还将进一步回落。除此之外,8.5折的首套房贷优惠利率有望进一步普及,这将大量促使首次置业者出手。
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也认为,从目前整体市场来看,市场均价依然存在继续降价的空间,调控政策依然执行力度很大,之前未降价项目可能会迎来一次补跌过程。
陈亮也预计,随着降价区域的逐步发展,四、五环之间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主要降价区域,尤其是当前新房供应相对充裕的东南部区域。
一季度住宅类用地成交面积同比降五成
历时近两年的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在压房价的同时,也带来后期市场供应不足的窘境。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300个城市共成交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1534宗,成交面积6921万平方米,成交面积环比减少43%,同比减少幅度则达到51%。
住宅用地的成交情况是一季度土地市场的缩影。同期,这300个城市的土地整体成交面积为23053万平方米,同比和环比均下滑了约三成。
土地市场的萎缩无疑将影响到此后的市场供应。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中国区主席李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果行政性手段持续不放松的话,将造成新的供需紧张,并带来房价上涨的压力。
宅地成交面积下滑一半
与今年3月住宅市场成交大幅转暖相比,土地市场的表现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数据显示,3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成交土地1316宗,成交面积558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5%,为今年一季度土地成交面积最少的月份。其中,住宅用地成交面积1425万平方米,同比降幅达到惊人的67%。
土地成交价格也持续维持低位。今年一季度,全国300个城市土地成交楼面均价为788元/平方米,环比和同比跌幅均超过两成,其中住宅类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1119元/平方米,环比和同比均下跌12%。
溢价率方面,一季度土地整体平均溢价率为2%,环比减少2个百分点,同比减少19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市一季度成交的45宗土地中,全部以底价成交,这是北京首次出现单季度土地全部底价成交的情况。
政府推地意愿降低
除了开发商不愿拿地外,政府推地的意愿也在不断下降。上述机构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7052宗,推出土地面积29236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9%。其中,住宅类用地推出2131宗,面积981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7%。
尽管各地的土地供应通常遵循"前紧后松"的趋势,即"年初供应量小、下半年开始放量",但今年一季度土地供应宗数和供应面积仍然是最近几年来的新低。
就在同期,全国多个城市的住宅成交开始放量,个别城市的成交量增幅超过五成,并引发了新一轮"小阳春"的说法。住宅市场和土地市场,正在经历不同的冷热态势。对此,李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近期住宅成交的放量,是在信贷政策定向宽松的态势下,此前被压抑的部分刚需开始释放。在一些乐观的分析人士看来,当前土地成交价格不高,使得未来的房价仍有下调空间。
但李旭认为,土地市场供需的低迷有可能造成下一轮市场的供应紧张,并使得房价再次承受上涨的压力。这也正是行政化调控手段的"副作用"之一。而在此前的楼市调控史上,这样的情景并不陌生。
目前来看,以"限购令"为代表的调控政策短期内尚无松绑可能。受此影响短期内土地市场恐仍难以回暖。
房企库存大增 降价成唯一选择
"快进快出"高周转模式更胜一筹
[ 在同等商品情况下,人家降,你不降,你不就倒霉吗?
今年的3月~8月是比较艰难的时候,大概的降幅为0~15% ]
大型房地产上市公司年报陆续出炉,房企的资金与库存压力随之公之于众。在不降温的楼市调控下,为了生存,房企似乎只剩下一条路:降价。
在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绿地控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玉良表示,要适应目前的市场状况,性价比很关键。房价下跌15%~20%才算是调到了比较合理的范围。首创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光则称,今年房地产将围绕限购、降价、并购和去库存化这几个关键词进行,大概降幅为0~15%。
48家房企存货同比增近50%
根据Wind资讯,截至3月27日,沪深两市已有52家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披露2011年年报,剔除ST公司和不可比因素后,48家A股上市房企2011年末的存货合计达到5906.74亿元,同比增长45.8%。以2011年的开发和销售进度计算,48家房企目前存货的消化周期为4.62年。而2010年末,这些房企整体存货的消化周期为3.84年。由此,这些房企存货周转时间同比延长了9个多月。
分城市来看,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此前发布的"月度存货压力报告"称,受成交量低迷影响,十大典型城市2011年新建商品住宅存量高达5998万平方米,与上年同期相比,新增1690万平方米库存量,增长约39.22%。
10个典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4个一线城市,以及青岛、南京、厦门、杭州、南昌、福州6个东部二线城市。其中,广州、上海、北京增幅较为明显,平均增幅较上年同期增长约五成。而在二线城市中,杭州的库存量达到343万平方米,同比增幅高达92.5%,居典型东部二线城市增幅之首。
上海易居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预计,2012年上半年商品住宅的存销比还将进一步升高。
然而,更要命的不仅仅是库存率的上升,去年以来,由于宏观经济回落及信贷收紧,房企融资成本迅速提高。
房地产企业也力图通过各种渠道拓展资金来源。在3月21日举行的"2012中国房地产500强峰会"上,排名前50的房地产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房企Top50基金",拟募资180亿元,以吸引各方投资房地产项目。
2012年1~2月的数据显示,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5995亿元,同比增长43.3%,在本年资金来源中占42.3%,比2011年全年提高1.4个百分点。
降价应对"悬崖式下跌"
对于房企危机,很多人将矛头对准了"限购令",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说,限购政策出台后,"到了去年9月份,全中国房地产成交量悬崖式下跌"。
虽然不少市场人士都预期限购作为行政手段将会退出,市场化的调控手段将取而代之,但至少目前,在几个城市试图悄悄松绑限购未果之后,张玉良表示,企业最聪明的做法是适应环境。
张玉良表示,提高去化率的核心是提高性价比。当被问及绿地集团有没有降价促销计划时,张玉良称,绿地去年7月份就降过,第一波降了10%~15%,最高降了25%左右。
刘晓光也表示,要适应市场,价格很关键。"在同等商品情况下,人家降,你不降,你不就倒霉吗?"
由于销售持续低迷和库存高企,自1月份以来,保利、招商、恒大等房企陆续启动较大规模的降价促销活动。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报告称,2月多家标杆房企的销售业绩明显回升。保利、富力、招商、金地、中海5家开发商的销售业绩环比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招商、金地、保利的销售业绩环比大幅上涨超过1倍。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称,现阶段,标杆房企价格调整幅度在一至四成。其中,超过一半的项目价格调整幅度在10%以内,调整幅度较小。32%的项目价格调整幅度在20%~30%之间,仅17%的项目价格下跌幅度超过两成。在售项目价格调整幅度较大的开发商包括富力、万科、华润和金地。
从城市来看,成都和天津两地成为标杆房企促销最为频繁的地方,入驻的标杆房企目前在售项目销售均价普遍有约15%的下调。北京、广州的降价促销项目也比较多,但价格的下调幅度小于成都和天津两地,在8%~12%之间。
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CRIC)研究报告称,近年来,众房企一直在"周转速度型"和"品质利润型"这两种模式间寻找着力点和平衡点。在2011年信贷紧张、资金成本很高的特定环境下,"快进快出"高周转显然已成为众房企的追求目标。
CRIC列出的2011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金额Top50榜单中,排名前八的均为高周转企业,可见,2011年效率高周转模式更胜一筹。
房价下跌20%才算合理?
对于楼市价格到底会降多少,降到多少才算合理,业内人士也有一番激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称,据国际经验,房价收入比在6倍左右比较合理,房价如果高于这个价格,应当通过调控降低它的价格,通过薄利多销来增加供给。
"房价调到合理的范围,我理解是现在房价下跌15%~20%。"张玉良称。刘晓光则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今年的3月~8月份是比较艰难的时候,大概的降幅为0~15%,8月份之后会是一个平稳期。"但一线城市核心地段很难下降,有些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房价可能还会略有上升。"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刘劲表示,短期内决定房价的主要是政府,但长期来讲,中国整个房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过去超额回报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如果回归到一个比较合理的状态的话,房地产价格每年只能是通胀的涨幅,比如4%、5%,与此同时,租金和老百姓收入可能是一个高增长,比如9%、10%。
刘晓光表示,降房价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因为它和群众收入、经济增速、税费、地价、资金成本、开发商的合理利润相关联,因此需要综合性地解决问题。刘晓光强调,自己不太赞成土地拍卖制度,由于价高者得,拍得土地者就会把成本都摊进去。"应该琢磨一个影子价格,就是一级土地开发的时候,有一个合理利润。二级企业开发的过程中也给一个合理利润,围绕这个换算出房价。"
郑新立对记者表示,招拍挂制度可能是推高地价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革。"控制保障房和一般商品房的土地价格,地方政府应该是有手段的。"
各抒己见
房地产行业还在"过冬",必须花心思挖掘刚需,把注意力放在有潜力的二三四线城市。
--佳兆业集团总监周素萍
如果地方政府严格执行目前的楼市调控政策不动摇,市场底部最迟将在年底前出现,房价至少还有15%至20%的下降空间。
--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
既然是短期调控政策,就早晚要退出。只有制度建设才能"填补"政策退出的空间。否则,楼市调控就难以走出"越调越高"和"报复性反弹"的怪圈。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