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房地产>  正文

黄融:保障房建设确保建筑品质 配套设施完善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3/30/2012 08:24:5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3月28日电 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以“完善保障制度,推进住有所居”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发表主旨演讲。

  主持人朱中一:下面有请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演讲题目为:《提高建设品质 完善配套设施 努力建设和谐宜居的保障房社区》

  黄融: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上海近年来在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水平,完善保障性住房配套服务方面等做法。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保障性住房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直接关系政府的形象,上海在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一 方面秉持保障性住房面积虽小,但是质量不能低于商品房的概念。另一方面树立了政府组织建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要引领提升全市的住宅建设质量 水平的观念。在建设单位的选择和设计建材、施工、监理等环节上严格把关。规划和房型设计以人为本,工程质量要全过程,全覆盖,全方位监管的 要求,对保障性住房实行专项管理,重点监管,提醒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整体水平和综合质量。

  重点采取了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以人为本。积极倡导小区和房型精细化设计。我们编制出台了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技术规定,强调小区规划设计和居住区环境 要人性化。为保障房建设提供示范和样板。进一步促进完善本市保障性住房设计要求和规范。

  第二,质量为重,建立严格的开发建设机制。为了确保建设质量,我们选择信誉好,有开发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大型开发企业集团参与保障性住 房建设。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我们要求施工总承包由一级资质以上的企业承担。监理由甲级企业承担。我们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加强市场和现场联动 ,限制有违法违背行为的单位承接保障性住房的业务。

  为了落实建设各方面责任制,我们要求设计单位开展现场服务和指导,规定项目必须具有现场专业能力,必须为保障房全寿命周期质量提供明确监理职责,按法定的最上线执行。实行监理报告制度,加强第三方检测制度等。

  此外,我们还在保障房外墙的明显位置施工单位应以监理单位的名字,督促参建单位严把质量关。

  为了防止质量通病,我们组织技术公关,保障性安居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并在行业内全面开展培训,为了加强对建材质量的控制,我们提高保障 性住房建材和结构实体作业能力,拓展出验种类,将不良建材企业列入黑名单,限制其对保障性住房材料的供应。

  同时建立产品质量良企业的名单,选用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参与保障房建设,为了加快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我们推进建立现场质量标准化,质量认 证,质量评价三个体系,加强对现场各个环节的各个控制水平,督促施工企业优良工程。为了及时发现整改问题,我们将保障性住房丰富验收工作向 主体结构延伸。

  第四发挥政府主导优势,积极推广新技术、新理念。把保障性住房作为推动住宅产业化和装配整体式住宅、推广住宅全装修的重要载体。

  最近,我们在研究新建住宅工程,包括保障性住房项目中,逐步推进质量保证,保险的信用,通过建立工程质量监管与保险行业的互动协调机制 ,提升质量,安全管理的综合水平,切实维护住宅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房好不好,关键看配套,受土地制约紧张等条件的限制,上海在利用中心 城区存量土地建设保障性住房,在郊区建立大量保障房,原有的基础设施和社会资源相对薄弱,入住居民都属于中低收入家庭,习惯中心城区的便利 条件,对公共服务依赖程度大,对配套需求和期望比较高。

  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任务十分艰巨,为了让居民安居乐业,上海把保障性住房的配套放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头等重要的位置。并作为重大工程来推 进。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们按照规划一些,同步配套,以人为本,以区为主,市区为首,政策聚焦等原则,督促并举,推进保障性住房配套 实施建设取得积极性的进展。

  目前上海市保障性项目基本上做到配套设施基本上满足居民入住生活条件。我们主要做法是坚持四个结合:

  首先坚持以区为主,和市区联手相结合。建立高效联合的推销机制。

  第四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分工,建设基地所在区负责组织实施基地的实证公建配套,设施的研究和管理。综合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 系统实施专业规划适合。

  二是要建立市区两级协调推进机制。09年市里成立大型居住社区建设推进办公室,协调大型居住社区的住宅和配套设施建设规定,2010年,市里 以市建交委为主,各区形成分指挥部,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推动机制。

  其次,坚持保证基本需求和引入优质资源相结合,尽力满足居民衣食住行和教育、医疗、购物等需求。我们在同步规划建设,及时开办医疗、学 校,满足居民开门基本需求的同时,针对入住居民需求提高配套办学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等要求,完善商业业态,结合全市三甲医院布点规划,制定 将中心城区优质教育等资源引入大型居住区,并启动实施。目前以有4所重点学校开办,两个三甲医院今年将基本建成,一个三甲医院今年开工,将大 中型超市和购物中心引入机制的相关工作也在开展。

  第三坚持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相结合,努力改善居民出行条件。轨道交通方面,基本上做到每个大型居住社区周边都有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并结 合住宅基地建设情况,及时优化线路走向,适当调整项目实施计划,更好的服务居民的出行。

  目前,大型居住社区以开通或换乘的轨道交通以有8条,在建有3条。地面公交方面,我们要求每个基地在居民入住初期有三条公交线路,明确线 路时间和最长线路行车间隔,并实行单一票价,目前以有9个竣工交付的地点已有18个公交线路。

  第四坚持政策支持和监督检查相结合,全力推进外围市政配套与住宅建设同步。一方面加大对设备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对有区负责的外围道路, 公交枢纽建设项目给予77亿建设财政补贴,并承担50%的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另一方面,与区和相关主体责任主体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建设目标,落实建设责任,并把项目完成情况纳入对区年度综合。目前居民入住基地的外围实证配套项目已基本建成。计划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

  怎么更好的实现提高水平与控制建造成本之间的平衡,如何进一步处理好新入住小区配套成熟,有一定周期与居民即期需求之间的矛盾。区级融资平台被清理情况下如何解决外围实证配套设施建设资金,保障房小区建成以后社区管理等等。

  我们认真总结学习全面各地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有效做法,充分吸取本次论坛上各兄弟省市的工作经验和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不断完善上海 保障房建设和管理制度,为上全市民百姓住得放心,住得满意,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