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关于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意见》(国土资发〔2011〕63号)文件的下发,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土地使用权出让网上交易。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土地网上交易,近期,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开展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交易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11〕118号)文件,进一步明确要求各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积极探索和推进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交易试点工作。青岛市作为土地交易(招拍挂)信息化工作实施较早的城市,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
一、 理顺机制,完善土地市场规则
近年来,随着土地交易市场的发展,我市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特别是在高房价的压力下,土地交易活动中的规范性与透明性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青岛市市委、市政府陆续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的通知》、《青岛市委办公厅、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和监督的意见》等地方性规章,将工业和经营性用地使用权出让全部纳入土地一级市场进行交易,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更加优化。我市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连续多年招拍挂比率达到100%,实现了土地招拍挂出让全覆盖。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制定了《关于在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中严格执行保密纪律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规范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土地招拍挂出让的规章制度,避免出现“围标串标”、“人为干预”和“暗箱操作”等现象。青岛市土地储备整理中心针对土地交易活动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漏洞,还制定了《关于启用土地招拍挂工作清单的通知》等文件,把招拍挂工作各环节的细节问题一一列出清单,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能,增加了交易的透明度,加强了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工作万无一失。
通过认真总结土地招拍挂出让工作经验,理顺土地招拍挂出让工作机制,我市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土地招拍挂工作流程。同时,在每次土地招拍挂出让之际,以土地招拍挂工作流程为依托,仔细排查工作漏洞,注重每一个工作细节,完善土地交易市场规则,并接受市监察局、公正人员、律师、新闻媒体等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全程监督,实现了土地交易管理流程化、精细化、透明化的提高。
二、统一流程,规范土地出让行为
2009年,青岛市拟成立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将土地交易(招拍挂)业务纳入交易大厅办理,实现青岛市市内四区(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和李沧区)统一信息发布、统一规范流程、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监督管理。为配合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土地交易(招拍挂)业务的开展,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从流程建设入手,通过对土地出让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设计和整合,投入资金200多万元,组织开发了青岛市土地交易(招拍挂)系统。2009年9月,该系统在市公共资源交易大厅投入试运行,2010年1月已正式运行。
青岛市土地交易(招拍挂)系统能自动实现以往人工操作模式下的土地交易过程,具有协办机构选定、出让文件制作、出让公告发布、出让文件发售、竞买人资格审查、自助挂牌报价、成交公告发布和地块查询统计等一系列功能,从而保证了我市市内四区土地出让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同时,通过与青岛市纪委监察局、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大厅等部门的电子监察系统对接,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规范了我市国有建设用地的使用权交易,维护了土地一级市场的严肃性,使经济和社会效益呈现出良性的发展势头和局面。
两年来,在青岛市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土地交易(招拍挂)各项有关工作逐步规范成熟。青岛市土地交易(招拍挂)系统运行稳定,效果显著。截至目前,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通过该系统共举办了25次土地招拍挂活动,成功出让土地66宗,土地面积约2941.27亩,规划建筑面积504万平方米,成交总价款237亿多元,配建保障房建设3869套,社会各界反映良好。
三、搭建平台,转变交易运作模式
按照中央“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要求,2010年,根据青岛市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和监督的意见》(青厅字[2009]33号)文件精神,青岛市监察局、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区(市)一体化工作的通知》(青监发[2010]1号),要求构建全市土地交易(招拍挂)系统一体化平台,统筹市、区(市)两级交易市场,实现两级联动,资源共享,推动全市土地交易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实现全市土地交易配置的最佳效益,推动青岛市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为贯彻落实“构建全市土地交易(招拍挂)系统一体化平台”工作目标,青岛市土地储备整理中心大力推进此项工作,以原有“青岛市土地交易(招拍挂)系统”为业务软件平台进行升级改造,严格按照“五统一”的原则(统一交易平台、统一交易流程、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信息资源、统一专家库),本着分级建设、区市有别的思路,在青岛市土地交易(招拍挂)系统原有市内四区使用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三区(黄岛区、城阳区和崂山区)、五市(胶州市、莱西市、胶南市、平度市和即墨市),各区市按照相应的权限直接使用“青岛市土地交易(招拍挂)系统一体化平台” 实现青岛市七区五市土地交易信息化统一平台。
青岛市土地交易(招拍挂)系统一体化平台的建立,对深化我市土地交易制度改革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是形成了土地网上交易市场的雏形。通过转变土地交易运作模式,融入集多媒体显示、自助报价、办公自动化等多项技术措施,保障土地交易、远程监管的顺利进行,为下一步土地网上交易打下基础;二是结合了青岛市综合行政电子监察平台。青岛市土地交易(招拍挂)系统一体化平台与青岛市综合行政电子监察平台的互联互通,使土地交易、电子监察等内控体系更加系统化、透明化,全面化;三是强化了制度建设。按照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39号令)要求,制定了严格的土地交易出让流程,将土地交易中每个程序、每个环节都落实到制度上,以制度建平台,以制度促规范,以制度防腐败。
四、改善创新、加强监管促进发展
为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各项政策和工作要求,积极主动发挥招拍挂出让土地政策的稳定市场,优化结构,促进地价房价合理调整、保障住房用地的作用。今年以来,国土资源部陆续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求各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从完善土地市场机制、健全土地宏观调控体系、实施节约优先战略的基本要求出发,以“保民生、促稳定”为重点,坚持土地招拍挂出让基本制度,结合土地交易出让制度等规则和网络运行的特点,分别开展拍卖和挂牌网上操作可行性研究,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同时,通过互联网进行土地交易,是对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的改革创新,是推进“两整治一改革”工作的明确要求和重点内容,是运用科技信息手段提高土地交易市场管理和监督水平的重要举措,对建立阳光透明的市场环境、降低交易成本、强化社会监督、推进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市土地交易信息化建设由于起步较早,基础扎实、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效益已经显现。全市实现了市、区(市)统一平台,统一系统,信息互联互通,对下一步土地网上交易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到国土资源部《意见》后,我市在第一时间完成制定土地网上交易试点工作方案、土地网上交易规则和技术方案等有关实施规则,向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提报了《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开展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交易试点的请示》(青土资房发[2011]654号),得到了省厅的书面批准。同时,省厅专门下达文件,将我市列为山东省第一批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交易试点城市。
下一步,在坚持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的基础上,我市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推进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网上交易:
1、坚持土地网上交易试点工作由市政府主导,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具体组织实施,市监察局、市公安局、相关银行积极参与、配合,以制度监管促进土地网上交易的发展;
2、研究土地网上交易过程中竞买人身份的私密性,土地交易保证金的安全性,网上拍卖和挂牌报价规则和成交确认等环节信息化技术和方法,确定青岛市土地网上交易指标体系;
3、认真组织土地网上交易试点工作的实施和评估,将试点工作中形成的规范性文件、自评报告和总结报告等文件,及时向国土资源部和山东国土资源厅汇报,确保高质量的完成试点工作。
(作者:宋欢)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