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加快“去房地产化”从“风向标”看调控成效
新华网上海11月10日电(记者 叶锋)新建住房价格连续三个月环比“零增长”,经济对房地产依赖度明显下降,保障房建设和供应均创新高……调控之下,有“楼市风向标”之称的上海房地产市场正稳步回调、理性回归。专家表示,上海出现的积极变化是扎实贯彻国家调控政策的结果,也是上海经济转型的理性选择。
房价“零增长” 调控显成效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新建住宅价格已连续三个月环比涨幅为“零”。10月,上海二手房指数也出现自去年9月以来首次下跌。降温中,上海楼市正在进行合理调整。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3.1%,仅约1300万平方米,月均销售面积出现了自2005年以来的最低值。地产开发投资也逐季回落,前三季度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4.1个和2.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新房开工量和供应量都在加大释放力度。今年前9个月,上海商品房新开工面积比去年同期增长23.7%,竣工面积同比激增近五成。
“上海房价上涨的势头已得到遏制,并进一步向"稳中有降"的趋势演变。”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说,“上海楼市素有"风向标"之称,这些变化将对全国的房地产调控带来积极影响。”
一系列变化背后,是根据国家部署,上海楼市调控政策的“刚性运行”:1月,上海出台房产税试点细则,剑指投资投机性需求;2月,为落实“国八条”推出由限贷、限购等9条措施构成的“组合拳”;7月,叫停居民“补税购房”,从严实施限购……
“此次上海调控楼市,决心之大、措施之严,可说罕见。市场的改变在预期之中。”一家在上海有多个项目的房企负责人告诉记者。
降低“依赖度” 加快“去房地产化”
随着传统发展模式弊端的凸显和科学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上海正借房地产调控之机,实行“治本之策”:逐步降低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度,并通过制度创新确保这一过程的“可持续”;同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大力培育扶持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数据显示,上海房地产业增加值占三产比重,已从“十五”末的14.6%回落至今年上半年的7.9%。
在一些房地产业规模较大的区,“房地产依赖度”的降低更为突出。比如,今年上半年,闵行区第三产业剔除房地产后实现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6.3%,比2008年提高近6个百分点;而房地产行业税收占区级财政比重从去年同期的42.4%降至28.4%。
上海一些区县干部告诉记者,从长远来看,土地财政是“一锤子买卖”,不能形成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为稳定的财源奠定基础。
房地产投资降速、比重降低,既是调控所致,更是上海经济主动调结构的结果。全力推进“创新驱动”的目的之一,便是逐渐摆脱过度倚重投资驱动。今年,包括房地产投资在内的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1999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而高新技术产业等投资和产出却保持高速增长。
降低地方财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度,须以制度确保其“可持续”。记者从上海市财政部门了解到,上海今年大幅增加市对区县转移支付的力度,预计全年转移支付资金总量同比增幅将超过60%。
保障房创新高 楼市“民生意蕴”凸显
在闵行,浦江拓展基地大型居住社区打桩;在徐汇,龙南佳苑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开工;在嘉定,城北保障房基地传出隆隆的施工声……临近年底,上海的保障房建设再度提速。今年以来,上海新开工保障房在全部住房中的比重已超过七成。
沿着既定的调控路径,上海房地产业逐步实现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两条腿走路”。今年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应将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全年建设与筹措各类保障房1500万平方米、26.6万套的目标如期完成已无悬念,将有效供应1150万平方米、17万套,让大量中低收入家庭直接受益。上海结合自身实际构建的由廉租房、经适房、公租房、动迁安置房构成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正在由美好蓝图逐步化为生动现实。
业内人士认为,上海作为土地资源稀缺的特大型城市,保障房的加快建设和供应有两方面积极效应:一是增加了市场有效供应,满足大量中低群体的住房需求;二是稳定市场心态,引导市场预期,减轻各方压力。市场结构的逐步优化,将对楼市调控带来长期“利好”。
(作者:叶锋)•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