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提出城乡统筹目标,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构筑有机协调的城乡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到2020 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争取达到1.5 万元。
空间发展策略
东进、南优、西扩、北拓、中强
新总规提出海口空间发展策略为“东进、南优、西扩、北拓、中强”。
东进:建设东海岸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桂林洋高校区,着重发展休闲度假、教育科研、空港物流等产业,打造全省人才培育和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国家级滨海生态旅游示范区。
南优:加强南郊生态保护,适度发展优势产业。
西扩:科学规划建设西海岸新区,加快推进五源河文化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科技研发、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完善配套生活服务设施,建成聚集高端人才的生态宜居区和全省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
北拓: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发展邮轮、游艇、帆板等休闲产业,加快海上人工岛等项目建设,拓展城市空间,有序发展高端旅游地产,凸显海湾旅游休闲城市特色,展现北岸城市的秀美。
中强:突出综合特色,合理布局产业和生活空间,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加强城市路网建设,构建循环有序、畅通便捷的城市路网;加快旧城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业态;建设舒适和谐的生活居住区和现代化的中心商务区。
总规提出三大城乡统筹策略。
产业统筹: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积极引导农业产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积极挖掘城郊地区的民俗风情特色景点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乡村体育、农业观光、农家休闲等为内容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
空间统筹:加强城镇生态化建设,完善建制镇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小城镇集约发展,改善小城镇的生产、生活条件。邻近主城区的城镇纳入主城区城市发展。大力发展重点镇,促进农村人口向重点镇和主城区转移。农村大型居民点应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原则上不再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生态环境统筹:生态环境整体质量保持优良并进一步优化。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地质景观区、自然保护区、江河湖等水系、水体进行严格保护,以确保空气、水环境、植被等生态环境要素保持高质量指标。
城乡统筹策略
邻近主城区的城镇纳入主城区城市发展
新版总规提出,远期(2020年)海口市域总人口245-255 万人,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80 万以内。市域城镇常住人口192-200 万人。海口市城市化水平为81%。
根据规划,海口分为特大城市1 个:海口市主城区;建制镇10 个:永兴、东山、新坡、龙塘、云龙、红旗、旧州、三门坡、三江、大致坡;大型居民点13 个:石山、美安、遵谭、龙桥、十字路、美仁坡、新民、甲子、大坡、演丰、演海、咸来、谭文。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09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按116平方米/人控制。
海口将建立“一心四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一心”是指主城区。
“四轴”是指以主城区为中心的四条呈放射状城镇发展轴。10个建制镇镇区构成四条城镇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
这四条城镇发展轴分别为:
海文高速公路城镇发展轴:以海文高速公路为依托,重点发展该轴上的三江镇区和大致坡镇区。
海榆东线公路城镇发展轴:以海榆东线公路为依托,重点发展该轴上的云龙镇区、旧州镇区、红旗镇区和三门坡镇区。
东线高速公路城镇发展轴:以东线高速公路和南渡江西岸沿江公路为依托,重点发展该轴上的龙塘镇区和新坡镇区。
海榆中线高等级公路城镇发展轴:以海榆中线高等级公路为依托,重点发展该轴上的永兴镇区和东山镇区。
城镇空间布局
建立“一心四轴”放射状城镇发展轴
新总规对区域空间管制分区。
禁止建设区包括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区、文保单位的重点保护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和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带、坡度大于25%的山体等。
限制建设区包括河湖湿地的生态控制区、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行滞洪区、文保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历史文化街区的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和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非核心区、工程地质中度控制建设区、组团间隔离绿地、南部城市隔离绿带等。
适宜建设区指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地区。
提出禁建、限建和宜建区
规划提出加强海口市域公路系统网络化建设,形成“五纵五横一滨江”公路网。
“五纵”为海文高速公路、东线高速公路、海榆东线公路、海榆中线高等级公路、海榆西线公路。“五横”为滨海公路、海口绕城高速公路、老(城)—铺(前)公路、长(流)—大(致坡)公路、澄(迈)—文(昌)公路。
其中新建设的有海口绕城高速公路、澄—文公路、老—铺公路、长—大公路,需要完善的有滨海公路。
“一滨江”为南渡江西岸滨江公路,自南渡江大桥西侧起,经龙塘镇在新坡镇南部接东线高速公路。
形成市域“五纵五横一滨江”公路网
总规提出大目标
1、要合理制定村镇规划,逐步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
2、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原则,推进以大型居民点和生态型村庄为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建立覆盖乡镇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比例达到100%。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4、统筹全市重大交通设施和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布局,积极发挥城镇在城乡连接中的桥头堡作用。
5、城镇和乡村建设走集约化和生态型发展道路,清洁能源使用和垃圾处理等关系村镇生态环境保护的指标要达到全省前列。
(作者:黎光)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