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房地产>  正文

广州大型商场井喷 广东写字楼投资增幅超住宅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8月22日   来源:南方日报

走在广州街头,只要你留心,近期不少大型商场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

如位于天河商圈的万菱汇、太古汇、东方宝泰广场;位于珠江新城的广州友谊国金店、广百高德置地广场点、太阳城广场;农林下路美东百货等等。随着这一拨大型商场的开业,吸引了大量品牌进驻。如太古汇新近开业的LV旗舰店面积多达1800平方米,同时还引入Chanel、Dior、MiuMiu、Tiffany&co、Prada等十多个国际一线品牌,9月份整体开业后更有多达180间商铺全部开业。

大型商场涌现背后,是商业地产的持续升温。自去年以来商品房市场屡受调控限制,不仅是广州,全省各地商业地产都迎来了“春天”,不少开发商也纷纷转战商业地产。来自广东省房协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办公楼、商业用房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9.5%和23.5%。其中,办公楼投资增幅同比提高20.5个百分点,远高于住宅投资2.8个百分点的增幅。

广州下半年写字楼入市达7年最高

从去年开始,随着几轮楼市调控对商品房市场的打击,商业地产由于游走于调控外围,成为了调控挤出资金的避难所。商铺、写字楼等商用物业一时放量供应。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广州珠江新城,作为广州的金融CBD,近年大量甲级写字楼开建或投入使用,尤其是2011年,大体量的优质新供应呈现井喷态势,甲级写字楼的租金也呈现上升趋势。如一季度正式交付的广州西塔,近期越秀地产宣布已完成八成招商。而其平均309元/平方米/月的有效净租金,也高踞市内众多甲级写字楼租金之首。

7月19日,珠江新城B2-11商业地块竞拍再度震动业界。美林基业旗下的广州常远房地产开发事业有限公司力压万科、合景泰富和富力等众多巨头,最终以12.8亿元将该地块揽入囊中,而其高达17933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广州商业地块的新地王就此诞生。更印证了珠江新城商业地产的大热。

仲量联行报告显示,下半年,广州优质的投资型写字楼入市继续增多,预计将达到过去七年最高水平。来自省房协的报告也显示,2011年上半年,全省办公楼和商业用房的施工面积分别为1014.46万平方米和2577.42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分别为170.72万平方米和515.31万平方米;待销面积分别为85.83万平方米和482.91万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远高于去年同期。

不仅是广东,实际上全国各大城市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以上海、北京为例,2011年7月,上海写字楼共计成交1356套、成交面积155241平方米,环比分别增长15.9%和10.1%,同比分别上涨10.0%和60.7%。北京写字楼市场空置率下降至6.19%,环比下降2.98个百分点,租金继续攀升,甲级写字楼的平均租金环比上升9.40%,至每月每平方米204.96元。易城中国发布最新报告也指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天津五大城市甲级写字楼都呈现供需两旺。

热点城市商业地价幅度远高于住宅

商业地产的风生水起,还表现在不少房企纷纷转型,扎堆商业地产。

业内人士表示,几乎所有的大型房企都在加速商业地产的战略布局。如一直专注于住宅市场的万科地产,7月初高调宣布了其商业地产策略:打造城市综合体品牌“万科广场”,社区商业品牌“万科红”,写字楼品牌“万科大厦”。万科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万科商业地产项目将陆续在北京、上海、重庆、西安等全国20多个城市开始运营。

此外,保利计划将商业地产的投资比例逐步增大到总投资的30%;富力地产宣布,2011年将在全国开业16家富力旗下酒店。另外,龙湖地产、恒大地产、金地集团等纷纷抢滩商业地产,华润万家、好又多、联华等零售商也由商业切入商业地产,规模堪称史无前例。

从开发商拿地的情况来看,2010年至今,主要一二线城市商办用地成交比例明显提升,尤其是作为商业地产重要产品之一的写字楼成为了近期投资热点。从房地产行业投资流向来看,2011年一季度投资于写字楼的资金比重较去年四季度提高了5.61%—8.07%;而投资于住宅的资金比重则下跌了7.3%—38.85%。

国土部旗下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最新发布研究报告也显示,京沪广深4个一线城市及14个热点城市二季度商业地价全线上涨,且幅度远高于住宅地块。

除了住宅市场调控的挤出效应,业内人士还指出,商业地产的大热还源于其投资回报率高。据了解,国内住宅地产的投资回报率大概为3%—5%,而商业地产的投资回报率则有6%—8%,二者相差将近一倍。而物业自身增值的收益率更是不可估量。

 风险

商铺空置增多 银监会首次预警

商业地产大热背后,市场供需逐渐出现了不平衡,结构性矛盾更是凸显。7月,银监会首次在内部全体会议上对商业地产贷款提出风险警示。本报走访广州市场也发现,空置商铺越来越多。此外,数据显示许多城市人均商业面积过大,市场需求难以支撑,不少专家都对商业地产的泡沫表示担忧。

商铺出租难

笔者近期走访几家位于广州天河区的商业广场,发现空置的商铺并不少见,衬得周围正在营业的商铺也多了几分萧条。

位于天河北路与五山路交汇处的曜和广场,本来定位于为天河北的白领提供一站式购物消费,并宣称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模式,但记者发现,该广场开业近一年来,至今商铺营业者少,而空置者众,笔者粗略统计空置率高达60%。位于体育中心地下的时尚天河、天河广晟大厦负一层的天河又一街等地下商场,也有不少空置商铺。

而社区商铺也并不乐观。如地处岗顶繁华地段的阳光都会小区本有一座社区商业购物广场,如今二层商铺全然废弃,只在首层稀稀落落地开着几间低端日用品商铺。

一方面空铺仍众,新的项目却仍在你追我赶。据媒体报道,广州泛天河大商圈还将打造几大地下商场:一是完成天河体育中心综合改造,打通连接天河城和正佳广场的原宏城广场地下空间;二是沿花城大道建立与两侧人行隧道连接的地下步行商业发展轴,并以此为骨架,向北拓展珠江新城中央地下城,延伸并连接兴盛路步行商业街;三是东方宝泰与中信大厦负一层拟将打通,建成地下商场。此外,广州塔广场地下,也将建设高端大型商场。

一位商铺投资者告诉笔者,因为商铺太多,“商铺不好出租”已成他的一块心病,周围一些投资者已经开始谨慎入市。

7月的数据显示,广州一手商铺成交量几乎出现每周递减的状态,7月4日至10日一周商铺网签成交量33870平方米,接下来第二周减至21595平方米,第三周更大幅下滑至6093平方米,第四周也就是7月最后一周网签量略有上升至8231平方米,但随后8月的第一周网签量仅剩下5669平方米,为近5周以来的新低。

二三四线城市商业物业堆积

实际上,商业地产近年一路高歌猛进的背后,一些“地雷”可能已在不经意间被埋下。

分析人士指出,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人均商业面积已经超出了世界发达国家人均1.2平方米的商业面积,上海甚至超出了人均2平方米,当供应量超过市场的消化能力,就会有一大批商业物业滞销堆积,开发商的资金链断裂,进而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不仅仅是商业高度发达的一线城市,不少当地商业生态并未成熟的二三四线城市更是超前发展,大量城市综合体涌现。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报告显示,到2011年底,东莞将拥有购物中心69家,建筑面积350万平方米;沈阳将拥有购物中心71个,建筑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石家庄将拥有购物中心22家,建筑面积接近230万平方米;贵阳将拥有购物中心43家,建筑面积接近200万平方米。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按照国家颁布的《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规定,每个可容纳5万人的居住区,应配备的商业服务设施面积为7000平方米。这意味着,东莞将拥有的购物中心可满足2500万人的购物需要,石家庄可满足1600多万人,贵阳可满足1400多万人,而沈阳更可以满足四五千万人的购物需要。无论城市化进程怎么迅速,这样的超前进度都显得过于离谱。

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分析师黄河滔认为,目前商业地产的确有过热之嫌,风险正在积聚。还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几年来,不少开发企业为了扩张业务,主动进入了商业地产,也有不少企业在住宅地产调控的情况下被动进入了商业地产。

中原地产胡广东也表示,商业物业如果没有统一的经营运作,与区域产业配套及消费能力不相吻合,就会出问题。

商业地产可能不再是政策“避风港”

事实上,商业地产的“过热”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忧虑。

在中国银监会近日召开的2011年年中工作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公开表示,将对商业地产和二三线城市房地产风险保持“关注和警觉”。这是银监会首次在内部全体会议上对商业地产贷款提出风险警示。而针对银监会的警示,近期部分地区部分银行的商业地产贷款利率已经出现上浮。

全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近期在发布二季度数据时也提出,“在政府对商品住宅交易严格限制下,投资持续转向商业地产,二季度全国商业地价环比、同比增长率均为最高。商业地产成为地产资本‘蓄水池’还是新泡沫,值得高度关注。”

种种迹象表明,一直被视为常规性投资渠道的商业地产,很可能不再是政策的“避风港”。

●南方日报记者 卢轶 实习生 常仙鹤 吕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