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楼市政策调控不放松,通胀下金融市场也不断收紧的情况下,市场观望情绪必将加重,部分楼盘在此时期内房源滞销的局面也会产生,市场供应量将不断增大。面对供应量放大的态势,房企间的竞争必将异常激烈。在此背景下,住宅市场产品的品质将极大地决定着未来市场的走势,低总价且性价比较高的楼盘将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从数据明细来看,上周,融侨城、绿地国际生态城、中海·御湖一号等一些高品质大盘及精装项目交易量增长较为明显。在楼市“供销差”拉大的情况下,高品质楼盘项目已开始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占据上风。
供应市场
供销差距逐渐拉大
据西安房地产信息网统计,上周西安普通住宅市场供应套数为65308套,较29周增加1733套,环比增长2.73%。统计数据显示,从全市6个城区的供量来看,上周城南房源供量增长最为显著,较29周增加1600多套,其他城区房源变动不明显。上周,西安普通住宅市场成交1981套,较29周减少1156套;成交面积环比下降45.29%。全市6个城区销量除了城东、城北成交面积上涨外,其余城区都表现为下滑。交易量增幅最大的是城东,销量上涨特别明显,环比增长近2倍左右,而降幅最大的城北销量下滑也有70%左右。
区域表现
经适房抑制房价快速上涨
城东
经适房大幅拉动成交量
城东上周在售楼盘55个,在售房源12828套,较29周减少了212套;由于经济适用房项目大幅成交,上周城东总体成交量大幅飙升,环比暴涨194.46%。
从西安房地产信息网统计数据可知,受经济适用房成交支撑,城东成交量得到大幅拉升。从目前情况来看,经济适用房很受家庭收入较低的置业者欢迎。
从现在经适房的开发力度以及宣传效应等方面看,短期内,经适房项目也不会对楼市产生多大的冲击,但是长期来看,随着经适房项目比例的提高,将对房价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城南
房源增加 成交上扬
在信贷政策持续收紧、加息的形势下,开发商资金受到影响。在政策的调控下,大量投资客退出市场,与此同时刚性需求也延迟释放。这在短期内造成了楼市供大于求的局面,开发商资金吃紧。
上周城南在售楼盘较29周减少3个,从本周城南供应来看,在售房源相比29周增加了1654套,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上涨38.66%,继续保持上周的上扬走势。(本文来源:西安晚报 )
城西
市场已现疲软态势
由于近期信贷继续收紧,抑制了消费者的购房意愿,预计后期开发商推盘愈发谨慎。现阶段市场供应虽保持平稳,但不排除房企在巨大资金压力下再次出现集中推盘的可能性。
上周城西在售项目与29周相比无新项目增加,房源供应较29周减少40套。住宅成交面积较29周环比下跌61.77%,凸显了市场的疲软态势。今年房地产业和宏观调控的叠加效应已经开始显示出一定的威力,为加快销量回笼资金,后期房企或实行以价换量政策。
城北
抢搭调控末班车
在新一轮的调控即将到来之际,城北房企快马加鞭,积极入市,尤其是位于城北泾渭新区的众多项目,如北岸、天正·河边小墅、中国原点新城、泉顺·泊居等,趁着区域尚未限购纷纷入市占据市场份额。此外,城北的其他项目销售依然较为平稳,如天朗御湖等依然是城北区的“明星”项目,支撑了整个城北区的销量。
西安房地产信息网数据显示,上周城北在售楼盘96个,较29周增加了8个楼盘;在售房源较29周增加了307套;本周城北交易市场较上周下滑了72.29%。从上周城北楼市来看,呈现了供涨销跌的状态。
高新区
成交量呈上扬势头
上周,高新区在售楼盘49个。房源供应与29周基本持平,增加了48套;在全市销量大幅下滑的形势下,上周高新区市场成交量也“扭转”连续几周持续上扬的势头,销量环比29周下滑38.78%。
在新政影响下,楼市一片黯淡,但是有些“抗压”性强的高品质项目却异军突起。一直以来,规划设计好、升值潜力大、成熟完善的社区配套和价格较低的楼盘是置业者的首选,而在当前新政的影响下,以自住和改善性需求为主要置业群体的形势下,高性价比楼盘已成为市场的最大热点。
长安区
楼市已现僵持状态
目前,长安区楼市呈现出僵持的状态,除了一些知名大盘销售仍在缓慢推进外,其余楼盘销售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市场需求较为冷淡。在未来楼市调控的不断冲击下,高品质、高性价比楼盘将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从长安区目前楼市状况来看,成交量主要还是来自本城区人群,同时还有部分投资户,因此,楼盘及户型的品质将决定着未来1到2年长安区楼市销售的走向。
上周在售楼盘25个,在售房源7243套,较29周减少30套。(记者 周军)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