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CPI高达5.5,创下34个月的新高。于是,央行再次利用金融杠杆,提高准备金率,遏制通胀,治理泛滥的游资和外资对楼市的炒作。
当房企大谈转型,大谈商业地产、旅游地产,自然是闻到了更高端的甜香。房企转型的方式不一样,但 “绑架”民生却是房企“变身”的自保之道。
拆迁补偿标准与市场接轨,这是大势所趋。第三方机构评估得出的补偿价,若有一个上下不超过5%误差框定,才是对三方利益的合理平衡?
在多方揣测之下,5月份经济数据相继出炉。5月份CPI高达5.5,创下34个月的新高,进一步偏离国家调控预计的4.0之下。食品类价格的高涨,依然是贡献CPI的攻坚力量。超越国际惯例的高数据,换来的便是央行再次0.5幅度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一次性冻结约3800亿资金,围堵泛滥资金。一月一次的频率,打破了6月上半月加息的猜测,央行出其不意地采用金融杠杆遏制通胀,再次印证稳健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央行再次使出金融手段,实属无奈。今年,楼市政策不断,调控高压和货币政策持续发力,效果并不理想。在资本市场旺盛投资的冲击下,房地产开发投资依然增长迅速。
不妨看看房地产投资的官方数据: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8737亿元,同比增长34.6%。其中,住宅投资13290亿元,增长37.8%。1-5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32340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国内贷款5803亿元,增长4.6%;利用外资266亿元,增长57.3%;自筹资金12486亿元,增长30.9%;其他资金13785亿元,增长14.6%(定金及预收款8259亿元,增长23.3%);个人按揭贷款3443亿元,下降8%。
上述数据几乎都是同比增长,唯独个人按揭贷款领域在下降,说明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的做法令个人贷款的门槛逐步趋高,而其他资金的疯狂,更是预示着外资、民间资本、游资、房地产信托等等在楼市调控高压下,一直没偏离楼市,反而愈发猖獗。
尽管国家已采用商品房和保障房双腿走路的机制,让市场的部分活跃于市场,保障的部分回归保障。但据媒体报道,保障性住房的开工量只有三成,多数资金依然活跃在商品房领域。国家三令五申催促保障性住房建设进程,鼓励发动多元融资渠道进行融资,完成年内1000万套保障房的硬任务。目前多元化资金已向保障性住房领域宣战,期望利用好该资金,解决民生。
不过,国家想要拿下高房价这颗头颅,得让更多的资金进入保障房领域,给保障房项目贷款要相对优惠,提高商品房贷款门槛。这也就要求央行需继续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遏制通胀,治理泛滥的游资和外资对楼市的炒作。
(作者:白瑞轩)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