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房地产>  正文

保障房的“含金量”如何保障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5月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五一”期间,胡锦涛赴天津考察,温家宝在北京视察。好像是约好了似的,中国两位最高层领导检视的内容之一,都离不开保障房。

两位国家领导人要操心的国家大事可多了,为什么对保障房如此牵挂?他们担心什么?

众所周知,为让老百姓从“蜗居”走向“安居”,中国打出了一套房产新政组合拳,以期“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这个“低端”,就是中国最穷的那部分人。他们属于杜甫笔下的“天下寒士”,住着为秋风所破的茅屋,绝对掏不起买商品房的银子,只能依靠政府保障解决。

这是一项重大的民生、民心工程。从两位领导人考察时讲的话当中,可以洞悉他们的忧虑,那就是保障房的“含金量”足不足。

“含金量”之一,就是温总理讲的“规模”。今年全国要建1000万套保障房,任务重,压力大。尽管各级政府都立下“军令状”,领下了命令,但这么大的“规模”能不能如期实现?最终建成的是不是真的保障房?又由谁说了算?

有报道称,一些地方为了充数,居然拿其他性质的房屋冒充保障房,有的是动拆迁房,有的是人才专项住房,更有的是中小套型商品房。去年,某部委高调发布2010年各地用地计划,称77%用地是保障房政策房,舆论一片叫好。实际上,其中44%是中小套型商品房,真正的保障房只有33%。

建设保障房是没有油水可捞的,还会影响土地财政,影响经济指标考核,吃力不讨好。金融危机横扫全球的2008年,很多地方政府为了“保增长”,就堂而皇之地取消了原定的保障房建设计划,转向商品房地产开发以拉动经济发展。

保障房的“含金量”之二,就是温总理讲的“质量”。最近,包头最大棚户区改造项目民馨家园曝出严重质量问题,500多户人家发现“喜迁”的“新居”墙皮酥脆、鼓包脱落等问题,在“激动得好几天没睡好觉”之后继续失眠。

呵呵,这能怪政府吗?政府是不能自己动手建房的。问题是,对被委托建房的开发商,政府制定了切实有效的监管措施了吗?监管到位了吗?有问责机制吗?

保障房绝不是低质量的代名词。如果降低标准,以弄虚作假来愚弄百姓,必然会玷污保障房的名声,让民心工程演变为闹心工程。

保障房的“含金量”之三,是温总理讲的“配套”。据知,很多城市的保障房建在了偏远的郊区,配套设施又不完善,某些地方的保障房甚至令大批“寒士”弃租、弃购。

为破解这个难题,北京明确了“今后新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将优先安排在轨道交通沿线和站点周边500米至1000米范围”,广州则提出“保障房要尽量在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的区域选址”。可见,办法不是没有,而是各级地方政府用心去做了没有。在市中心拿出土地的确难,但交通便利、配套完善这些要求是可以人为改变的。

保障房的“含金量”之四,是谁去住的问题。几年前,“开宝马住经适房”的丑闻犹闻在耳,最近,宣称“保障性住房建设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两倍”的海南,又曝出“公务员小区跻身保障房”的荒唐事。公务员都住得保障房,还有什么人住不得?要保证“广厦千万间”住的是“寒士”,就要出台统一的入住标准,并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

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计划与时间表的双重指标压力,考验着各地政府的执行力。而保障房的“含金量”足不足,则不仅考验各地政府探索、管理和创新能力,而且审视各地政府严肃、高调的问责姿态。(阿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