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房地产>  正文

我国商品房将逐渐淡出投资品市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2/14/2011 07:41: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今年住宅商品房价格将出现明显的拐点,房地产调控长期来悬而未决的价格泡沫问题将成为历史。未来涉及广大百姓利益的商品房价格将会呈现平稳发展趋势,商品房也将逐渐淡出投资品市场。

  ⊙张望

  2011年新年伊始,随着新“国八条”的出台,以及上海、重庆推出的房产税试点,我国房地产调控进一步收紧。在不断加大的调控措施下,未来涉及广大百姓利益的商品房价格将会呈现平稳发展趋势,商品房也将逐渐淡出投资品市场,商品房价格总体走势将逐渐回归到与区域经济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相匹配的状态,租金收益回升到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

  2011年,住宅商品房价格将出现明显的拐点,房地产调控长期来悬而未决的价格泡沫问题也将成为历史。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判断:

  新措施直接挡住了投机和投资资金的进入

  最新的限购令已成为所有调控的政策中最具有杀伤力的措施,直接挡住了投机和投资资金的进入,在没有寻找到新的替代政策措施前,限购令不会取消。进入2011年后,调控政策进一步收紧,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上海、重庆出台房产税的试点,房产税试点终于尘埃落定。预计,房产税试点改革可能在一年内扩大到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在5年内将在全国重点城市普遍推开。房产税能否实现抑制房价高涨的初衷,成为两市方案公布之后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从各界的分析判断看,房产税不可能一下子把高房价压下去,但也会遏制炒房,降低投资收益预期。至于房产税试点征收范围实际覆盖范围多大,最终能否得以足额顺利征收,多大程度影响到房价,让住房消费回归理性,各界还需要观察。

  因为房产税的具体实施效果还涉及征收效果及配套政策上,在一些大型中心城市,由于大量的即期和潜在的住房需求,所以是否会导致房产税的成本转嫁到租金以及其他改善型购买者也需要观察。但是无论怎样,重庆和上海试点房产税改革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对全国投机性购房者,尤其是炒房客有着很大的警示作用。

  二是出台新的“国八条”,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也就是限购令。截至2月5日,根据“国八条”的最新要求,京、津、沪、渝4个直辖市,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5个计划单列市,再加上27个省会城市,明确将要实行限购的城市就已经达到了36个。

  根据有关部门研究估计,按照新的政策要求,从目前市场的情况来看,在全国的范围内施行限购政策的城市很可能将达到60个。如此直接的市场干预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虽然该政策在市场中显得有些笨拙和简单,其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会扭曲市场配置商品房的资源暂且不论,就目前各项政策措施看,限购令对于抑制投机和投资的作用最大。

  因为该政策直接限制了大量的投机和投资资金进入,从各地房地产中介反映情况看,该政策直接导致了成交量的急剧萎缩和短期的零成交,各种需求同时受到限制,尤其对购买多套房以上的,具有抑制投资和投机需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在没有找到更有效的调控政策外,限购令绝不会随便取消。

  


  房地产调控将长效化,商品房暴利时代将终结

  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的政策将长效化并不断完善,商品房疯涨和暴利时代将难以再现。目前商品房价格历经多次条款依然高位,除了刚性需求,土地价格继续上涨,部分地区政策执行不力等因素外,部分投资和投机客对未来调控政策走势依然存在博弈心理,心存侥幸,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许多手中有多套房的投资和投机客依然观望。同时,市场对现有政策依然存在不同的声音,开发商、学者、政府部门、媒体对市场态度依然存在不少分歧。

  所以,政策能否真正的调控到位,关键看政府调控的决心和调控制度能否长效化。从新“国八条”看,对投资投机性购房、高房价的指向十分明确,既是一系列调控政策延续,又是进一步的“加码”,充分体现了政府的调控决心,很明显是不希望投资者再抱任何侥幸希望继续搅和楼市。

  除了政策会不断继续的收紧外,未来通过专门的立法来来保障住房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也是迟早的议题,以避免调控政策短期化和贯彻不到位的情况。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具有中国独特的环境和背景,百姓的买房偏好和土地的稀缺,都决定中国的房地产必须体现中国的特色,绝不能简单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案例。

  为此,通过立法来保障绝大多数的住房者的利益,是我国未来房地产政策长期目标和导向,这种政策取向中总会牺牲一些效率为代价。经济政策调整中有一种理想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理论。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理想王国”。但是政策的目标总有主次之分,实践中任何政策目标要同时兼顾多重目标都有很大难度,或者几乎不可能,理论上达到帕累托最优,也需要许多假设。所以,无论是现在还在未来,应坚持主要政策目标取向,不应患得患失去考虑多重目标。就目前政策而言,只要坚持下去,年内房价出现拐点的可能性很大。在政策不断完善的趋势下,长期看,房价难以再现暴涨情景。

  (作者系江苏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博士,研究员)

  


  商品房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在加强,资本属性趋弱化

  目前的一些调控政策虽然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已开始触及房地产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商品房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可能进一步明确和增强,资本属性将趋于弱化。回顾我国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及历次调控以来房价不断上涨的历史经验,商品房市场主要存在两大深层次问题。

  一是从需求方面看,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化,造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购买能力的差距扩大化,是收入差距扩大化问题在房地产市场的反映,是房地产市场的“马太效应”。这就是通常人们议论的财富积累中“二八现象”的负面效应,即财富积累中20%的群体掌握了80%以上的财富。这是导致房地产市场中投资需求不断增加,价格不断拉高的重要因素。

  从收入差距扩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负面影响分析。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本外币已经达30余万亿人民币,如果按照“二八现象”分析,20%的高端客户中,掌握了约24万亿存款,其释放和潜在的购买力是主要是奢侈品和投资品,其中房产是其中一个主要的投资渠道。据业内分析,目前市场普遍的购房者中,70%为二次购房,主要为改善型,而购买三套以上的需求中投资客比重较大。

  换句话说,大部分高端客户拥有三套以上住房。又根据胡润对2009年中国富豪的调查,全国已有82.5万个千万富豪和5.1万个亿万富豪,每1万人中有6人是千万富豪。北京市富裕人士最多,分别有14.3万个千万富豪和8800个亿万富豪,广东排名第二,上海排名第三。千万富豪中除了商人、高收入人士、股票投资者外,就是炒房者。

  拥有的多套房产,在过去几年内升值很快,个人资产快速膨胀,而这种资产的增值和膨胀,是以牺牲和侵占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基本住房利益而实现的。所以可以初步判断,我国房地产分配中也存在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在以往各部门分析房价与居民收入的关系时,大都是以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来测量的。而对于大大超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高收入和富裕阶层来说,房价依然可以承受。

  根据业内估计,北京、上海的中高端自住和投资需求大致在3-5万的单价区间,具有较强的消费和投资能力,但这对绝大多数居民已难以承受。由于房地产投资收益主要通过价格上涨预期来实现,基本脱离投资租金回报的价值规律,目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租金收入已低于一年储蓄存款利率。

  所以,只要房地产市场中对高收入和富裕阶层没有明显的限制和控制措施,房地产市场的分配格局依然会产生严重的失衡,“马太效应”依然会扩大,房价就不可能真正长久的回归到广大中低收入阶层能承受的区间内。目前的限购令已开始将大量的投资资金暂时挡在商品房市场之外,房产税收开始增加投资成本。这些政策已开始触及收入贫富差距在商品房市场负面影响的深层次问题。

  二是从房屋的价值属性看,目前商品房具有的准公共产品与投资性商品双重特点的矛盾,公平和效率的平衡问题或者孰者优先问题长期未有明确和共识,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大量资金长期依附在房地产领域,如同寄生虫一样难以有效根治。

  但是,目前理论界对于重新的认识商品房准公共产品属性的呼声在不断增强,住房已引起中央和社会各界最广泛和深入关注的焦点问题,重要原因之一住房是关系亿万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住有所居”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

  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住房需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课题,这些观点已经成为共识。究竟如何定义我国商品房的属性才具有科学性、政策的可操作性,是一个涉及面和影响广的课题。

  就我国住房的实际需求巨大、土地的供应有限和稀缺、住房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来看,未来房地产市场要稳定健康发展,使更多民众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中受益,理论上应淡化住房的投资品属性,政策取向应逐步使商品房淡出投资领域,突出住房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因为,如果住房带有较强的投资品属性,任何资本的逐利性决定大量资金依然会依附市场或违规进场。

  马克思曾经有过经典的名言,200%的利润可以让人甘冒上断头台的风险!从目前政策看,虽然有些政策尚不成熟,还在试点和探索阶段,但一些政策导向已开始倾向准公共产品性质,至少目前已经不鼓励各类资金进入商品房的投资。即便投资和投机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该市场,未来也将面临更大的政策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