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房地产>  正文

保障房该“低保障”吗?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23/2011 09:22:00   来源:中广网

  保障房建设持续提速,数量急剧增加,质量却一点儿也不能打折扣。除了收住质量的底线,户型设计更加人性化、多元化,生活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这是对保障房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以下是中国之声特别报道《探路保障房》第三篇《保障房该“低保障”吗?》。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记者走访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保障房地理位置偏远,户型设计单一,交通不够便利、周边配套不健全的问题普遍存在。  

  去年6月,吕阿姨一家搬进了朝阳区新建的保障房小区丽景园,每平方米4320元,两个儿子一人申请到一套经适房,家里的居住条件有所改善。

  吕阿姨:还算通透。就是客厅是面朝北的。唯一不好的就是阳台小,卫生间呢,没有窗户。

  户型上的小问题可以克服,不过,买菜只能去两站地以外附近唯一的超市,银行、医院都得坐几站公交车才能到达,生活的不便,还是让吕阿姨平添了不少烦恼。

  吕阿姨:附近没有大医院,再往东,坐车七八站地,就是漯河医院。漯河在咱北京也是不怎么好的医院。回民小医院这儿拿点常规药,有病还得进城。

  丽景园还规划了两栋廉租房,一个月前,赵玉山告别了几年的租房历史,搬进了新居。43平米的两居室,包括厨房、卫生间在内的所有房间都是长条形状。赵玉山17岁的女儿屋里只能摆得下一张高低床,他准备给孩子买个小桌儿,晚上女儿就能坐在床上,把书本摆在小桌上学习了。

  如果说新建的保障房小区,配套设施的完善还需要一段时间。入住几年的小区情况又如何呢?

  在北京市第一个廉租房小区——广渠门“京城仁合”小区门口的小卖铺里,记者碰到了正在买鸡蛋的盲人毕师傅,作为第一批住户,他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六七年。毕师傅一家三口住在一套使用面积60多平米的三居室里,他说,他住的是小区里“最豪华”的廉租房。

  毕师傅:每个房间都挺小的,放不了家具,放了家具人往哪儿呆着?(某个房间里)黑黑的,朝天井的窗户,采光不行,只能睡觉了。

  京城仁合小区共有三栋楼,1号楼是廉租房,呈U字形,其余两栋是商品房。小区毕师傅说,每个月70多块钱的房租,物业费不用交,水电煤气用多少交多少,住廉租房减轻了生活压力。虽说小区位于北京东二环广渠门桥西北角,按说该是黄金地段,可住了几年,生活上的不便还是没改善多少。

  毕师傅:买个菜就更远了过桥,你要不骑车子走路的话,老头儿老太太遛弯这么走啊,两个小时没有了。这儿什么都没有。

  记者:幼儿园呢?

  毕师傅:没有。

  记者:医院呢?

  毕师傅:没有。上不着村下不着店。

  去年7月,北京市42个即将开工建设或已开工不久的保障房规划方案集中向市民公示。所有方案都被北京市规划委退稿,原因是开发商态度不认真,规划设计千篇一律,户型设计不够人性化等。42个项目中,海淀区吴家场项目就因设计单一遭到不少购房者的诟病。

  吴家场经适房项目就在北京西站向西两三公里处,这里被称为北京三环边上的最后一块宝地。两栋楼的主体已经完工,冬季施工暂停,春节过后开始装修,年底交房。施工方北京建工集团下属的恺建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技术负责人指着图纸解释说,700多套房子最大的60多平米,最小的只有三四十平米。

  技术负责人:两居室60平米一套,你可以看看这个户型,很小的,就这么点小房间,里面搁张床,搁个桌子就完了,别的什么也搁不下。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布局什么都不一样。商品房布局合理,相对来说,住进去比这楼舒适一些。

  这位技术负责人透露,建设保障房对他们来说是“政治任务”,虽然规划部门也拿出设计方案,不过设计上既要符合国家对保障房建设面积的要求,还得满足制定的建房套数的要求,综合各种因素,建成的房子就有点像大学宿舍。

  技术负责人:实际上,整个是通的,这儿是卫生间,这儿是厨房,一处是通廊,实际上跟筒子楼差不多。这么弄一个通廊的话,楼梯间设的就少,如果是商品房怎么也得设三个楼梯间,现在我就可以设俩。

  楼与楼像排队一样简单排列,公摊面积大,设计像几十年前的筒子楼,吴家场保障房的设计不尽人意。财经评论人叶檀说,虽然是保障房,在设计和配套等方面也要有所考虑。

  叶檀:对于居住保障性住房的这部分民众来说,他肯定是工薪阶层。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最重要的是生活的便利,首先体现在公共交通的便利。最好是有轨道交通,或者是有便捷的公共交通设施,其次是生活服务设施的一些便利,比如说菜场、幼儿园、教育这些设备。在这两方面都做好之后,我想即便是偏远一点也没有关系。

  除了户型设计、周边配套等方面有待改善,保障房的建筑质量也备受关注。去年10月,北京大兴区保障房项目“明悦湾”因质量问题被拆除,成为北京首个因质量问题被拆除的保障房项目,但“明悦湾”却不是第一个出现质量问题的保障房项目。

  2009年8月,北京的首个限价房项目“旗胜家园”,被曝阳台墙体酥脆,混凝土质量不合格,被网友戏称为“墙脆脆”。不久之后,广渠门危改项目——广渠家园11号楼、16号楼、23号楼、24号楼四栋回迁房,又被发现存在漏水情况,因此得名“屋漏漏”。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认为,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保障房首先要在房屋的安全性、建筑质量等方面符合规范,这是托底儿的保障。至于硬件设施的缺陷,可以通过社区服务等软件的强化来弥补。

  陈晟:我们的物业管理,包括我们的社区文化,包括社区互动这方面,像是需要我们的物业管理者或者是接到社区的这些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多做一些工作。我觉得硬件跟软件的互动可能是更重要的。

  财经评论人叶檀说,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建保障性住房就是要解决社会中低收入家庭的就业和生存问题。(记者王娴 刘黎 实习记者李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