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在自有土地上自建独户住宅是日本的传统住宅观念。租赁住宅及共同住宅(集合住宅、公寓)只是大部分居民实现自建住宅目标的过渡手段。但是,随着战后经济大发展,土地价格上涨和独户住宅平均使用面积急剧减少,卫星城、城市住宅小区、高层公寓和共同住宅的占有比例逐渐增加,从1960 年开始,日本个人独户住宅的占有率总体呈长期下降趋势。而且,日本虽然算不上人口大国,但是日本的国土面积的狭小,就让日本必须在经济腾飞的同时,发展集约型的住宅模式,预制住宅于是应运而生。
预制住宅的主要构造部分如墙壁、梁柱、地面、屋顶和台阶等构件,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在工厂生产,然后将这些构件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而成。把钢架和木材作为住宅结构材料供应住宅的方式是日本独有的,特别是把住宅和其他商品一样进行品牌化包装,投入住宅供应市场,并因此培养出一批年营业额在数千万日元乃至万亿日元的企业,这是整个世界住宅产业中特有的现象。
日本发展预制住宅产业和欧洲发展工业化住宅的原因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解决二战后的住宅供应不足问题。据统计,二战后日本全国的住宅需求户数达到420 万户。针对这种住宅需求,单纯意义上的建设工作基本于20 世纪50 年代前期告一段落。但20 世纪50 年代后半期开始的产业复兴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从而再一次造成了城市住宅的供应危机。于是20 世纪60 年代初期诞生了尝试利用工业化手法解决住宅需求的企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大和住宅”、“积水化学”、“松下住宅”和“三泽住宅”。
以“大和住宅”、“积水化学”、“松下住宅”和“三泽住宅”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在创业之初,先后经历了经营难和新业务开拓难等关口,不过终于在20 世纪60 年代后半期初步踏上轨道。能够获得这一步成功的共同点是:住宅不足的社会形势、住宅金融公库认定制度的建立、金融机构对住宅贷款政策的倾斜,当然还有相关企业的不懈努力共同创造了这个初步成果。而日本在20 世纪60 年代后期,有大量的新企业涌入住宅产业这个新兴行业。与住宅产业最接近,并被公认有条件在该行业中获得成功的大型承建商当时也积极地涌入了这股潮流。但直到今天几乎所有的承建企业纷纷被淘汰,唯一还在业内的一家企业也没能进入目前该行业排名的前10 名。其主要原因是大型承建商的特长是建设大型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技术,而习惯了木结构住宅的日本人并不欢迎混凝土结构的住宅。同时大型承建商从事独户住宅的开发建设,与他们擅长的一般大型建筑的施工相比,业务内容既繁琐,施工利润又低,因此直接导致了营业效率的降低。独户住宅建设施工市场和一般建设施工业市场在成本构造上有很大不同。大型承建商例行的大型建筑的施工工程管理体制也与独户住宅建设体制不符。
工业化住宅的普及
战后的日本政府推进的住宅建设工作重点是通过“量”来解决住宅危机,因此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依靠传统的手工劳动无法短时间内解决大量的住宅供应;二是当时没有足够的木材满足日本传统的木结构住宅建设。
这种社会背景下,预制住宅企业尝试用新工法来改善这种局面。20 世纪50 年代后期开发了基础构造体系,70 年代前期开发了大型板材构造法(松下住宅、三泽住宅)和住宅单位构造法(积水化学),进入90 年代,根据市场需要展开了各种技术开发活动。比如解决VOC 问题的健康住宅、无台阶住宅技术开发。目前各企业的技术开发和设计体制重点基本上都转移到顺应市场变化的轨道上。
在住宅的预制化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的时候,就必须建立关于发展预制住宅产业的相关政策,比如预制住宅的长期需求、建筑施工法以及确立长期发展的产业构造政策。同时预制住宅产业在大量的市场需求,建筑施工技术人员短缺及劳动力成本提高的社会背景下,受到了各界的瞩目。日本政府也为促进、培养工业化住宅产业的发展出台了相应政策。日本政府在1965 年制订的第一个住宅5 年计划——“新住宅建设5 年计划”中指出,工业化住宅的比率,也就是工厂化率(工厂化率= 预制构件住宅建设户数/ 住宅建设总户数)要达到15%。结果是公共资金住宅达到了8%,民间住宅达到了4%。1971 年再次制订的新住宅建设5 年计划中规定,公共资金住宅的工业化率要达到28%,民间住宅的工业化率要达到14%。为达成该目标,随之制订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其中对于预制住宅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进作用的是预制住宅的设计与构造方面的技术竞赛以及工业化住宅的性能认定制度。松下和三泽后来将参赛获奖的成果商品化,后来成为企业的支柱产品。除了这种直接效果外,该竞赛从整体上推动了日本预制住宅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住宅产品的质量。工业化住宅性能认定制度的设立指导了在住宅工业化产业中起带头作用的预制住宅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日本住宅建设事业的整体水平。
工业化住宅的普及和政府对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不仅促成了工业化住宅产业的成长,同时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住宅建设行业的整体发展,工业化住宅推广的干式工法在传统的工法中也得以广泛应用,工业化住宅产业的成长刺激了住宅建设事业的整体发展,尤其对传统工法的发展也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初期的工业化住宅,多是通过新型建材、设备来完善产品的质量。而随工业化住宅产业的壮大,同时扩大了住宅建材、设备市场,带动了住宅周边行业的发展。目前在这个市场上流通的各种建材设备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近代一般工法的建筑施工中。
空间设计的重视与SI 住宅的兴起
住宅建设业,包括预制住宅在内,是听取顾客的生活要求,预先设计理想生活空间,并把其要求内容具体实施的过程,因此也可称其为理解顾客、帮助顾客完成愿望的业务。预制住宅企业在室内装修构件开发系列化阶段,开始将与顾客的生活空间提案业务最密切关联的室内装修构件标准化、系列化纳入重要业务范畴。
因此,20 世纪70 年代后半期起,正式开始开发室内装修部件。单元浴室设备,是20 世纪60 年代后半期开发的,并成为预制住宅企业独有的住宅构件。浴室本身的功能性决定了其在现场施工的情况下,必将存在很多质量问题,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进行了该产品的开发。预制住宅制造商,在市场中无论是社会印象还是开发手段,在室内装修部件开发中首先起到了主导作用,这也是如今能生产各种室内装修部件并成立配套体系的重要原因。
住宅一方面是对保护居住者的生命和财产起到遮蔽作用的建筑物,另一方面也是提供居住者舒适和快乐生活所需的各种设施的内部空间,这两方面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在日本,人们对室内空间的质量意识越来越高,这种意识是近20 年来逐步形成的,与存在时间并不长的外观设计相比,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等级以及企业方面相对应的能力都不是很充分。随着人们认识到家庭结构会随着代际关系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就会导致住宅功能的变化,而时代的发展也会使住宅的功能跟不上生活的要求,于是住宅空间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需求随之诞生。结合住宅本身需要解决结构主体和设备、内装修体系的配套问题,日本发展出了SI 住宅体系,使结构主体和设备、内装修体系分离开来,为做到百年住宅提供了技术平台,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日本已经在SI 住宅的研究上走在了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的前列。我们不禁要想,日本的经验对于我们国家的住宅发展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呢? SI 体系可以结合我们的国情加以开发和运用吗?事实上,中国和日本的住宅产业化发展,是有差距的,但是差距也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不可以逾越。
雅世· 合金公寓其实就已经将SI 体系合理运用到建筑中。当然,是借鉴了日本的先进经验,不过,在SI 体系下的技术中,日本的住宅往往是运用到其中的六到七项,但是在雅世· 合金公寓中,是集成了十几项技术——管线与结构墙体分离系统、干式采暖系统、集中管道井系统、同层排水系统、内保温系统、负压式新风系统、烟气直排系统等。而且雅世集团也不仅仅是贡献一处公寓住宅,而是着眼于推动中国住宅的产业化进程,对此前景,让我们拭目以待。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