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吹风】杜金富: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初显|马德伦:CPI不是货币政策唯一针对目标
胡晓炼: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 |盛松成:再论向稳健货币政策转变
【业内观点】李稻葵:将银行存款用于扩大股市|夏斌:明年货币政策趋于中性稳健偏紧
【转变预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或将推迟 明年“紧货币、宽财政”
明年宏观政策酝酿“稳增长” 财政政策会有多积极?
---------------------------------------------------------------
从“适度宽松”到“回归常态”,近日来央行领导人在各个场合的密集表态,暗示着我国的货币信贷政策转型已经悄然启动。
虽然不知道央行手中的牌将按何种序列打出,但控制流动性、抑制通胀无疑是其核心目的。
央行人士密集“吹风”
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杜金富在参加一个论坛时表示,央行将进一步提高政策针对性和灵活性,引导货币信贷稳步向常态回归,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已初步显现。
“目前中国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根据新形势央行将进一步提高政策针对性和灵活性,综合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等工具加强宏观调控,引导货币信贷稳步向常态回归。”杜金富表示。
事实上,近日多位央行官员都对货币政策发表了看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此前表示央行一直对物价、流动性、经济增速等经济指标保持密切关注,会根据形势的不同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他指出,央行时刻关注整个国民经济的态势,在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一次加息之后,监管层对于保持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始终如一。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也曾表示,应对发达经济体低利率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管理流动性,央行将继续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利率等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同时建立宏观审慎的管理框架。她强调,央行将“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向常态水平回归”。
11月30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央行主办的《金融时报》发表《再论向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指出应该“明确宣布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管理好通胀预期。”他表示,“现在大家说的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实际上就是向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
他认为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并建议建议改变存款利率上限管理,允许存款利率向上浮动一定幅度。这样,既有利于改变负利率状态,抑制通货膨胀,也能有效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稳健”结果可能偏紧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到2008年,央行一直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自2009年至今,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表述一直是“适度宽松”,但在今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提出“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2003年以来,“常态”的货币口径是宽的。但某些时间段是极宽的。回归常态,是回归常态的“宽”,而不是意味着货币口径的“宽严”尺度的逆转,“我理解的常态是,未来的货币条件要能维系当下人民币资产的估值水平。”他表示,这是因为宏观决策者不希望看到资产泡沫的刚性破裂,因为随着人民币资产估值下沉,土地市场将落入谷底,政府平台债务将演变成银行的幽灵,而使得整体信用陷入收缩,因为中国银行(601988)信贷的90%是以人民币资产作为抵押而发放的,经济有可能失速而硬着陆。
“稳健的含义比较多,但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偏紧的。”渤海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样表示,紧缩的前提是经济进入平稳增长期,所以明年的货币政策应该还是走一步看一步,整体来看上半年会较紧,打压通胀,下半年可能随着国际经济的变化会有所放松。”
或将建立逆周期信贷调控机制
杜金富于12月1日指出,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已初步显现,但是并未作出进一步解释。
盛松成在文章中称,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必须考虑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盈利及其与监管政策的衔接情况等。从历史上看,1998年以前,我国银行的实际存款准备金率曾经高达20%(法定准备金率加超储率)。因此,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
此外,他还指出“当前为了抑制货币信贷的快速增长,中央银行除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央行票据、法定准备金率、利率等常规工具外,还应该积极研究运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金融机构进行调节,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运用也是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避免风险积累、保持金融稳定的需要。”
在上月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成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公开表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更为直接和密切,银行信贷在全社会融资中占比很高,信贷波动与经济周期变化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有很大关系,因此建立逆周期信贷调控机制是中国加强宏观审慎政策的工作重点。”
第八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昨日在深圳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在论坛上表示,明年的货币政策、总量政策,肯定是趋于中性、稳健偏紧的政策。
夏斌预测,在这样一种形势判断之下,必然会突出暴露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这需要资本市场加快改革、加快完善和发展。他同时表示,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5000万资本金完全可以下降,3000万资本金就可以上市。再过一两年,中小企业的资本实力是更大的。但是现在看来,门槛还是相对很高的。
为此,他建议加快改革和完善资本市场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即尽快统一和完善中国债券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降低上市门槛;统一管理当地产权市场;放开和鼓励私募股权基金、PE。
夏斌称,要尽快地统一、尽快地完善中国的债券市场。市场越统一,效率越高。他认为,中国经济在崛起,现在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核心利益是人民币要走向全世界,实现全面自由兑换。债券市场相对稳定,风险、发行规模等都相对可控。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债券市场相比于股票市场,肯定先向全世界开放。所以一定要认识到为了中国崛起的长期战略利益,要尽快把人民币债券市场统一起来。
信贷目标:回落到7万亿以下M2增速目标:由今年17%调到15%
各界关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参与政策咨询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保增长”一词将不再提及,但是考虑到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稳定经济增长”,或者“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提法将占据政策目标的重要位置。
如此,“稳增长”将取代“保增长”,列入政策目标。前述人士续称,明年的宏观政策,要处理好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为了实现“稳增长”,在政策保障上,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方向目标已经是防止通货膨胀;因此,稳定经济增长的“重任”将由“积极”的财政政策担当。
财政政策会有多“积极”
在货币政策上,2011年信贷目标将低于今年的7.5万亿元,回落到大约7万亿元或以下,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目标也将从今年的17%下调到15%。
“中国宏观政策的紧缩周期,是在2008年6月左右,被全球经济危机打断。因此目前所谓的‘回归到常态水平’,可以理解为回到2008年6月的时点上。”一位货币政策当局人士告诉记者。2008年6月,央行曾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到2008年6月末,人民币信贷增速只有14.12%。
时间拨到2010年,事实上,在最近1个多月的时间内,央行已经连续3次出手:一次加息、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此前央行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与近期历次报告相比,这是央行首次作出“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的表述。
在财政政策方面,2010年年初设定的财政赤字目标是1.05万亿元,比2009年的9500亿元赤字规模扩增了1000亿元,刷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年度赤字纪录。但是从目前来看,由于今年财政收入不断增加,我国实际赤字规模可能小于预算。
渣打银行估计,今年全年我国财政收支间的缺口仅为3000亿到5000亿元,这将只占GDP的1%左右,低于1.05万亿元的预算赤字(占GDP的2.7%),也低于2.3%的2009年预算赤字占比。
在赤字规模缩小的同时,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渣打银行报告称,今年财政收入增长将接近18%,大幅高于年初设定的8%的目标。
2010年优异的财政状况,给了2011年财政政策继续支持经济的空间。
财政政策会向什么方向“积极”
据本报记者了解,2011年财政政策的两个主方向,一个是部分领域的减税,一个是在多个重要领域增加支出。
在减税方面,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望继续提高,这会进一步放大居民消费空间;此外,有望出台对中小型微利企业的减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对生产型服务业也有望出台进一步的税收改革政策,该类企业的营业税有望减免,而以增值税征收为主。这些生产型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业、电信业、交通运输业等。
在以上领域推行减税政策的同时,房地产税、资源税、环境税等领域则有望迈出步伐。
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这些都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所明确的。
在明年财政投资支出方面,则将侧重以下五大领域:一是保障房支出继续扩大;二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有望明确的对水利领域加大支持力度;三是“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的海洋经济领域将加大支持;四是围绕节能减排的环保设备投资领域支持;五是推动促进消费便利化的投资,比如物流网络等领域。
《人民日报》海外版12月2日刊登对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的专访,他认为,当下中国可以从调整宽松的货币政策着手,减缓货币存量的增长速度,还应该有序将银行里的存款引导出来,扩大股市,也要有序地让资金出国投资。
避免“桑拿浴”后的“冷水浴”
问:美国推出的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从2009年3月起,美联储分批购买了1.7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相关债券,当时的政策为挽救美国金融体系免于崩溃发挥了作用。那么此次出台的宽松政策是否还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李稻葵:美国这一次推行的新一轮的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意图是通过扩大投资,进一步降低长期利率,预防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复苏,但由于美国金融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这种政策愿望虽好,最终发挥的作用却可能相对有限。
问:美国的宽松政策势必会产生大量的热钱。这些热钱到底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多大的影响?
李稻葵:什么是热钱,热钱指的是投机的钱。那么很多来中国投机的钱,他自己都不知道来中国是投资两个月,还是投资半年,还是投资一年,还是投资5年。他来的时候对中国的形势不见得看得很清楚。
如果我们自己的金融形势、经济形势出现了不稳定的迹象,那么冷钱就变成了热钱。如果中国的经济,中国的金融是稳定的,那么热钱进来之后,热钱也会变成冷钱。
我想中国经济必须要避免的一个风险就是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因为我们的货币存量已经创了世界纪录。因为只有把这个事情管好了,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热钱对我们带来的冲击。对热钱,我们是怕他撤资,来不怕,怕你走,你一走的话,会给经济洗冷水澡,是正在洗桑拿浴突然转到冷水澡般的冲击。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市场管理好,它的价格不是大起大落的话,那么资金出走的动力就会大幅度减少。
警惕资金形成的“堰塞湖”
问:目前我国的货币存量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这不是说明咱们国家可用的钱多了吗?
李稻葵:但是它的负面影响是什么?它的存款形式是不稳定的,是随时可以变现、随时可以转换形式的。它不像股票,不像汽车,也不像固定资产,它的形式随时可以改变,随时可以从银行,或者从百姓的床褥子下面拎出来去买东西的,如果大量取出来,对银行体系是个冲击,对整个经济也是冲击。
这么多的货币,如果管理不善的话,它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出境,离开中国境内,那风险就大了。举一个例子,这么一个高的货币存量,就像我们地震之后的堰塞湖,地震形成的湖,水位很高,而境外的水位比较低,境外的货币存量比较低,这么一个高水位,如果短期之内控制不当,水位迅速下降,资金迅速流走,会冲击我们经济的稳定性。
上世纪80年代的拉丁美洲就是这样,先是过热,全球金融界对拉丁美洲看好,大量资金涌入,流动性过剩。突然间不看好,资金流出。还有上世纪90年代的泰国,从泰国开始的东南亚到亚洲、俄罗斯的金融危机,这一场美国的金融危机本质上不就是如此吗?这些教训我们应该记得很清楚。
因此,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将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面临的挑战。当下我们可以从调整宽松的货币政策着手,减缓货币存量的增长速度,除此之外,还应该有序将银行里的存款引导出来。
问:把钱引到哪里呢?
李稻葵:需要发展资本市场,股市要扩大,通过扩大股市的方式,把资金逐步地引出来。同时也要有序地让资金出国投资,前提是有序的、可控的,逐步出国投资。
目前出国投资的机制已经有了,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全面地、系统地提升,值得研究,去逐步地放开,让百姓多一些投资的渠道,不仅仅是从上海的A股、深圳的股票市场投资获得收益,也可以出国去投资,通过投资我们一些贸易伙伴的金融工具,来获得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份回报,这个是大有可为的。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