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房地产>  正文

限外令下的燕郊楼市:配套跟不上 价格还在扛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0月26日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李海霞

“听当地人说,这里的手机信号取决于风向。风要是往河北刮的,信号就是北京的;风要是往北京刮的,信号就是河北的。燕郊就是这么个地方,风要老往北京刮,我天天打长途,我这财力哪儿受得了呀。再说,这儿吃的、玩的,啥都没有,天一黑就洗洗睡了,这不整个一“睡袋”嘛,现在出了限外令,贷不了款了,我一想,正好,退了吧。”昨天,在燕郊一项目拿回了自己的1万元定金后,小姜这样对记者说。

9月底,燕郊限外令的出台,等于给依旧狂热的购房人“当头一棒”,不仅拦住了他们迈向售楼处的步伐,也开始让他们停下来理智地思考,这房子是不是真的值得买?仔细一想在“低价”这个巨大的诱惑背后,燕郊的种种配套不足问题就浮现出来。

 

 “燕郊算不上睡城 还是叫睡袋合适”

小姜是朝阳门附近一家网络公司的普通员工,留京3年,眼见着房价蹭蹭地涨。今年楼市开始调控后,小姜开始看房,琢磨着如果房价出现回调,就抓住这个机会。然而看了几个月,小姜越来越失望,虽然有的房价略有下降,但自己的存款距离房价还是很远很远。

“就拿通州的房价来说,说是北京降幅最大的,月亮河公寓号称降了10000元之后,还25000元呢。”说起这些,小姜很是无奈。

转机出现在今年9月中旬,在光华路附近办事时,小姜偶然接过燕郊一项目的小广告:单价8200元,30分钟直通国贸。小姜有些动心了,离京贸国际城只有十几分钟车程,房价只有它的三分之一。

那个周末,小姜就杀到燕郊了。到了项目上,小姜选中一套50多平方米的一居,总价40万元。“其实,燕郊早就执行外地人首付50%了,我算了算,首付20万元,贷款20万元。还能承受,当场就交了1万元的定金。”据小姜介绍,这是他第一次到燕郊,第一次买房。

交了定金,小姜感觉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啥都不想了,就等着销售员通知,签合同办贷款了。等着等着,先等来了燕郊9月底的限外令。“我在北京上班、纳税、缴公积金,没有河北一年以上的完税证明,按照限外令,肯定不能贷款了。这时候,销售员也给我打电话了,让我过去签合同,并说10月7日前,我还能贷款。但我并没有急着过去。”小姜说。

十一放假,小姜哪儿也没去,就在燕郊各个项目的业主论坛里混,在网上,他看到许多网友抱怨930挤不上去,30分钟到国贸,是指上了车,不堵车的夜里;西餐只有KFC;没有电影院,也没有他喜欢去的KTV……他想象他未来住在这儿的生活,每天上下班路上需要3个小时,回到家,就只能上上网,看看电视;周末要想玩,只能再杀到北京。想想他都觉得累,觉得没劲。

对于有网友把燕郊称为“睡城”,小姜认为不如称为“睡袋”更准确:“睡城,主要是指交通不好,休闲、娱乐设施配套少,作为城,基本的市政、邮政、银行、公园等生活配套还应该是齐全的,但燕郊现在这方面的设施也没跟上,听说,燕顺路两边现在都住10万人了,路灯才刚刚有,因此,称为睡袋可能更合适。”

有了这种感觉,尽管销售员一个劲儿催着签合同,再三强调退房不退定金。小姜还是决定把房退了:自住,肯定不打算了;投资,房价涨不涨不好说了。

 “限外令虽不让贷款 房价撑俩月也没问题”

小姜告诉记者,他因为退房,找到了燕郊房管局,在那里他听说最近退房的不少。有关燕郊房价下跌的报道也比比皆是,那么,燕郊楼市现在是什么情况呢?记者进行了探访。

上周二临近中午,记者来到了燕郊。刚下高速进入城区,就看到街道两侧皆是星河185、天洋城等楼盘的广告,营销中心、二手房中介门店更是一家挨着一家。记者正感觉无所适从,一位发小广告的中年男子过来敲车窗,说有“好房”销售。

他推荐的项目是星河185:本地知名开发商开发的、板楼、大社区……在他的推荐下,记者同意去看看,这位男子上车后,感恩戴德地对记者说:“我好几天没带客户了,不买房没关系,您就帮个忙,去一趟,算个业绩……”记者按他指点沿着燕顺路往北,前往星河185。

这位男子自称姓张,一路上不停地像导游一样介绍:“这条街算是燕郊的西边,这几年开发的商品房主要集中在这边,再往西几百米就是潮白河,就是北京了。今年年初的时候,这条街上乌泱乌泱的都是看房的人,现在人少多了。”

过了东方夏威夷,老张指着路东一片快要封顶的楼房说:“这就是上上城第3季,50多栋楼,11000多套房,入住了,得小3万人。那家伙,一两年就卖完了。”“不是说上上城第3季房价降得最厉害了吗?每平方米只6000多元。”“啥呀,和年初比,是都降了,上上城第3季4月份就没什么房了,尾房大户型,稍微便宜点儿呗。”据老张介绍,三四月份时,燕郊的房价达到11000元,很快就滑下来了,目前基本在8000元左右。

到了星河185,与记者想象的冷清场面不同,两个停车场其中一个已经满了,售楼处到处是人,也有人在签约,每平方米7700元。老张解释说,和北京的房比,还是便宜。老张还说,根据他在燕郊这两年的经验,这个价位,扛两三个月没问题。至于当初11000元的价,确实虚高了,因为去年年底时,燕郊的均价才6000元。

在交谈中,老张谈到一个细节。去年这时候,他在燕郊定了一套房,每平方米5200元。但他琢磨了几天,也退了:他考虑儿子在北京上班,住着不方便。另外,这里50%的空置率让他看不到太大的投资价值,于是,他又努了努,买了通州北苑一套二手房。

“不解决配套问题 燕郊将不堪重负”

李先生自称曾是本地一家开发商的副总,他也认为,燕郊的房价没太大问题,但配套有问题。“燕郊的多数项目都已经进入销售尾声了,限外后的燕郊,短时间内房价可能会有一定下跌,但当燕郊恢复贷款时,如果北京房价依旧坚挺,那么燕郊房价将重新进入上升轨道。但配套不行。近两年,大量的人口涌入,已经让燕郊不堪重负,如果再不停下来,好好调整一下。燕郊这个区域的运行,就要出问题了。”因此,他认为这可能也是燕郊出限外令的一个原因。

说到燕郊的配套问题,最为人诟病的就算交通了。连接燕郊和北京的,只有一条路。开车,不算油钱,一天30元过路费;坐公交,只有一趟930。燕郊项目的业主论坛里,有关930的留言很多:每一趟成功的930上,都有一个玩命的司机;930里的空间就像海绵,挤挤总会有的;如果我中了一千万就买30辆930,每辆只装100人;当你觉得生活过于平庸,过于乏味了,就去挤挤930吧,它会让你知道生活的美好……

家住纳丹堡的苏先生对记者说,公司距家较远,单程时间需要两个小时,从燕郊坐930到郎家园,再转乘地铁再换乘公交,最后到公司。每天来回共计需要时间至少4个小时,而且每次回家的交通费是个不小的数目,又花钱又受累,因此每天回家的可能性不大,也不现实,只好用他三寸不烂之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引经据典、软硬兼施地说服老婆,过起“半分居”生活。

朝阳北路延长线的建设;930公交车加车;燕郊轻轨的建设总是有希望,但是离现实还很远。

提到配套,苏先生说,燕郊最大的市场是老区的“泰合城”,是通州八里桥市场的燕郊版。市场有超市,有卖手机的,有粮油肉类大厅,有水产大厅,有五金杂货大厅,周边成排的门面房做各种各样的生意,基本的生活所需都能满足,但燕顺路上没什么。记者在燕顺路的底商中也没看到有何大型超市,倒看到主路上,漂亮的别墅小区前,有不少卖菜的摊贩。

燕郊公园是这里唯一的公园,公平说来,只能算是做得比较好的一块绿化地而已。从东南门进去,径直走到北门,十分钟足矣。

燕郊规划的医院和学校倒不少,但大多还停在纸面上。曾在这里做过项目的张先生说,和住宅的建设速度比起来,配套的速度太慢了。据了解,为了解决燕郊的配套问题,已经有业主自发组织起来,万人签名递到燕郊开发区政府等相关部门,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与重视。在这些业主看来:如果不解决配套问题,卖的房越多,越是负担。 (作者: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