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房地产>  正文

北京重量级地块纷纷出货 以寻求土地财政突围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13/2010 08:32:00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9月8日,上海土地市场上演六地连拍,诞生了陆家嘴居住用地单价新地王,六宗地为上海市政府带来高达80亿元的财政收入。进入传统的楼市“金九银十”期,开发商纷纷瞄准时机加快推盘,地方政府也纷纷选择在此时携重量级地块出货。

  除了上海外,北京、广州、南京、杭州、武汉、福州等地近日也纷纷加大土地供应量,很多被业内视为“黄金”级的地块纷纷亮相。

  业内人士分析,当前土地市场不温不火,但优质地块依然受到追捧。地方政府选择此时放量优质地块,除了为完成年度供应指标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用性价比较高的地块刺激市场,以寻求“财政突围”。

  重量级地块纷纷出货

  本报记者从北京土地整理储备中心了解到,通州新城核心区8宗商业用地将于本月25日进行投标,28日现场开标。

  据悉,8宗地均位于通州运河核心区,与CBD东扩相呼应,未来该区域将打造成为北京新商务中心。业内人士预计,此次拍地或许预示着北京又一次土地争夺战启幕。

  与此同时,已经吸引60余家企业进行首轮投标的北京CBD核心区12宗地,其第二轮评标工作或将于10月中下旬展开。业界预计,12块土地的成交总价或将超过250亿元。

  上海也有多块重量级地块陆续入市。除了本月8日诞生的陆家嘴居住用地单价新地王外,上海此前流标的莘庄地铁上地块(莘庄镇222号地块)9月下旬将重出江湖,长风地王边、新鸿基楼王边也均有地块挂牌出让。

  广州推地步伐更是明显加速。继8月31日推出的“前金地地王”被广州越秀城建以23.8亿元的重金“迎娶”后,9月19日即将入市的四幅城中心的靓地也吸引了众多买家的眼球。其中,荔湾区旧龙溪路高尔夫球场D、E和F 三地块,与中铁集团6月拍得的荔湾区旧龙溪路高尔夫球场A、B地块为邻;天河广氮地块被重新定位为“广州市东部以体育和生态为特色,以居住、配套服务设施为主体功能的宜居新区”,亦或将受到发展商的追捧。

  南京市国土局更是一举推出了两块拍卖底价超过200亿元的“巨无霸”地块。两幅土地位于南京市下关区,该地区将被打造成“南京外滩”,因此其地块价值不言而喻。有消息显示,南京市欲借上述两幅“准地王” 撑起此前成交显冷清的土地市场。

  除了上述城市外,一贯嗅觉敏感的杭州市也选择在一年中楼市最美的“金九银十”加大土地供应量。据杭州市国土局消息,整个9月,包括萧山、余杭,杭州将有5场31宗土地出让,其中包括采荷地块、原西泠啤酒厂地块等多宗重点地块值得关注。特别是主城区的采荷单元地块,属于绝对的市中心,参考楼面价高达15000元/平方米,被誉为杭州的年度最佳地块。

  在福州,继9月2日保利以33.4亿元成功潜入海西经济区后,9月6日,福州市相关部门又召开了年度首次的土地招商推介会,整合10幅地块,总面积达1844.62亩,其中有5幅地块为最新推出。地块之多、面积之大,备受关注。

  在武汉,9月2日传出消息,万达以76亿元取得武汉东湖中央商务区共计约702亩的两块土地,这两块地被誉为“武汉核心地块的核心”。此外,除了9月10日举行的土地出让外,在9月16日及27日武汉还将有两场土地出让,三次共出让32幅地块,其中有接近一半的地块地处市中心。

  相关新闻:

  开发商资金紧张"低溢价"成交频现土地市场

  土地问责现状令人失望 国土部长称压力极大

  社科院报告:不能过度依赖出售土地获取财政收入

  北京燕郊房价下跌超两成 土地市场依然呈现低迷

  大批量的土地推向市场 中海结束内地"拿地荒"


  银根紧缩筹钱困难

  面对外界的质疑之声,上海证大迅速作出了反应。4月27日,公司对外宣布称,将与复地集团公司、杭州绿城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磐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一合资企业。完成之后,各方分别按照50%、30%、10%及10%的股权分配,以现金形式向合资公司提供贷款。

  通过此次协议合作,几家企业实际上已“被串在了一条绳上”。其中,上海证大以名下喜马拉雅项目股权作为质押,以期作为获取复地集团公司25.72亿元贷款之保障。另一边,亦在假设复地集团未能支付这笔股东贷款的情况下,则绿城可以1亿元代价从复地手中购得合资公司10%股权,以使得绿城持有合资公司股权增长至20%。

  尽管在组建合资公司公告中并未明确上海外滩“地王”与设立该合资企业的相互联系,然而一句“合资公司将打造成资金集中平台,从而在上海投资更大型项目”的阐述,则显得意味深长。其实早在证大拿地之初便曾对外公告称,公司有意与多家投资者进行磋商,以组建项目公司共同发展地块。

  按照协议规定,原本合资企业中证大、复地、绿城及磐石各方,分别支付10亿元、25.72亿元、8.58亿元及1.873亿元,共计逾46亿元,这一数字恰好足够支付50%的土地出让金。

  “现在合作关系之间的联系链条很脆弱。”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鉴于资金压力,绿城继续参与的可能性并不大,而复地是否亦会如期付清股东贷款,如今也是个未知数。这对于证大来说,土地出让金的支付压力可想而知。”

  这并不难理解,在银根持续收缩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开始逐渐紧绷起来。以绿城为例,2010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的负债率已高达158.8%。这家在期内持有现金110亿元的公司,负债额却高达303亿元,委实显得捉襟见肘。

  就在8月底,还有投资界人士称,曾经接到来自证大的融资“绣球”,“当时提及这一地块资金差距还有数十亿元之多。”

  一位接近证大的人士表示,面临土地出让价款付清最后期限的步步紧逼,证大始终在做着不懈的资金筹集努力。“只是现在形势不理想,无论是境内的宏观政策效应,还是境外资金监管力度的加大,都对证大筹集资金的行动造成影响。”

  楼板价35490元/平米 浦东住宅新地王诞生

  上海黄浦江沿岸E18地块(9-3)地块8日开拍,该地块容积率2.5,属住宅用地。最终卓光控股有限公司以48.28亿元拿下,折合楼板价为35490元每平方米,溢价率41.3%,创下浦东住宅地块新地王。新鸿基、绿地等共3家房企参与现场竞价。最终港资击败央企、民企。

  据悉,卓光控股有限公司为港资企业九龙仓置业有限公司子公司。此次,是九龙仓两度折戟黄浦163地块后终于在滨江周围拿到宅地。

  


  土地财政之辩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各地纷纷选在“金九银十”加大土地放量,并且以优质地块引热市场,除了源于全年土地供应指标的压力外,“现在还有个现实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地方财政很紧张,政府急需资金”。

  据了解,上半年各地的土地供应计划完成情况都不尽如人意。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显示,广州上半年实际供应量为32万平方米,仅完成全年计划的6%;深圳为20万平方米,仅完成14%;北京为320万平方米,仅完成22%。

  “从总体上说,今年的供地计划执行得并不理想,如果从现在起,不抓紧推地的话,那今年的土地供应计划肯定完不成了。”房地产高级经济师章林晓认为,最近,虽然各地也有地王出现,但只是个别现象,不能说是总体趋势,多数地块的成交前景并不是很好。

  章林晓认为,除了上述原因外,地方政府选择加大土地特别是优势地块的供应,还在于欲借土地出让金充实地方财政收入。

  “这是地方政府的'财政突围’之策——用性价比较高的地块刺激市场,让开发商血拼,只是不知道这招到底还灵不灵,拭目以待吧!”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

  针对土地财政,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某种意义上讲,土地财政乃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放弃土地财政模式无异于自毁长城。”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一片非议。部分专家认为,赵燕菁的上述土地财政的言论代表了大多地方政府的共同心声,可能会被力挺,因而可能影响中国经济转型的步伐和高层的决心。

  但对于赵燕菁的“声讨”并未形成一边倒的态势。章林晓就认为,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不可能一下子就扭转。“脱离现实约束条件的任何政策建议,都是象牙塔中闭门造车者的空想。”对于赵燕菁的上述说法,章林晓表示,“虽然话说得很难听,但是说出了实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在一下子废止土地财政,已经非常不现实了。”章林晓建议,“现实的解决途径是市场的管市场,保障的管保障。政府则以市场的收入,来作为保障的资金支撑。”

  


  证大92.2亿元出让金无着落 上海外滩“地王”或收回

  临近全额支付土地出让金的最后期限,缺钱的上海证大很可能会丢掉已经到手的外滩“地王”。

  自今年2月份以92.2亿元一举获取上海外滩“地王”之后,上海证大便始终深陷资金话题之中。有知情人士近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虽然历经多方努力,上海证大募集的资金距离全额付清上述地块出让金仍然有差距。“如果在最后期限到来时还是未能完成支付,‘地王’很有可能面临被收回的局面。”若果真被收回,按规定,上海证大以前支付的4.5亿元保证金将被没收。

  今年2月,北京国土部门便因为大龙地产逾期未缴清土地款而收回其拍得的“地王”。

  “蛇吞象”游戏再现

  上海外滩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地块(8-1地块)在今年2月份的出让,可谓轰动一时。资料显示,该地块东至中山东二路、南至东门路、西至人民路、北至原海港医院围墙,用地面积5.7276万平方米。这幅被称为“上海勾地制首单”的地块,最终通过招标、评比及竞价等系列步骤之后,由上海证大以92.2亿元代价力克群雄,纳入囊中,其楼面地价折合约为34148元/平方米。

  按照相关规定,项目开工时间控制在2010年11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期间。而土地出让价款的付款期限,则限定在出让合同签订后2个月内付清,或半年内分期支付。

  在上海证大于2月3日发布的拿地公告中提及,预期土地出让合同将于2010年2月11日或上海市黄浦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批准之后订立。不过有消息称,上海外滩“地王”的支付时间期限应为9月13日。

  不过这一话题对于上海证大而言显得讳莫如深。该公司相关人士在回答记者询问时回复称:“9月13日并不是最后期限,关于该幅土地的运作方式及后续操作,将会由公告形式予以透露。”

  鉴于这一短期内需要完成支付的巨大资金压力,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7月曾将上海证大“B+”的长期企业信贷评级,以及“B+”的债务评级置于负面信用观察名单。理由是,此次收购仅金额就相当于证大房产2009年总资产的1倍,而且款项支付将依赖于外部各方的融资,但这充满不确定性。

  而证大的中期业绩报告则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现金仅有约12.55亿元人民币。

  要全数拿出这92.2亿元,难度可想而知。这种情况很像2009年11月中旬以50.5亿元拍下北京“地王”的大龙地产,按2009年该公司2.87亿元的利润计算,起码需连续“辉煌”17年才能支付50.5亿元的土地出让金。外界一直在质疑大龙地产的支付能力。果然,2月1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发布公告称,由于大龙地产逾期未全额付清土地出让金,取消大龙公司的竞得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