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满堂红暂时退出深圳市场,同时宣布正式改变公司战略:转战武汉、重庆、长沙等二线城市。就在7月,中联地产高调宣布在武汉开铺11家,世联地产也宣告收购武汉经天纬地兴业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如此一致的行为是否意味着大中介开始要转战二线城市?有专家指出,目前的转战是为躲避受政策影响的“重灾区”一线城市,另,占据先机也是目的之一。
一线城市受挫,转战是时机
8月初,深圳满堂红的15家地铺被21世纪不动产深圳泛城收购,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集团目前战略已发生调整,重点目标是武汉、重庆、长沙等二线城市。而深圳市场的相关骨干也已调往二线城市,转移速度相当快。“这主要考虑到一线城市受到政策影响较大,二线城市成交相对较稳,发展潜力较大。”该负责人表示。
无独有偶,7月29日深圳大型中介之一的中联地产,也在武汉举办了11铺启开的仪式,高调宣布进驻武汉二手房市场。中联集团副总裁蒋福清说,进驻武汉是该公司全国发展的战略,主要看中武汉市场较大,在新政后二手成交比较平稳,而且当地的地产中介服务落后,相信植入深圳管理理念后可在本地站稳脚跟。而在7月 31日,世联地产也发布公告,称为实现全国布局战略,收购武汉经天纬地兴业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相信这些公司转战二线城市,主要是要规避一线城市受政策调控影响,尤其是成交量下降较为严重,而且政策的打压力度并未减弱。而二线城市投资比例低一些,自住需求比较稳定,所以成交平稳。”美联物业三级市场总经理江少杰说。
进入成本低,可抢占先机
对于进入二线城市的优势,满堂红、中联、世联都不约而同提到了他们进驻地方的未来发展前景,像武汉是全国道路枢纽,城市扩容、改造力度较大,新房建设量大,房屋需求也在快速增加,房屋成交量也会较快增长。“相对于进驻一线城市像上海、北京,二线城市不仅竞争相对缓和,租金及人工成本也较低,所以进入的风险并不大。”蒋福清说。不过他也强调,进入二线城市短期内还需要一段适应期。
“除了受一线城市成交下滑影响,现在进入二线城市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抢占先机。目前一线城市的市场已逐渐饱和,未来也会形成仅有4-6家大型中介占据绝大部分份额的情况,能够再抢占的机会并不多。而二线城市一般还处在发展阶段,市场不规范,竞争不激烈,进入后可以凭借成熟的管理、服务站稳脚跟并较快发展。”21 世纪不动产深圳泛城总经理杨创慧说。多家中介的负责人都表示,二线城市肯定是未来公司发展必然抢占的区域,只是会根据每家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及战略目标,进驻的时间并不相同。同时他们也强调,谁先进入肯定可以占据先机,发展优势要明显强于后来进入者。
风险分析
在2007年,深圳有多家中介向周边的东莞、珠海等二线城市快速扩张,经历了2008年楼市低潮后,又快速收回战线,回归深圳本部的发展。这也意味着异地扩张具有一定的风险。所以专家提醒,转战二线城市需要注意流程、文化及人才三方面风险。
风险1:流程差距大,效率低
据世华地产研究中心总监肖小平介绍,异地拓展的最大风险就是各地的交易流程不一致,像深圳和东莞紧挨,但两地的交易流程就很不同。据记者了解,像在深圳,整个二手房交易流程办下来快则半个月,多则一两个月,而在东莞,整个流程下来要3-5个月时间,差距很大。“如果在二线城市,业务员做一单要多付出10%的努力,那么100单下来那就要增加很多工作量。”肖小平说。流程的不同导致工作效率差距很大,公司不能适应就很难生存。
风险2:文化不同恶性竞争
肖小平说,每个较大型的城市,其实都是“陌生人社会”,也就是人与人之间很少认识,需要通过中介去撮合交易。但是有些城市由于文化因素导致二手房交易更多是自主交易,像天津就是熟人之间的交易居多,中介于是比较难生存。像深圳这种一线城市,消费者对于中介的依赖比例达到8-9成,二线城市依赖度则相对弱很多。再加上当地中介的不正当竞争,撬单现象严重也让拓展的中介生存困难。
风险3:本地化人才难找
中介的竞争最主要是人的竞争,要做到服务本地化,就需要找到本地的优秀人才。杨创慧认为,不是说有优秀的管理文化就能在当地简单复制,而是需要前去当地的管理者,能够把公司的文化融入本地,吸纳优秀当地人才,并找到符合当地的运作模式,才能发展持久。
疑问
一线城市已没有发展机会?
多家中介转战二线城市,是否就意味着一线城市就没有发展机会?与上述中介转战不同,像中原、美联、世华、21世纪不动产深圳泛城等公司,仍坚守深圳阵地,目前见市场成交有上升,这些公司又有开铺的计划。尤其明显的就是21世纪不动产深圳泛城,近两月已连续收购了民华地产10间地铺、满堂红15间地铺,目前地铺数量已经约80家,而2月份地铺数量仅40家。
杨创慧表示,21世纪不动产的策略是先进入一线城市像北京、上海、深圳,并将财力物力全部集中在这些城市,要占据一线城市的前三名后再向二线城市发展。
他还表示,目前像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受政策影响确实成交量有较大下滑,而且9月1日的《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实施后,估计成交量还会有所下滑,而且这种趋势持续的时间也会被拉长。“市场不好就意味着会出现优胜劣汰,这正是低成本扩张的机会,只要资金实力强,管理完善,就可以有足够的保障去拓展,争抢更大的市场份额。”杨创慧表示,年底在深开铺到100家的目标并未改变。 (作者:魏终超)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