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房地产>  正文

最低计税价四年未调整 价差造成二手房阴阳合同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14/2010 09:30:00   来源:北京日报

  以“阴阳合同”避税已经成为二手房买卖中公开的秘密。一位从业多年的中介告诉记者,二手房成交中至少一半以上签订了“阴阳合同”。

  据了解,“阴阳合同”存在的根源在于地税部门目前执行的二手房“最低计税价格”与高企的实际房价之间存在巨大落差。二手房交易时以最低计税价格来进行网签,就成了众多市民合情合理但不合法的选择。

  “阴阳合同”漏税可达十几万

  “少掏了3万多元税钱,买卖双方都合适,谁不愿意啊?”廖女士将自己海淀北部98平方米的房子出售,买了三环边上一个6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一买一卖中,全部使用了“阴阳合同”,“本来心里还直哆嗦,每平方米2.1万元的成交价格,网签时只有4000多元,该怎么和税务人员解释?”廖女士说,结果发现“根本不用解释,全办下来了”。

  8月13日,记者在暗访中请房屋中介算了一笔账。以购买丰台区兆丰园一套满5年141平方米的二手房为例,目前基本成交价在每平方米1.8万元。由于目前交易中营业税大多“转嫁”给买房人,照此计算,买房人要交纳3%契税,还有房屋成交价与原购买价差额5.5%的营业税,两项相加应交税18.66万元。

  “这么多税啊!比我全年收入还高呢。”见记者担忧,中介人员主动表示,“您不用担心,网签价格是按每平方米5300元的最低计税价格”。真实房价1.8万元相当于5300元网签价格的3倍多,按此计算,最终两项税收只需交3.44万元,总计少缴税款达到15.22万元。

  “最低计税价格是政府部门定的,合法合理的!”这位中介人员信誓旦旦地向记者表示,从去年到今年,自己所在门店经手了150余套二手房买卖,绝大部分都是以最低计税价格成交。

  记者采访到的几家中介都表示,自己手下所办的二手房大多数都采用了“阴阳合同”的方式。如此算来,全市以“阴阳合同”流失的税款不是个小数目。

  实际房价超最低计税价数倍

  所谓“阴阳合同”,就是买卖双方按照实际成交价签订一份“阳”合同,用来保障双方的权利和利益,同时,再按照成交房屋所在区域的最低计税价格再签订一份“阴”合同,用来逃避高税负。据了解,本市自2006年10月颁布各地区的最低计税价格后,北京的房价“翻着跟头涨”,最低计税价格早已被远远落下,与实际房价最高拉开了数万元的距离。

  “当初有关部门制定最低计税价格,恰恰是为了防止‘阴阳合同’的现象。”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表示,但是,以目前情况看,初衷与结果已发生了明显背离。

  2006年10月起,市地税局《关于调整二手房交易计税价格的通知》执行。通知首次公布了本市二手商品住房交易、特殊二手商品住房、已购公房再上市、经济适用住房再上市、二手办公用房交易、二手商业用房交易六类二手房交易最低计税价格。很多最低计税价格甚至具体到了“楼盘”。

  根据2006年地税部门公布的通知,目前很多二手房成交价全部比当时确定的最低计税价格上涨3倍以上。如东城区雍和家园二手房的最低计税价格为9628元,目前中介公司给出的成交参考价为34000余元;崇文区国瑞城的二手房最低计税价格为9992元,目前成交参考价也已超出每平方米32000元;石景山远洋山水最低计税价格5935元,目前成交参考价是24000余元。在这些案例中,成交价全都比最低计税价超出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