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本营广州,恒大目前还没有进入其他一线城市。虽然广泛布阵二线城市为恒大带来了“上半年销售面积冠军”的荣誉,但许家印正在努力重返利润更高的一线战场。
6月23日,一则名为“中穗广场(暂定名)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的公告悄然出现在上海环境热线官方网站。“中穗广场”就是恒大地产约两年半前“预定”的上海内环内源深路1号地块项目。
三年前,恒大以13亿元的价格把总建面积约为40万平方米的浦东三林地区3幅住宅用地卖给了万科,此后,在上海没有启动任何项目。恒大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和总裁夏海钧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只要有合适机会,就会进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此次源深1号项目启动,预示着恒大地产重返上海。
快消品模式
5月份,保利、金地、富力等一线品牌开发商的销售业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恒大的销售业绩却逆市上涨。恒大公告显示,5月较4月合约销售额环比增长8.3%,销售面积环比增长10.7%,销售均价环比下降2.2%。
“其业绩上涨的背后,是恒大面对市场变动主动进行战略调整。而且恒大主要在二线城市做中高端项目,这种项目的客群以刚性需求为主,只要价格合适,就能被市场接受。”龙胜平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与其他开发商不同的是,恒大非常热衷于在二、三线城市做项目,是进入省会城市最多的开发商。“虽然二线城市楼价升幅比较小,但老百姓的刚性需求比较强,多年来恒大在二、三线城市开发取得的成绩证明了我们的策略是正确的,公司会将土地储备的战略目标集中在二、三线城市,从而保证土地储备建立在低成本的基础之上。”恒大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夏海钧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正是源于二线城市稳定的客源,保证了恒大的销售计划。目前,恒大的现金流比较充足,截至5月份共有200亿元的现金流,如果按照目前恒大的销售速度,每个月可保持40亿元的销售额,“粮草”充足。
事实上,恒大这种专做二线城市中端产品的经营模式,使得上半年恒大一举成为销售面积排名第一的开发商。
数据显示,上半年恒大、万科分别保持了销售面积、销售金额的头把交易,继续延续今年以来的龙头之争态势。统计数据显示,万科上半年销售金额为355亿元,恒大地产集团为211亿元。万科是唯一一家超过300亿元的地产企业。
但从销售面积看,恒大地产上半年销售面积为332万平米,万科为294万平米,恒大是上半年唯一一家销售面积超300万平米企业。排在第三位的保利地产销售面积为257万平米。
龙胜平认为,从产品区域分布来看,万科在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都有楼盘,而恒大的产品均分布在二线城市。一线城市房价上涨显然要比二线城市要快。也就是说,虽然,万科的销售面积没有恒大多,但万科凭借着一线城市的销售金额取胜,恒大的主要优势靠二线城市楼盘的数量取胜。“从这方面来说,恒大的客源比较稳定,回笼资金比较快,很像快消品的运营模式。”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