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两个月前还在以“一天一价”甚至超过万元上涨势头猛涨的燕郊区域,在成交持续低迷之后,近日出现了价格集体跳水的现象。
万元时代 昙花一现
燕郊房价疯涨神话弹指破灭
两个月前还在以“一天一价”甚至超过万元上涨势头猛涨的燕郊区域,在成交持续低迷之后,近日出现了价格集体跳水的现象。
近日,记者从天洋城一内部人士处获悉,该项目实际价格已经直降3000元/平方米,降幅达30%。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此前以1.1万元/平方米价格出售的上上城项目,目前打出了起价5900元/平方米、均价7500元/平方米的燕郊区域超低价。
不仅仅是上述两项目,目前燕郊楼盘普遍出现了下跌现象。
燕郊被炒作的房价
如果说通州区域属于“房价过热”区域,那么跟着通州区域一起涨起来的燕郊区域,在两个月前的购房者看来,更是涨得“不可思议”。
据了解,随着今年“两会”上传出燕郊将通地铁的消息后,燕郊楼市更是提前进入“万元时代”。
“比比看,谁先涨到1万元/平方米。”在4月,燕郊开发商最近一次的非正式谈话中,一位企业老总抛出了这样的“玩笑话”。然而,这就是当时燕郊房价疯涨的一个真实写照。
而后,燕郊房价迅速攀升。搜房网资料显示,天洋城四五月份公开的均价在1.1万元/平方米,上上城四五月份公开价格也为1.1万元/平方米。
而这一切都缘于“两会”期间开发商的借机炒作。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在全国“两会”上透露:“北京、河北两地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沟通,打造一小时都市圈。北京考虑将部分既有地铁线路延伸到北京周边河北省的一些城镇中,目前正在进行前期调研工作。”
借着“两会”传出地铁扩至河北等利好,燕郊房价就这样进入一个恶炒时代。而最火热的时候,燕郊楼盘即便是上涨到万元也会出现开盘即售完的现象,甚至排号还要托关系。
根据当时中原统计,燕郊的租售比已经达到罕见的1∶1200,也就是说,现在的燕郊一套商品房靠租金收回成本的话至少需要100年。“房产租售价格比”是国际通行用来衡量一个地区楼市运行是否良好的数据比例。一般而言,国际标准的“房产租售比”为1∶100到1∶200。去年年底时,北京楼市的租售比首次突破了1∶500,部分区域达到了1∶700。
然而,燕郊楼市的“疯狂“因为自4月中旬开始的楼市调控而停止了。
燕郊楼盘集体下跌
“据说,燕郊某项目5月份以1.1万元/平方米开盘,积攒了3000个号,最后只卖出了5套房子,并且还有退房的。”燕郊楼市内部目前广为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说法”。
而近日,这个楼盘不得不选择了调价,各大售楼处寥寥几人。销售员只要抓到一个意向购房者,就不停地电话炮轰。这就是燕郊目前的售楼现状。
昨日,记者致电天洋城售楼处。该售楼小姐告诉记者,目前项目售价为7000多元/平方米。当记者问及是否降价了,她警觉地表示,现在也有1万元/平方米的,也有八九千元/平方米的。
“我们此前卖1.1万元/平方米,现在均价大概为7500元/平方米,现在买房子是最好的时机。”上上城的销售人员如是劝说记者。他还表示,如果记者有意向购房,他还可以在此价格上申请9.9折的优惠。
不仅是上述两项目,记者发现,目前燕郊其他楼盘的公开价格均在七八千元/平方米左右,纳丹堡等楼盘甚至打出在售尾房19万元起的宣传。比起此前不断突破万元大关的猛涨势头,现在则表现出一片大跌势头。
燕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燕郊市场依附于北京市场,就像依附于上海市场的昆山一样,市场调整总是从这部分区域开始的。
他认为,鉴于燕郊此前房价上涨过快,这次降价仅仅是个开始,后续还将陆续有降价出现。
燕郊的“去泡沫化”
燕郊的此次降价能否收到效果还不得而知。
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燕郊的购房者绝大部分为外来人口,整个区域面临严重的配套瓶颈,而经历此前房价的恶意炒作,使得燕郊楼市的投机风险加大。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燕郊的收入水平要比楼市价格低很多,从这方面来讲,燕郊的房价确实很高了。而且整体楼市在膨胀上升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泡沫。
“现在燕郊房价下跌正是验证了燕郊楼市存在泡沫。”业内认为。
延伸阅读:
业内专家称房价“拐点”或在四季度出现
地产调整“黑五月”结束,一切迹象显示着价格拐点仍在酝酿—如果拐点还会出现的话。
5月,全国各主要城市住宅交易量急剧萎缩,一线城市降幅高达六成至七成,各大房企的销售业绩惨淡,几乎全军尽墨。然而,在地产新政满月前后的一段“真空期”,市场交易量出现跌幅放缓或止跌的迹象。在5月底最后一周,沪、穗、深三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量,甚至出现环比(较此前一周)增长约30%。
这一小幅、局部的反弹,在调控背景下,格外惹眼。有分析人士认为,市场的普遍预期在调控中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对政府实现较高的调控目标(如一线城市房价下调30%)和持续较长的调控时间(如一年以上),并无充足信心。
“我们预计,中国本轮房地产紧缩调控的持续时间应该在六个月左右。”渣打银行驻中国的一位分析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称。
6月初,随着“第二套房”从严认定等新一波政策出台,市场上对调控持续性的预期得到强化。眼下,一个普遍看法是,国内主要城市房价将继续寻底,随着开发商纷纷试探性调价,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实质性下调才刚刚开始。调控政策若能持续,房价调整的拐点将可能在今年四季度来临。
降价虚实
房价真的下降了吗?
各家房产中介机构统计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5月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大多出现下跌,表明价格环比下降的趋势得到普遍认可,降幅大小则看法不一。
中原地产研究报告称,京沪穗深津五大城市,除了天津,其余四城市二手住宅价格5月均出现下跌。其中深圳和上海价格下跌最明显,环比跌幅分别为2.9%和2.5%;北京和广州跌幅分别为1.6%和1.5%。天津仍有小幅上涨,但涨幅已经明显回落。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显示,5月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2%,涨幅缩小,环比则出现0.4%的下降。
新建住宅销售量下降亦很明显,价格走势则由于各类统计数据差异很大,显得扑朔迷离。国家统计局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显示,5月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5.1%,环比亦上涨0.4%,但涨幅均在缩小。数据则显示,北京与上海两地新建住宅5月交易量环比有接近50%的降幅,均价环比跌幅亦高达10%-20%。
“均价并不能反映具体房价的真实走势。”一位房地产开发商对本刊记者称,在地方政府近期限制高价楼盘入市的情况下,新建住宅均价是最容易“被做低”的指标。
5月以来,数家房企先后曝出采用或明或暗降价促销策略。恒大地产[2.44 2.09%]最先高调宣称全国85折优惠。万科在北京和深圳低调试探性打折,随后公开否认将进行普遍降价。绿地则以18周年庆的名义进行全面优惠促销。在北京前期房价涨幅较大的通州和望京地区,新盘价格也出现明显调整,龙湖一个位于通州项目价格目前定于每平方米1.8万元,远低于两会前后的价格。
但是,大多数房地产新盘项目要么延后开盘,要么很难看出降价。一家房地产广告公司的总经理称,目前北京新盘供应比较少,很多项目都推迟了开盘时间,新盘打折的幅度其实微乎其微,真实房价尚未回落到今年春节前后,通州和望京地区可视为特例,因前期上涨太猛。
链家地产副总裁林倩亦认为,目前北京房价尚未回落至年初水平,5月北京新房成交价环比降幅在3%左右。
上述地产广告公司人士认为,若要客观考察调控以来北京房价走势,最典型的参照楼盘是万科蓝山项目。这个住宅项目位于北京东四环附近,2009年底开盘时单价为每平方米3万元,今年春节前后至全国“两会”前,涨至3.5万元,“两会”结束后随着北京“地王”频出,猛涨至4.5万元,至调控新政后价格开始回落,目前为3.8万元。
“调控开始之后,政府把单价3万元以上的房子都压住,方法是个别与开放商约谈,就说你这房子5万,有点高,你再回去研究研究,不说不给你发证。这样一来北京3万元以上的新盘都压住了,不能说没作用。”一位北京开发商对本刊记者说。
预期难变
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市场的底部往往是一个不可琢磨的谜团。2008年8月,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百仕通CEO苏世民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他更愿意预测顶部,而不是底部。
与买房者一样,持观望态度的开发商并非少数。一些开发商抱有期待,认为今年年底前,目前严厉调控政策可能会出现变数,那时推盘不迟。
“现在很多盘都捂着不开,开发商不知道定多少钱,尤其现在政府要求‘一房一价’,要是该涨的时候涨不上去,不就亏了。不如先不开,等等看政策怎么变。”上述北京开发商称。
据统计,万科、中海、绿城、恒大、碧桂园[2.15 1.42%]、富力、世茂、龙湖、雅居乐、合景泰富[4.51 1.81%]、保利香港[7.42 2.06%]、复地、中渝置地[2.60 0.78%]、江苏新城等14家已披露5月销售业绩的上市房企,除恒大在新政之初率先启动降价策略,5月销售额环比上升8%,其余13家房企受4月新政影响明显,销售金额环比平均下滑42%。地产龙头万科销售金额环比下降34%,绿城降幅高达近七成,龙湖下降近四成。
“除了上市房企迫于资本市场的需要,不得不采取降价方式进行促销,大部分房企,尤其是民营房企,并不急于降价。”上述业内人士称。
一位资深地产界律师也对本刊记者表示,与2008年之前相比,如今民营房地产企业资金积累已不可同日而语,地产商多数手中资金宽裕。
即使是少数目前现金流为负的地产商,也有可能继续撑下去。前述北京开发商称,关键要看开发商动了几个盘子,“把所有的盘子都动起来,就难持续,可以放慢一些先不动”。
5月各银行公布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多数商业银行在房价下跌三成的情景假设下,信贷质量恶化程度并未超过警戒水平。很多市场研究机构暗示,对于房价上涨过快的部分一线城市,政府本轮调控的目标或为房价下调约30%。
上述观点很难得到官方印证。相反,对于调控目标,更为保守的观点正日益占据上风。6月6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在公开场合表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还会持续,房价不会巨幅下降。
“房价最多下降20%,只要控制住不再疯涨的话,在我看来政策的目标就达到了,也就缓解了社会矛盾。”李稻葵说。
6月9日,中金公司分析师白宏炜等人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中国的房地产处于泡沫积累的初级阶段,中国未来应该在维持房价稳定或小幅下跌的情况下,通过收入增长、结构调整消化高房价。
僵持之下,房地产投资者仍抱有看好房价上涨的预期。“若不是急需资金,手中持有多套房产的人,目前也不会轻易出售,因为一方面以往的调控历史表明房价长期仍会上涨,目前租金回报率正在提高,另一方面按照现有政策,卖出房产后再买回时杠杆小了,利率成本高了。”一位地产炒家称,“此外,房地产税在征收上估计还有不少技术问题。”
这场表面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最终只是一次历史重演吗?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