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房地产>  正文

监管层整肃1.88万亿"表外"融资 设6月红线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04/2010 11:48:00   来源:腾讯财经

  信贷野马有奔向悬崖的危险,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之外,上万亿的资金正逼近堤岸。

  本报记者从接近监管层人士处获悉,截至4月30日,银行与信托公司间的合作业务总规模已达1.88万亿元,而在一个月前的3月31日,这一数字不过是1.3万亿元,短短一个月激增5800亿元,相当于当月人民币贷款增量7740亿元的75%。

  这一势头引起监管部门的担忧——如果不加遏制,年初设定的7.5万亿信贷规模控制目标将可能被远远突破。为此,监管部门已于6月1日下午紧急召集银信合作业务规模最大的12家信托公司开会,要求信托公司压缩银信合作规模,放慢增速,加强合规管理。

  

 此前,有关部门已在深圳、重庆、长沙、北京等地,分别召集当地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了解银信合作业务中涉及信托贷款、信贷资产转让方面的情况。最近的一次是5月27日,在北京召集了8家信托公司座谈。

  监管部门警告说,如果到6月底,银信合作规模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届时将出台更为严厉的监管措施。

  设定时间表

  据悉,银监会自2009年下半年起一直在控制银信合作业务规模,但是从今年前4个月的数据来看,效果不尽人意,因而被迫加大调控力度。

  一位参加了前述6月1日会议的信托公司人士透露,监管部门的参会人士在会上要求12家信托公司主动压缩银信合作业务的规模和增速。这些被认为“银信合作业务增速过快、绝对数额过大”的信托公司包括中融信托、中信信托、中海信托、平安信托等。

  为强化监控,监管部门将比照对商业银行贷款按季考核的方式,对信托公司银信合作业务进行每月考核。以2010年4月30日数据作为参考,以6月底数据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控制银信合作规模的成效也将与信托公司的监管评级高度挂钩。据信托业人士介绍,在对信托公司监管评级过程中,监管部门在对评级工作作最终核定时,将针对银信合作中的通道业务在“合规性”、“资产管理”、“盈利能力”等三个方面予以扣分。

  同时,监管部门要求各信托公司立即开展对银信合作业务合规性的自查。之后监管部门还将启动现场检查,一旦发现违规,将采取暂停该信托公司的银信合作业务,下调信托公司监管评级,甚至会追究公司领导及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等相关条线负责人的相应责任,并要求董事会更换有关高管人员。

  所有这一切的成效,都以6月底为一关键性的监测时点。

  多位参会的信托业人士透露,据会上透露的情况,在整肃银信合作业务时,监管层会考虑几条原则,其一,解决问题的办法应当是“疏”,而非“堵”;其二,强调坚守风险底线和风险管控;其三,避免政策短期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非治本之策,且要防止在解决了一个问题的同时,带来更多的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