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不仅有较高的承载力,同时因为其“大”而更具规模经济。大城市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劳动力流动的首选,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方向。
人们可能会问,那小城镇不要发展了吗?小城镇当然要发展,但小城镇的发展一定要依赖于核心大城市的发展。
如果很多规划是要把大城市限制住,人为去发展小城镇,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城市和小城镇都发展不好。
最近这两年,如果要从经济学界找出最重要的关键词的话,我想就是城市化。我一直主张大城市是城市化的方向。但反对者认为,大城市要考虑承载力问题。有一次我在博客上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一个读者留了个言,他说,承载力根本就是个托辞,如果承载力有问题的话,那么多农民工不是已经在城市里待下去了吗?如果承载力真的已经是问题的话,那么多农民工为什么还会在这些大城市待下去呢?如果用上海的数据来看,上海今天的整个人口规模约1900多万,这是常住人口的概念,在一个地方每年呆到半年以上的人口就是常住人口。在1900多万常住人口中有600多万没有上海户籍,占到上海市常住人口的约三分之一。如果大城市的承载力真的有问题的话,那么这么大规模的外来人口是怎么呆下来的呢?
我们需要理性地问一问,中国今天如果讲承载力问题的话,到底是东部的承载力高还是内地的承载力高,到底是大城市的承载力高还是中小城市的承载力高?其实,中国内地很多地方的生存条件远比东部恶劣,自然灾害也更为频繁,有些地方环境脆弱,人往地上刨点发菜,这个地方就会荒漠化。我们今天的思维方式总认为大城市拥挤啊,污染啊,但是当我们把这些人放到小城市的时候,放到内地的时候,那些地方的承载力实际上是更差的。所以,在今天的中国,我们要防止的,就是以承载力为托辞,而实际上是大城市的公共服务不愿意被外来人口分享。常常被拿来说事的一个理由是,中国公共服务的筹资体制是基于地方财政的,所以地方政府总觉得,我提供教育啊,提供交通啊,都是我本地财政提供的,如果你不是我本地人,我为什么要把这个公共服务平等地提供给你呢?当我把这个逻辑说给我的欧洲同事听的时候,他们觉得这很荒谬啊!他们的第一个问题是,难道这些移民在大城市没有创造价值,没有给政府的税收作贡献么?在中国,今天当我们谈外来移民问题,和欧洲国家谈外国移民问题其实是很像的。欧盟东扩后,新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收入相对较低,但是,根据欧盟的规定,只要是欧盟成员国的国民,就享有欧盟范围内的自由移民,自由经商,政治权利上的平等,无歧视的公共服务等一系列的平等权利。
大城市不仅有相对较高的承载力,同时因为其“大”,而更具规模经济。有人也许会问,你说大城市有规模经济,又何以见得?我们最近做了个研究,我们发现,一个城市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越高的话,这个城市的人的收入水平是更高的,同时,这个城市的规模越大的话,这个城市的收入水平也是更高的。这就回到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叫“人往高处走”。为什么大家要往大城市去?因为人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更高的收入的。比如,如果你们看美国的城市发展史,就会发现,美国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的过程中,受高等教育的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在不断提高的。但你们如果去看这些大学生毕业以后到哪儿去了,你们就会发现,很多城市的人口当中受高等教育以上的人口比重,在过去几十年几乎没有变过。那么哪些地方受高等教育的人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呢?就是像纽约这样的大城市。越大的城市,受高等教育的人的比重提高得越快,所以在经济学里面有一句话,叫“人才是往人才多的地方走的”,这就是因为城市发展的规模经济。
如果城市的平均教育水平或人口规模提高了,对人们的收入有正影响,那么对于不同的人来讲,这种效应是一样的吗?我们发现不是,越是受教育程度低的人,他从别人受教育水平提高所得到的正外部性越强。为什么呢?一方面,低教育程度的劳动力能够获得来自于高教育程度的人的“知识外溢性”。同时,在生产过程中,高教育程度的人和低教育程度的人之间是互补的。比如说,如果我是做家政服务的,这个城市的居民如果受教育程度提高了,别人收入水平提高了,他们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是增加的。但对于高技能的劳动者呢,就存在两个效应,这两个效应对收入的作用是相反的。比如说,如果我是大学生,一方面如果别人的教育水平提高了,他会提高对我的需求,所以,他对我的收入水平有提高的作用;同时他也通过知识的外溢性有助于我收入水平提高,因为我经常跟聪明人在一起,我的知识积累、技能的进步也会更快。但是,我和其他大学生之间还会有一个竞争效应,这不利于我的收入提高。这两个效应一抵消,就使得在净效应上,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对高教育水平的人来说,尽管也是正的,但相对比较小,而对于低技能劳动者,这种正外部性就特别大。这就会导致什么结果呢,一方面人才不断向大城市集聚,一方面在这个集聚的过程中,城市对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是不断提高的,所以低技能劳动者也跟着去了。这就是一个规模经济不断实现的过程。很有意思的是,我刚才提到人口规模是有利于提高收入水平。我们发现这个效应就是对高技能劳动者体现得更强,因为对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来自整个城市,而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主要来自于高技能者。所以,大城市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劳动力流动的首选。
人们可能会问,那小城镇不要发展了吗?小城镇当然要发展,但大家静下心来想一想,小城镇怎么发展?小城镇是能够通过行政规划发展的么?小城镇的发展一定要依赖于核心大城市的发展,小城镇在经济体系里的功能会是这样的:第一,在制造业上它承担某部分生产链。这个生产链可能具有这样的特征:它的用地比较多,所以在大城市用地成本太高。同时,它是劳动密集型的,这样呢,小城镇相对来说生产成本比较低,而它在大城市里集聚效应并不是很强,这样的产业更宜于在小城市发展。第二种功能就是居住。在发达国家,大城市周围就是若干小城镇,有些老百姓上班在中心大城市,居住是在周边小城市。比如说东京都,东京白天和晚上人口差别很大,其中差额部分就是白天在东京工作,晚上回小城镇住的人们。这其中有很多人不一定是穷人,他有自己的车,开车上班就行了。小城镇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连接农村和大城市。一方面,它服务于农业,比如说种子啊,包装啊,销售啊;另一方面,它又服务于大城市的需求。所以说,小城镇的发展依托于大城市。
所以今天,如果很多规划是要把大城市限制住,人为的去发展小城镇,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城市和小城镇都发展不好。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