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房地产>  正文

重庆新政细则温和出台 市场观望终结还是持续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5月31日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栾玉树

 

上周,重庆地方版新政细则正式出笼。这份被称为"渝十条"的政策的公布,近日得到业界和广大市民的普遍关注。它的实施,会否对眼下低迷的市场产生扭转作用?国家以及重庆对楼市的调控政策是否已经出尽?后市会出现什么样的趋势?就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据了解,这份《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办发[2010]92号文)的文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和具体十条调控措施。

文件中提到,贷款购买首套自住房(建筑面积大于90平方米)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大幅度提高。

政策有保有压,对普通商品房和首次购房予以鼓励,而对高档房以及投资性购房消费则予以限制。其中包括,对在主城区首次购买住房、同时在主城区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按揭购房者进行财政补助,并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普通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交易契税按1%征收,住房交易手续费减半收取。同时,严禁向别墅项目供地,并将高档住房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上调到2%;引导开发企业逐步减少大套型高档住房上市量。

有关人士注意到,重庆并未关上贷款购买第三套房的大门,同时对第二套住房的认定标准是"认房"还是"认贷"未作出明确规定。为此,有人评价,"重庆版'新政'比较'温柔',从中看出地方政府'求稳'的心态。"

行业协会:重庆相对健康 应差别化对待

与京沪深等地楼市相比,重庆购房者一直被视为"很幸福",这在于重庆的房价相对低。重庆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莫元春认为,国家新政主要为了解决三个问题,即"房价过高"、"房价上涨过快"和"供应不足"。首先来看"房价过高"问题,重庆均价六七千元,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高达一两万元,因此重庆房价相对不高。其次看"供应不足"问题,有机构做了相关调查,在全国大城市中,只有重庆、沈阳两地土地供应十分充足。

谈到"房价上涨过快"问题,莫元春认为,重庆主城从去年的4400元,上涨到今年的5800元,房交会期间更是涨到了6100元。短时间上涨了几千块对北京上海算是"毛毛雨",但对基数不高的重庆,上涨比例大,百姓感受很深。然而总的来看,"重庆房价上涨属于'较快',而非'过快'。"

从上述三个方面来分析,重庆楼市是比较健康的。在此情况下,政府应采取差别化政策,维持重庆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他说,新政把重庆可能出现的房价上涨过快给压了下来,因此这是件好事情。在现在情况下,应保持平稳发展,不宜再出台新的抑制房价的新政策。

专家:会否再出新措 有待观察

未来国家是否还进一步出台新的调控措施?重庆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清认为,这取决于对以下方面的观察:一是要看新政在各地实施的效果,如果房价上涨仍表现突出则肯定有新举措。二是要看经济大背景,最近欧元危机造成国际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出口面临巨大压力。如果这一问题应对不好,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会带来影响。因此,政策会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

他还认为,房产税由于争议比较大,国家会比较慎重,在短期内不会征收。

另外,他认为加息势在必行,这是因为中国通胀预期很严重,它已经在向很多商品传导。他说,"加息肯定会对房产消费有影响作用。"

开发商:开始缓松 复苏尚需时日

似乎是"举起的靴子终于落了地",让不少开发商松了口气。宝田地产副总周晓渝认为,"渝十条"的推出对重庆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是有利的。它采取的是差别化的政策,对刚性需求和首次购房予以鼓励,而对于投资性购房还是采取了抑制手段。

他说,整个政策还是相对宽松,使得重庆楼市从新政的"冰冻期"进入"缓松"阶段。然而,这只是对购房者原本"急刹车"的抑制心理起一个缓释作用,短时间内市场并不会复苏,这需要一个消化过程。

周晓渝认为,重庆购房者的消费需求是真实的。从近一段的市场成交特点来看,沙坪坝、九龙坡等区的刚性销售量相对较大,而北部新区改善性住宅销售相对就较差。对购房者的需求,政府不能只是"堵",也要设法"疏"。

消费者:矛盾犹豫 担忧又出新政策

普通市民对政策如何看待,则影响了他们购房的决策。目前,市场有变好迹象,但购房者仍处在较浓的观望气氛中。在某楼盘看房的一位市民对记者说,"我还是想再看一下,因为担心国家还会出台新的政策,房价会进一步跌。"她说,自己也研究了重庆政策的文件,上面说"如国家有新政策出台,按新政策执行"。因此说,重庆不能脱离国家整个大局。她还担心,最近一直议论的房产税也在研究制定过程中,如果实施对购房者会非常不利。

江北市民陈先生对记者说,地方政府肯定不希望房价下跌,因为要影响卖地从而影响财政收入。而购房者则希望房价再低点,他说,"但市场就是很矛盾,房价跌了老百姓还会去观望,一涨起来大家就会着急去抢购。"因此说,让房价保持稳定市场才健康。

(作者:栾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