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房地产>  正文

报告:除18亿亩耕地中国再发现后备耕地8亿亩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5月27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在确保解决国人吃饭问题的18亿亩耕地之外,我国又发现了具有不同适宜程度的约8亿亩耕地后备资源。

  昨天下午,在中国科协召开的今年第五期“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上,中国科协公布了中国科学院完成的一项最新调研成果。成果显示,我国具有不同适宜程度的耕地后备资源约8亿亩。

  

而据记者了解,此前相关调查与评价得出的数字远低于这一数字。

  中国科协表示,这一发现对了解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特点、服务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旧体系低估土地适宜性

  据介绍,这一题为“基于SOTER的中国耕地后备资源自然质量适宜性评价”的研究项目,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张甘霖等专家组织实施。

  张甘霖透露,这些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河北、广西、山东和江西等省区。

  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近年来,中央政府一方面要求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保护现有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稳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另一方面,也组织力量积极寻找适宜的耕地后备资源,作为未来开发的保障。

  “进行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就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方面。”张甘霖说。据介绍,我国迄今已开展了多次全国性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其中以《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评价体系最具代表性。张甘霖称,该体系将全国分为九大潜力区,不过其采用的土地质量评价方法,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土地的适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