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都,太湖大学堂。今年9月29日,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这里走完了最后的人生,享年95岁。
七都镇党委书记查旭东与南怀瑾相识10年,说起南怀瑾,他最大的感触是,“这是位非常慈祥的老人,也是位风趣幽默健谈的学者。”
2000年,时年83岁的南怀瑾来到太湖之滨,开始在七都庙港创建太湖大学堂。2006年,太湖大学堂建成,占地280亩。2006年7月,89岁的南老在大学堂首次开讲。此后,南怀瑾一直定居于此,“6年来南怀瑾先生50次公开授课,还亲自给小学生们开出书单”。
中国文化的“太庙”
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乐清,他曾在重庆得见虚云老和尚、在四川闭关三年。可以说,他对这两个地方,都非常有感情。但老先生为何最终选择了吴江七都?查旭东认为,这可能跟七都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关系。
七都位于长三角的中间地带。这里,既是南北文明交汇的地方,同时也是历史上儒家文化比较兴盛的地方。因此,南怀瑾视这里为寻找和挖掘传统文化比较合适的场所。而且,庙港两字也是吸引南怀瑾的重要原因。南怀瑾曾和查旭东开玩笑说,七都有个庙港,太湖的庙港也可以简称“太庙”。
南怀瑾的一生,经历过很多波折,但他最终选择了太湖边,效法孔子,习儒授课。“与其说很多大道理,不如实实在在做些事情,让大家看得到。”这是南怀瑾创建太湖大学堂初衷。他的目标,就是要浓缩东西精华,传承国学文化。
人格教育文化重建
“认识南怀瑾老先生已有多年,自大学堂创建后,他一直孜孜以求,诲人不倦,抱着一种抢救文化遗产的态度”。查旭东说,南怀瑾一直认为时间不够用,经常叮嘱弟子、学生抓紧时间。“他觉得老祖宗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太多,自己要竭尽所能,留下多少是多少。他还常说,现在大家非常重视物欲的东西,忽略了文化的传承。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是走不远的,更难以立足世界民族之林。”
2008年5月18日,南怀瑾创办的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启动招生,标志着南怀瑾主张的“人格教育,文化重建”开始进入苏州基础段的学校教育。他希望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培养孩子从小读书的习惯,特别是读一些好的传统典籍,哪怕现在一知半解,也可以先把内容记下来。因为这些书里都是宝贝,在将来的某一天,孩子自然会豁然开朗。
同时,南怀瑾也不断借助自己的阅历,把诸子百家的学说通俗化,并浓缩成人们能够传承和借鉴的东西。无论是看他的书、听他的课,都能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老先生一直认为,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而母亲的管教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品质。因此,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亲,是女性。”查旭东告诉记者,今年“三八”妇女节期间,95岁的南怀瑾特地在大学堂,给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女同胞上了一堂有关“女性的修养”的课。
与七都的缘分
南怀瑾深居简出,不常见客,饮食起居异于常人。一般人日出而作、日落而居。而他则长期养成了日落而作,日出而居的习惯。
南怀瑾对于七都的传统文化十分看重。在这个滨湖小镇,他一待6年,感受着这里的历史渊源、风土人情。他极为关心在七都的发展中传统文化所能发挥的作用,他特别希望这样一个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能自觉地意识到这些宝贵资源的重要,并能于传承中与时俱进地发展、发扬。
因此,他亲自为太湖浦江源国家水利风景区题写景区名,希望这个景区的建设能承载七都的传统文化开启新篇章。对七都镇的“七都孝贤”评选,老太庙文化广场建设等一系列作为,他也都给予积极的鼓励与身体力行的支持。
今年9月4日,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生活的七都镇老太庙文化广场奠基,太湖大学堂共襄盛举,捐资350万元,其中的100万元,更是南老的个人稿费。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