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收藏业鉴定乌龙频出 捡漏的心多有“打眼”的命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31/2012 13:58:38   来源:山东商报

  盖着鲜红印章的鉴定证书,往往是不少初入收藏行业藏家们的“定心丸”。然而这些所谓的鉴定证书其实却是卖家用钱买回来的。各种所谓的鉴定机构背后却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这也使得不少人干脆自己开起了鉴定所。当利益与收藏品鉴定者产生了瓜葛之后,鉴定结果往往会变得不那么可靠。这,也是造成收藏业鉴定乌龙频出的原因之一。

  A

  一张鉴定证书让玉石升值十倍

  吴真(化名)如今已经算是济南收藏圈子内小有名气的收藏者了,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通过收藏获得的第一桶金却是来自于一张盖着鲜红印章的鉴定证书。“大概是在(20)05年吧,我刚开始跟几个朋友一起玩收藏。”一个周末的下午,吴真跟几个朋友一起去逛文化市场,在那里他看到了一个出售玉石的摊位。此时的吴真,对于收藏界的内幕了解程度正处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水准,通过他的“鉴定”,这个摊位上的几个玉石手串是“真品”,“而且那边的价格很便宜,才300块钱,但是玉石的品质很好。”

  头脑发热的吴真立刻跟几个朋友凑钱,一口气将摊上的玉石手串全部拿下。“那一段时间就跟着魔一样,总觉得那些玉石是真的,总觉得买到就是赚到,就不断的买。”但是越买,吴真越心虚:“感觉就是买不完,每周去一次,买光了之后第二周再去,发现又有新货了。冷静下来想一下,这么好的货色怎么可能会供货量这么充足,价格这么便宜?”

  随后,吴真带着这批手串去找自己的朋友——山东省收藏家协会济南理事会主席崔义忠,请他帮忙给鉴定一下。

  鉴定结果是,这批手串全部是人工做旧的假货,其成本价不超过百元。这也意味着,吴真跟几个朋友把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全部“交了学费”。“当时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最后时刻,一个合伙买玉石串的朋友得到了一位“高人”的指点,带着两串手串去了一趟北京,回来的时候,两串手串还在,同时还多了两张鉴定证书,这两张鉴定证书的价格总计400元。“3000一串,两个有鉴定证书的手串很快卖掉了。”随后,吴真跟几个朋友又去了一趟北京,给这批手串弄了一沓鉴定证书:“对方也知道这是假的,但是我们交了鉴定费用之后,开出来的就是真的。”

  就这样,吴真跟几个朋友给这些玉石手串配上了鉴定证书,并且放在一个朋友的店里代卖,最终全部卖掉:“我们几个也算是从中赚了一笔。”

  B  

  捡漏,眼力决定一切

  作为吴真的朋友,崔义忠最初并不清楚吴真购买玉石手串的事情,“后来有一次他跟我说起来,说自己正在借钱收购手串,我就起疑心了,虽然那时没见货,但是总觉得不对劲,也劝过他,但是他不听,一直到最后拿货来让我给掌眼,这才信了。”在收藏行业里浸淫了三十多年的崔义忠,曾见到过无数个“吴真”:“每一个收藏者,尤其是刚入行的菜鸟,都有一个‘捡漏’的梦想,一旦买到了自己认为是‘漏’的东西,就会千方百计的说服自己这是一个国宝级的东西。一直到他们逐渐的成熟了,对于这些东西了解的足够多了,才会幡然醒悟,原来自己当初买的是假货。”

  在中国,与一夜暴富的传说关系最多的行业,非收藏莫属。

  我们曾不止一次听到过这样类似的故事:某位藏家在逛街时无意中看到了一个不起眼的玉环、一块有些残缺满是绿锈的铁片,一个被当做盛放狗粮的瓷碗……然后鬼使神差的掏钱买下了他们,数月之后,国内知名的鉴宝大师们经过鉴定认为,那不起眼的玉环其实是康熙爷用过的扳指,那破铁片是吴王夫差随身佩戴的宝剑,那放狗粮的瓷碗其实是当年出口西域的元青花……它们的价格短短一夜之间暴涨百倍千倍,原本不富裕的购买者摇身一变成了开宝马住别墅的富人……“我曾跟不少初入收藏行业的人聊过,其中有不少人都承认,他们进入这个圈子,除了个人爱好之外,有不少人也抱着捡漏的心理来的,都希望自己一夜暴富。”崔义忠无奈的摇摇头,正是这种捡漏的心态,让吴真在购买玉石手串时陷了进去:“其实很多初入行的人都这样,总觉得自己看了很多书,读了很多资料,对于古玩玉石书画有了足够的鉴赏能力,能够分辨真伪。其实看书跟看实物是两个概念。”

  也曾有业内人士这样劝过抱有捡漏心态的藏家:“一堆藏品,从出土到出现在潘家园的文物市场上,可能要过很多人的手,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是玩了多年的收藏了,什么宝贝人家看不出来?为什么这个‘漏’一定会让你捡到呢?”但是这样的劝说并无效果,因为一夜暴富的传说,在吸引着他们。“‘漏’确实有,但是捡漏不那么容易。”就像幸运女神总青睐有实力的人一样,捡漏者往往是有眼力的人:“刚入行没多久,对于古玩一知半解的人,想捡漏根本不可能。”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如今多如牛毛的鉴定机构,却给这些初入收藏行业的人,带来了一丝“希望”。

  C

  鉴定专家:已经与利益挂钩

  “人的心口长了一个洞,金钱、权力、知识都无法填满它,那就是欲望。”这或许是对于如今收藏鉴定行业混乱最好的一个注解。

  近年来,收藏界爆出了多个“鉴定乌龙”事件,从金缕玉衣、汉代玉凳,到后来网友恶搞的元青花暖水瓶,鉴定行业乱象仅仅被揭开了冰山一角。“在北京,很多鉴定机构都是以赚钱为目的的,不但可以帮你开鉴定证书,甚至可以把你的赝品印到拍卖图录上。”崔义忠告诉记者说:“比如说你现在有一件赝品,去鉴定机构花钱鉴定为真品之后,他们还会告诉你,说只有鉴定证书的效力不够大,还可以帮你把赝品弄到拍卖会图录上,然后让你再交一笔费用,把你的赝品照片放到拍卖图录上,然后再忽悠你花个几千块钱买一些图录回来。”

  在收藏界,进入拍卖图录往往会给一些刚刚涉足收藏的新手一个错觉,即能上拍卖会的东西都是真品精品,于是这份图录跟这张鉴定证书具有了同样的效力,而这件赝品的价格也会随之增长。

  “现在收藏界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有钱的人不懂鉴定和收藏,他们不是去学习,而是盲目的相信鉴定机构和拍卖会,这就导致了鉴定者与造假者互相勾结然后出具假的鉴定证明。”崔义忠表示。

  D

  眼学,靠经验 和感觉说话

  福建省民间艺术馆副馆长李玉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让他哭笑不得的事情:2006年,一个藏家拿着一块寿山石请他鉴定,在与几个同事和同行进行了反复鉴定之后,李玉山确定这是一个西贝货。随后,藏家转身离去。

  半年之后,另一个新入行的藏家带着一方寿山石找来:“很巧合的是,这块石头就是半年前我鉴定过的那块,因为那块石头的纹理很特别,我记得特别清楚。”与这块石头一起过来的,还有一张北京某鉴定机构的鉴定证书,称该石头为老坑极品。“当然,在鉴定行业里,不管是专家还是藏家,都会有打眼的时候,鉴定机构也不敢百分百保证鉴定结果一定是真的。但是这里有个区别,有的是鉴定者确实能力不够,有的则是故意作假。”在李玉山看来,如今鉴定行业极其混乱,其中与眼学本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一件藏品是真是假,什么年代的,价值几何,都是靠大家用经验来谈的,而经验是不断增长的,有时候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五年前你鉴定一件藏品,觉得它是真的,但是五年后你再鉴定这件藏品,可能会觉得它是假的,因为这五年中你也在不断的增长见识,对于文物的鉴定能力在不断提高。”

  在收藏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同一件藏品,一群鉴定专家认为是真品,而另一群鉴定专家则认为是赝品,这样的争议一直都存在。“这就是经验不同造成的,不过一般来说,很多藏品对于从业多年的鉴定专家来说,很容易达成共识。”在王刚的鉴宝节目出现争议之后,崔义忠反复观看了当时的视频和图片,认为这件被毁的瓷器确实是赝品。

  不过,依靠经验来判断藏品真伪的“眼学”,近年来也遭遇到了不少人的争议,尤其是近年来碳14检测仪、热光谱分析仪等先进技术的引进,也让收藏界有了这样一种声音,即通过科学的鉴定手段来判断藏品的年代和真伪。

  但是在李玉山、崔义忠等人看来,这种判断方式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方式:“比如说有一件争议很大的藏品,大家无法统一确定它的真伪,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来判断。我的看法是,藏品是真是假,首先要利用眼学来判断,如果没有判断直接用仪器来检测,就有点可笑了。”崔义忠表示。

  收藏行业术语解释

  埋地雷

  指造假者与出售者合伙欺骗买家。一般出售者多为农民,造假者将假古董交给农民,由农民与买家接洽,不少藏家以为去农村从农民手里买的货不会有错,因此往往中计。

  捡漏、走宝

  捡漏是指以极低的价格买到很值钱的东西,对于买家来说,叫做捡漏。同样,把值钱的东西以低价卖出的行为,在卖家一方则叫走宝。

  看不好

  倘若买家叫着鉴定者同去买古玩,卖家称货物绝对是真,而鉴定者或买家又看出是赝品,又需要顾及卖家的脸面,只能说“看不好”。

  抓三样

  指买家在一家古玩店里接连挑中三件真品,一般来说此时卖家便会明白遇到了真正懂行的收藏者,不会再拿假货来糊弄买家,而是实实在在的与藏家做生意。

  一枪打

  此方式在民国时期比较流行,即不管货物真假,收藏家全部买下。

  老仿

  指民国以及民国以前人们制作的假古董,一般来说此类古董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市场价值。此类情况在收藏界并不少见,如当年张大千就曾仿画过石涛的画,甚至连黄宾虹、张葱玉、罗振玉、吴湖帆、溥儒、陈半丁等人也被其仿作打了眼。此类作品在拍卖市场上一直是收藏家们竞相收藏的对象,再比如宋代仿的西周青铜器等等。

  打闷包

  在古玩行业中,将不准开封检验的买卖为“打闷包”,有时也指没有看到东西而交易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