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古城苏州老城“阊门”内,商家作坊、民宅聚居,苏州人称此地“桃花坞”。唐寅在这里写下的“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让这个地名更添风雅。
然而就在最近,到访的游客发现,这里到处是施工围挡,街旁的民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碎石废砖。一场针对桃花坞地区的“综合保护整治利用工程”正在实施,同时激起的还有一场老城如何改造的争论。
大门推开,桃花坞打铁弄四号的小院子和别家一样,挑起的竹竿晒着衣服。
叶培堃:住建局请了个代理律师的,最后说要求法院来执行强拆。
说话的老人叫叶培堃,他身后的叶家祖宅也被划在正推进“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的“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这个月6日,叶家全家到苏州平江区人民法院,开自家房子的拆迁行政裁决听证会。叶家人称自家客厅“楠木厅”,他们甚至拿出不轻易示人的清朝地契。
叶培堃:同治十三年我这个房子已经是老房子了……
房子的归属下落还没有定论,桃花坞的综合保护利用工程成了一家人这一两年来的烦心事。
叶培堃:我们都是生在那个地方,包括父母生在这个宅子里面。我不希望在我们手上毁掉……
叶家人说,眼看着巷子跟前的“阊门西街”从繁华街市到一片废墟。
记者:我看都已经拆掉了?这个过去是什么?
叶培堃:百分之九十都是民房。老街。
这里是苏州古城桃花坞,阊门西街东西两侧砖石废墟在阳光下暴晒,门窗完好的单体建筑物屈指可数。唐家夫妇的小店在阊门西街13号,左右邻居都已经拆迁搬走。
唐家夫妇:老街呀,生意好,全是店面,生意好的不得了。什么店都有,小吃、饭店、还有那个百货也有的,什么都有,这条街从旧社会就有了…
夫妇俩说,他们也摆不了几天了,最近正准备收拾东西搬走,小店也就此关张。
居民:我们这条古街,一百多年来就是这个样子,一点都没动,民居还是民居,生意、人流量最多的地方!现在全部没了!
阊门西街的拆迁已经持续一年多,有网友之前拍摄过不少拆下的建筑构架,讨论中有人认为那些是“值得保留的古建筑”,而打铁弄的叶家人也希望自己的老宅能得到文物部门的鉴定得以保存。
在苏州市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潘国英却说,作为文物来保护,不可能是“老房子”那么简单。
潘国英:相对来说很多房子始建比较早,后来不断的有后期翻建改建,翻建改建了以后价值相对来说就不像原来那么大了,我们要确定文物的标准是建筑特征建筑构件比较完整,而不是说最早是清代明代造的……
桃花坞的历史街区,拆什么留什么,苏州市规划设计院负责给出明确规划,规划所的项目负责人嵇雪华说,之前的勘验细化到每个单体建筑。
嵇雪华:对古城里的建筑风貌分成四个类,一二三类评价下来的基本上都是不拆的,只有四类拆。四类就是那种风貌极差,跟我们苏州传统风貌不符的。
虽不舍,西街的老街坊还是大多搬走了,一群不住在桃花坞的苏州人在互联网微博发起的活动叫“救救桃花坞”,现场民居被拆的图片获得上万次转载。建筑师宋微建是发起人之一,他说,看不下去这样的“保护利用工程”,对于历史文化街区,轻易拆掉总归不妥。
宋微建:这个街区保护是什么概念,历史文化保护它要保护的是整个街区的面貌不是某一种建筑,不能拆毁的,这个是历史建筑它拆了就没了。
江南好风景,民宅鳞次栉比,一张张年画从作坊中产出。没去过的人对苏州桃花坞有着诸多美好的想象。如今,古城苏州的这番大举动到底是作何考虑?
整个“桃花坞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的指挥部就设在阊门西街向北的桃花桥路,负责人说,这是苏州市委市政府领衔的大工程,为了这个工程,苏州成立了“桃花坞发展建设公司”。曹勤良是总经理,他说拆和建在今天的桃花坞都是有标准的。
曹勤良:总之我们只把握一个度,只要是历史风貌的,再建设不影响的,我们能保留尽量保留,一些实在是建设过程中需要让道的或者让位的,就进行落架大修或者移建。
曹勤良强调“历史风貌”这个标准。在桃花坞西南角的泰伯庙,苏州人在这里奉祀吴地开发始祖泰伯,修复之后占地面积翻一倍有余。再向西北步行十几分钟,唐寅祠原址更已经拓展成“唐寅故居文化区”的所在地。
居民:这是唐伯虎的那个祠堂。
记者:祠堂?
居民:唐伯虎的双荷花池都在这里,现在在造。
记者:原来是什么?
居民:这边是民房,那边是林机场的工房,现在在重新返造。
记者:重新返造?
居民:唐伯虎回来啦,居民要走啦。
苏州人还是习惯叫这里“双荷花池”,只是唐寅故居遗址只有一个残缺的小水塘,曹勤良说,所以需要一个真正符合历史风貌的新风景。
曹勤良:唐寅故里号称有个双荷花池,目前到唐寅故里就剩一个死水潭。和古城风貌极不相符的我们要把它拆掉,然后进行恢复,希望能呈现真正的唐寅故里, 不要到时候外人来一看原来双荷花池就是一个死水潭。
边拆边建,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说,不出两三年,桃花坞历史片区就有新亮点,而“桃花坞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身涛说,工程名称特别提到“利用”,也是为了可持续发展。
曾身涛:不利用的话这种保护本身是不会长久的,把这个建筑继续的使用下去,这才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桃花坞项目还在推进,关于桃花坞的拆与建反对的声音一直没停。“救救桃花坞”的发起者们偶尔还聚在一起讨论,建筑师宋微建依然认为,保护街区的概念应该得以树立,街区内不该有“拆”字。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经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概念,
宋微建:我们国家2002年的时候文物法上修改法上,把历史街区列入文物保护法,古城保护是全面保护,划定了几个保护区,那么在保护区内应该从我们立法上,保护区内的任何建筑除了违章建筑,不能拆的,没有拆除二字。
中国古建筑学会理事陈天趣直叹可惜。
陈天趣:我们仅仅是历史的保管员,每一代人都没有资格去把前人的东西去掉。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的周斌也是苏州人,拍照片记录桃花坞已多年,他一边展示照片一边说,希望执行者可以再探讨。
周斌:桃花坞这个实际上是一个苏州文化的重要的载体,实际到散落在这个里面的一些故事啊,文化的积淀啊,实际上我们从来没有认真去挖掘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