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荧屏“千台一面”令人担忧:冷饭冷菜往外端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15/2012 17:19:08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龚倩 颜云霞

  暑期已接近尾声,回顾这个暑期的荧屏:还珠格格、白娘子、孙悟空等老朋友如期而至;《甄嬛传》《爱情公寓》在各频道轮番轰炸;伦理剧渐渐退场,偶像剧、神幻剧、武侠剧纷纷登台,雷点、腐点、笑点层出不穷;选秀节目仍是如火如荼,唯独《中国好声音》独霸综艺……整个暑期,荧屏看似很热闹,却也问题多多。多了点“千台一面”,少了点异彩纷呈;多了点老面孔,少了点新朋友;多了点低幼闹剧,少了一点积极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引导。

  荧屏“啃老”,让“白娘子”发愁

  当白娘子、郭大侠、小燕子、孙悟空再次同时出现在荧屏时,暑假就来了。这些经典老剧陪伴80后度过一个又一个暑假,如今,继续陪伴90后、00后的孩子们过暑假。在网友制作的恶搞视频中,白娘子一脸愁容地对许仙说:“按这个趋势下去,我们下辈子都无法退休了。”

  “《还珠格格》开始播放,意味着高考完了,幼儿园和大学也放假了;放到皇后作恶、容嬷嬷扎针,代表中考完了,小学生自由了;等紫薇瞎了、香妃死了,高一也就放假了。”观众已对老剧的情节倒背如流。经典一再被“重温”,观众已没有第一次看时的惊喜,有的只是习惯性的凑热闹而已。“这种剧集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随时进入,也可以随时离开,无需投入太多的感情,用来消遣最合适的。”一位80后观众这样说。电视台热衷于“啃老”多出于经济效益考虑,一部剧的首播权被购买后,通常3年内可无限次播出,到期后如果再次购买价格更低,而经典老剧已有稳定的受众群体,播放老剧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当然,电视台和观众爱“啃老”,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少有优秀原创剧作出现,很多新作不是太雷太囧,就是抄袭成风,如果有好吃的新鲜菜上桌,谁还会端着冷饭吃个不停?

  循环播放,“甄嬛”宫斗不退场

  如果要问这个暑假谁与观众不见不散,那肯定是甄嬛莫属。整个白天的荧屏,你看,或者不看,甄嬛都在那里,一声声皇上叫着,一个个请安候着,哪怕到了深夜档,甄嬛也不休不眠地在那。据网友统计,整个暑假单黑龙江卫视播《甄嬛传》就超过4轮。“比《还珠格格》还猛,《还珠格格》至少是一暑假一次,《甄嬛传》是一暑假不知道多少次……”网友如此感慨。

  长达76集的《甄嬛传》,用来填补暑期白天大片的时间空档绰绰有余,何况这种循环模式,称得上是消磨时光的“砂轮”。成本低廉,内容丰富,且有大批潜在受众,选择循环播放《甄嬛传》对电视台来说,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事实上,也有不少观众买账,有网友在微博上感慨“暑期午后档也就只能看甄嬛了。”《甄嬛传》本身制作精良,美轮美奂的布景与妆扮,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情节,使其本身拥趸者甚众,且故事发展大抵已知晓,随进随出没有负担,也难怪电视台为《甄嬛传》点了“循环键”。

  只是这个看似双赢的买卖,是以牺牲观众多样化需求与电视台的形象与品牌为代价的。它热衷的是心计与阴谋,曾经有评论说它“将‘煽、色、腥’发挥到极致。”如今,为了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电视台如此义无反顾频翻甄嬛“牌子”,让一部宫斗剧集“三千宠爱于一身”,长期垄断荧屏,真是“六宫粉黛无颜色”。这个暑期,循环播出的《甄嬛传》让孩子们学到了什么,细细想来,真是令人心忧。

  《爱情公寓》,“诚意”抄袭仍是抄袭

  《爱情公寓》这个暑期很火,几个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梦想的青年男女住在相邻两间公寓中,每天在他们身上发生许多平常又可乐的故事,这部系列喜剧于2009年登上荧屏,没有宣传,没有著名演员加盟,仅凭令人捧腹的剧情和演员们率性的表演一炮走红。眼下第3季刚刚播完,关于它的各种评论也如潮水一般涌现在网络上。精彩之外,这部剧有一个无法回避的致命伤——抄袭。“段子”作家赖宝在微博上称,《爱情3》未经允许而大量使用他创作的段子,他小说里的段子“一条没浪费全用到剧里去了”。而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它太热衷于向国外经典剧集借鉴,《老爸老妈浪漫史》《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等许多美剧都没有逃脱被学习的命运。从人物设定到剧情走向,从对话到场景,其太过“忠实”的借鉴程甚至惊动了外媒,英国《每日邮报》称它“连《老友记》的剧本、角色甚至沙发也不放过”。

  比起《姐妹新娘》《一起来看流星雨》等剧,《爱情》系列传递出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我的青春我作主”,也让沉浸在婆媳关系剧、孽债剧、宫斗剧中已久的观众耳目一新。但观众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再有诚意的抄袭还是抄袭,没有原创,只会步人后尘,总有一天我们的电视剧会无路可走。

  综艺节目,惟“好声音”一枝独秀

  暑期综艺节目也频推新招揽人气,在荧屏电视剧厮杀之外开辟了“第二战场”。细数下来,有主打励志、树立平民英雄的,如《向上吧!少年》《完美释放》;有邀来中年明星唱响怀旧旋律的,如《百变大咖秀》《王者归来》;有斗智斗勇冲关、玩刺激元素的,如《冲关我最棒》《一战到底》;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选秀节目,《激情唱响》《完美声音》《天籁之声》等不约而同在暑期紧锣密鼓地寻找国内的好声音。在这数十档节目中,浙江卫视7月13日推出的《中国好声音》脱颖而出,成为暑期荧屏内外热议的话题。

  作为风靡欧美的《The Voice》系列节目在中国唯一正版版权的获得者,中国《好声音》以 “盲选”模式寻找“个性好声音”。从已播出的五期节目来看,选手实力惊艳,没有刻意煽情的故事和无休无止的炒作;由那英、刘欢、杨坤、庾澄庆组成的评委团不麻辣、不毒舌,他们之间互抢选手的揶揄打趣成为节目最大的娱乐点。这一切颠覆了由《超级女声》演化而来的“偶像”选秀模式,音乐重新变得纯粹。

  然而,《中国好声音》也逃脱不了所有选秀节目走红的宿命,身份造假、“回炉再造”等一系列质疑接踵而来,这让人们对它的喝彩也变得纠结,而更让人纠结的是国内随之而来的克隆。事实上,缺乏创新是国内综艺节目的沉疴久病,从抄袭与山寨到正式引进,国内的综艺节目总脱不下国外翻版的帽子。但对观众而言,可不希望暑假守的只是一个欧美电台的N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