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文物保护行动——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程正处于收官阶段。随着文物大量出土,如何安置它们成为我省文物界面临的首要问题——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进入收官阶段。7月16日,省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孙英民表示,省文物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51家考古发掘研究单位的支援和工程沿线文物部门的协助下,截至2012年6月,实际完成考古发掘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出土文物9万余件(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考古成果。
骄人成果引人注目
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主任张志清介绍,此次文物保护工程是我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文物保护行动。河南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包括总干渠和丹江口水库淹没区两部分,是南水北调工程所涉及的7个省、直辖市中干渠线路最长、投资最大、文物点最多、文物保护任务最重的省份。经我省文物部门调查确认的文物点有330处。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批复确认的文物保护项目有264项,批准考古发掘面积86万平方米。
据介绍,总干渠发现的鹤壁刘庄遗址、安阳固岸墓地、荥阳关帝庙遗址、新郑唐户遗址、新郑胡庄墓地、荥阳娘娘寨遗址等6个项目先后当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占获此殊荣的全国南水北调文物保护项目的80%以上;新郑胡庄墓地、鹤壁刘庄遗址、荥阳关帝庙遗址、新郑唐户遗址、荥阳娘娘寨遗址等5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质量二、三等奖;丹江口库区发现的沟湾遗址获得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质量三等奖。还有很多出土文物为旧石器与新石器过渡时期、先商文化、仰韶文化、早期楚文化、金元时期民间集镇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考古成果凸显河南文物大省地位
“南水北调工程中取得的考古成果再次凸显河南文物大省的地位以及中原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许多考古新发现填补了相关学术研究的空白。”孙英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孙英民表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河南境内长731公里,从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自南向北,穿过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8个省辖市的32个县(市、区),纵贯了古代中原地区的核心区域,在中原大地形成了一条融汇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古代文明的锦带。“因此,我省不仅是在抢救和保护河南的文物资源,更是在抢救和保护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是在努力实现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和谐共赢。河南文物界有幸承担了这样的重任。”
国家文物局精心组织全国的精锐力量参加河南文物保护“会战”,尤其是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参与,使很多最新的现代科技手段在南水北调文物发掘和保护工作中得到全方位的应用。
出土文物急需一个“家”
随着文物大量出土,如何安置它们成为我省文物界面临的首要问题。据张志清估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发掘后,我省出土文物将超过10万件。但目前南水北调工程出土文物没有统一的保管场所,一部分存放在所在市、县文物部门的库房里,一部分暂存在考古发掘单位临时租用的民房里。
孙英民表示,出土文物急需一个“家”。 河南是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量最大、成果最多、出土文物最为丰富的省份,目前面临的文物安全压力也最大。由于缺乏统一的文物保管和陈列场所,这些文物不仅无法得到有效保管和展示,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可以借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有益经验,在河南建立一个集保护、研究、展示为一体的南水北调博物馆,使其在妥善保管文物的同时,成为中原历史文化遗产与人类环境物证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