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文化企业数量不多,但从去年的营收情况分析,成绩单却获得了“优秀”的评价。视屏网站竞争激烈,短期难有新企业上市。影视行业“欣欣向荣”,未来将成为文化企业扎堆领域。传统演艺行业呼唤更多演艺企业上市融资。出版领域民营企业与国有出版集团比翼齐飞,今明两年可能迎来一波上市潮。
视频网站:
业内大佬扎堆上市竞争趋向白热化
乐视网
营业收入5.99亿元
营收增幅151.22%
乐视网可以称之为文化市场上的一只大牛股。其业绩快报显示,去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99亿元,同比增长151.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增长87.05%。
数据显示,乐视网占据去年热播电视剧独家网络版权70%份额,非独家的网络版权覆盖率也超过95%,今明两年热播电视影视剧独家网络版的30%也早已被其牢牢把控。正是依靠着版权的资源,乐视网走上了版权分销的道路,依靠向下游视频网站销售影视剧版权,保证自己收入。
然而,这组在不少人看来十分漂亮的财报数字,并没有让视频行业欢呼雀跃,反而有些忧心忡忡。质疑人士指出,乐视网购买影视剧网络版权的费用像个无底洞,已经消耗掉了其IPO筹集的7亿元资金,净利率从2010年同期29.42%滑落至21.91%,疲态尽显。
不同于乐视网,优酷、土豆均选择了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而且后两者与乐视网的发展模式大相径庭。优酷和土豆等均选择“战略性亏损”来进行扩张。数据显示,虽然乐视网在电视剧版权覆盖率上要远远超过优酷以及土豆。但截至去年二季度,优酷实现日均覆盖人数2586万人,而乐视网的这一数字仅为309万人。这也直接影响到乐视网的视频广告收入。截至去年6月30日,乐视网广告收入仅占比总营收的20.3%,而同期优酷广告收入占到总营收的96%。
优酷CEO古永锵的表述更为直白:中国视频行业第一、第二名都已登陆美国资本市场, 再有视频网站幻想上市不太现实。未来12-18个月, 行业必将出现整合与淘汰, 新的一页将会打开。
影视:
排队上市企业暴增 市场风险陡然加剧
博纳影业
净利润1820万美元
净利润增幅69.4%
虽然不是在国内上市,但博纳影业绝对可以笑着面对自己在纳斯达克一年的成绩。不久前博纳影业发布去年四季度报告,2011年全年,博纳净收入达到了1.26亿美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138.9%;全年净利润达到1820万美元,比2010年增加了740万美元,增长了69.4%。
博纳影业的发展可以看成是中国影视上市公司的缩影。国内几家主要影视公司在去年均取得了“好成绩”,虽称不上惊世骇俗,但也算得上四平八稳。业内大佬华谊兄弟虽然营收减少16.77%,但其净利润依旧增长34.97%。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也表现优异,43.01%的营收增幅交出了一张漂亮答卷,同时也刺激着更多影视企业排队上市。
业内人士分析,影视行业整体发展迅速,为企业的成长带来充分发展空间。去年中国总票房超过了130亿元人民币,比2010年增长了将近30%。2012年中国票房将继续增长,年底将达到170亿元人民币。
在电视剧领域,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仅去年就完成了469部14942集。国内对于优质剧目的需求有增无减。
然而影视行业问题却也很突出,随着影视剧制作成本的日益增长,影视企业越来越多开始在资本市场上寻求帮助。根据艺恩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上市的影视制作公司有7家,上市进程及计划中的多达近20家。影视企业上市成功后,开始大举圈钱,将其投入到影视作品“烧钱”,然而国内却有80%的电视剧无法登陆荧屏。电影方面,数据显示只有不超过10%的影片能够为片方带来利润。因此,如何把握最佳的投入产出比,将是影视类上市公司需要谨慎思考的问题。
演出:
传统演艺行业期待上市企业诞生
宋城股份
营业收入5.05亿元
营收增幅13.44%
国内演艺第一股宋城股份自从诞生以来,就被业内寄予诸多期望。长久以来,如何让演出能够形成成熟而稳定的产业链,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是业内的难题。宋城股份的上市,让大家看到了一条出路。
数据显示,宋城股份的主体收入来源于杭州宋城景区,去年实现营收3.4亿元,而支撑景区的核心却是大型旅游文化演艺节目《宋城千古情》。去年宋城股份继续推进对宋城景区核心产品《宋城千古情》的提升,2011年完成对《金戈铁马》和《魅力杭州》两幕改版,其所打造的文化旅游度假概念,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
北京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咨询总监毛修炳分析,从演出市场发展整体态势来看,拥有独立的演出剧场和原创性的演艺品牌,而且能够让演出持续不断上演的演艺企业,未来将获得更多资本的关注,而旅游演出可以算得上是最为重点的门类。市场上口碑比较好的一些旅游演出项目利润率都惊人的高,《印象·丽江》的年利润就达到7500多万元。
但如今演艺上市企业还仅为宋城股份一家,传统演艺行业期待更多上市公司的诞生。随着国家院团改制的深入,不少大型演出集团上市的步伐也在加快,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江苏熔盛投资集团联合发起设立的东方熔盛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演艺集团也将目标明确定位于上市。
分析认为,除了大型院团,市场上比较活跃的保利文化、中国木偶剧院、上海城市演艺、西安秦腔剧院、福建演艺、湖南红太阳演艺等企业都有可能成为演艺第二股。
出版:
民营企业与大型集团比翼齐飞
天舟文化
营业收入2.79亿元
营收增幅30.88%
被誉为民营出版第一股的天舟文化去年在资本市场上有着不错的表现,增幅超过30%也足以证明,民营企业依旧可以在出版市场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不同于一般的民营出版商,天舟文化有自己的一套营销体系,其做法为“策、产、销”一体化运营,基本环节为:强化市场调研、发掘市场需求题材、选择合作出版社出版、市场推广与营销、网络监控市场。
在这种策略下,天舟文化牢牢抓住青少年阅读市场,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参与图书总发行的企业,主要有各类出版社(自办发行)、各地新华书店,以及18家拥有总发行资质的民营发行服务商。
天舟文化的上市起飞,让民营出版商看到了出头的希望,目前市场能够做到一定规模的民营出版企业并不多见,资本市场也期待更多民营出版企业的参与。
但与此同时,出版领域的另一端,大型出版集团航母群,却在上市的道路上更显得来势汹汹。不久前,新闻出版总署颁布《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实现跨所有制发展;支持出版传媒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推荐研发高新技术的出版传媒企业到创业板上市。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3月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上市方案已上报国务院,不出意外,年内就能上市。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透露,“十二五”期间,中国出版集团、中国科技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等将上市。
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民营出版与国营大型出版集团,在资本市场上比翼齐飞的局面或将实现。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