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赣州市慈云寺舍利塔天宫一次性发现的30余幅北宋初年绢本、纸本绘画,经历5年修复已重现光彩。日前,这批国内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规模北宋绘画的修复工作在京经过专家评议,被一致认为达到了一流水准。
同时接受评议的还包括同批出土的纸本经卷、造像类雕塑文物、木版印佛教画残片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刚刚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国家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杨泓对修复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能把腐朽碎裂成众多小块、甚至严重粉化的这些绘画修复到这样的面貌,令人激动,这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这批文物是北宋民间绘画史上的重要实物,是对中国艺术史的重要补充,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2004年,江西赣州市博物馆在对慈云寺舍利塔进行维修时,于第四层内壁发现了一个暗龛——天宫,从中出土了这批北宋初年的珍贵文物。2006年,受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王亚蓉着手制定慈云寺塔文物修复方案,组织孙振祥、赵家英、纪秀文等国内多家单位各类权威文物修复专家进行抢救性修复。
在此次修复工作中,各类残损文物得到较好的保护,有60余件文物得以再现,并在文物上发现了“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和“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两个准确年款,在写经长卷中还发现了“大宝二年”(公元551年)字样。
“这批极为重要的文物实证,对北宋时期历史文化及各类工艺技术、艺术的研究意义重大。”王亚蓉说,“特别是北宋初存世的绘画较少,这次能够一次性出土这么多绘画,实为不易。经过修复的绢本绘画非常精美,运笔洗练、造型准确,山水、人物无不细笔着绘,精益求精。”
据她介绍,慈云寺塔出土的纸本经卷,早已腐朽、板结,成卷的经纸与木质卷轴粘连严重,经过层层剥离,终将残片一一拼对成卷,重修装池。出土的纸本绘画文物,大多质地酥脆、矿物质颜色脱落,虫蛀黄斑与霉斑严重。修复工作经过拣选、清洗、拼对、加固、装褙、局条、镶料等工序,首次采用桑蚕真丝网作辅助手段,使修复工作者能够将残损的画意方便拼合复原,使画本再现瑰丽样貌。
王亚蓉表示,目前完成的是文物修复工作的第一阶段,希望通过继续整理修复,让更多的来自宋代的信息重新面世。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