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增加引进美国进口大片数量的消息震动整个电影圈,不少国产电影制片人疾呼“狼”来了。中国电影是做一只弱弱可欺的“羊”,还是打开国门放手一搏,最终也能成为冲击别国电影市场的“狼”?
2月18日,中美之间就美国影片进口已经达成协议,未来中国将在每年引进20部美国影片的基础上增加14部IMAX或3D电影;美方票房分账比例也将从原来的13%升至25%。有美国媒体报道,此协议的通过将会为美国电影产业带来每年数以亿计美元的收入增幅。然而,对于中国电影产业,这一协议将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中国电影人又将如何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
制片方:“狼”来了,没什么可怕的
对策:讲好故事+选准档期
美国进口片配额将增加14部的消息一经传出,部分制片方就坐不住了,甚至有影评人在微博上公开表示,这次协议的签订对于国产片方的冲击是“致命的”。国家广电总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131.15亿元,国产影片票房70.31亿元,进口影片分得60.84亿元,其中仅美国分账大片就从中国狂卷49.1亿元票房,占总体票房比例的37%。
一直以来,我国国产片的全年票房都略高于进口片的全年票房,但是国产片的单片票房却始终难以企及进口片。去年国产片票房冠军《金陵十三钗》和国内市场票房总冠军《变形金刚3》的票房收入相差了6.29亿元。
“今年,进口片数量将增加14部,很有可能扭转此前票房落后于国产片的情况,超过国产片成为我国最大的影片票房收入来源。” 北京新影联影业责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军指出。
不过,高军也表示,虽然美国进口片数量的增加,会挤压国产片的市场空间,但中国影片业不应永远闭门锁国。打开国门,引进美国先进的经验,对督促中国电影提高整体水平,或许也是一件幸事。
“中国电影市场对美国开放,毁掉的是那些靠侥幸、靠所谓的明星阵容、靠吃老本、靠黑手操作市场取得某种成功的电影制作者。中国电影虽暂有疼痛,但长远来说是好事。”香港导演王晶表示。
北方电影集团副总裁方卫也强调,虽然我国国产电影生产数量逐年增加,但荧幕数量的增长速度却无法与之相匹配,国内荧幕数量越紧张,在观众中无法引起良好反响的影片越会被淘汰。
对此,高军建议,国产影片,尤其是中小投资影片还应更加注重在讲好故事、突出特色和选准档期上做文章。“国产片尤其需要注意,不要跟娱乐性较强的进口大片在档期上撞车。”高军强调。
此外,高军还指出,本次协议的签订可能会使得国内电影的投资热潮开始趋于理性,中美合拍片的市场会进一步扩大,可能会有更多的投资方开始寻求和美方合作拍片。
影院院线:第二次分账革命到来
对策:形成差异化放映模式
除了美国大片数量增加之外,美方将提高进口电影分账比例,被业内人士称为国内院线所面临的“第二次分账革命”。
去年底,《金陵十三钗》片方新画面公司与八大院线“翻脸”,强势提高了2%的国产电影的分账比例,引发了一场分账革命。此次美国大片一举提高12%的分账,无疑将使各大院线再次抓狂。
高军坦言,目前在我国经营院线已经成为了微利行业,有些进口大片虽然实际票房很高,但院线只能拿到1%-2%,影院能拿到将近50%,片方能拿到13%左右,其他35%归包括发行代理方等在内的中间环节所有。“进口片一直是国内院线和影院盈利的主要来源之一,美国片方将分账比例增加到25%,会使得影院和院线以及影片发行方的利润被大大摊薄。”高军分析。
对此,北京新影联院线董事长刘洪鹏表示,此前国内上映的进口片的分账比例会根据影片的票房有所调整。按照规定,此前美方票房分账比例是13%,但事实上票房在5000万元以上的影片分账比例一般会达到15%-17%左右。数字显示,去年在国内上映的几部较为受欢迎的进口片,票房都远远高于5000万元。
“因此,此次上调分账比例后,国内院线只需要再分出去8%-10%的票房收入,而且这部分上调比例还是由出口、发行、院线、影院四方共同承担,真正增加到院线和影院身上的分账成本可能没有想象得那么高。”刘洪鹏表示,美国大片为影院增加的票房收入,最终可能与影院减少的分账比例打平。此外,他还表示,在这次中美协议签订之后,影院的荧幕数量越多越占优势。
刘洪鹏建议,院线间和院线内都应该采取差异化的放映模式,根据地区和观众需求的不同,分院线、分地区上映不同的中小成本影片。
“在国产片和进口片都要求提高分账比例的时候,影院就会加大规模放映上座率较高的影片,很多中小成本影片就会被挤掉。”刘洪鹏解释说,如果有类似《变形金刚3》的片子上映,这些影院势必会在70%-80%的影厅排满这部片子,某些同期上映的中小成本影片可能根本就没有排片的机会了。因此,他建议,某些具有针对性的影片,并非适合在所有影院上映,它们可以集中在部分地区的部分院线放映,而不采取全国放映的模式,让影院和片方都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
观众方面:票价贵点没关系
对策:“以量制价”平衡票价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大多数观众还是更加关注自己能否看到更多优秀的影片,而对于进口片电影票价的接受程度也明显高于国产片。
记者就本次中美达成进口影片协议的相关问题在新浪微博上对10名网友进行随机调查。调查发现,90%的网友主要还是更关注以后将会增加哪些新的进口大片,对于分账比例增加并没有太多在意。当记者向他们表示,分账比例提高可能会转嫁到电影票价上时,有7位网友认为,如果真的能够更多地看到质量更好的外国大片,多付10-20元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在采访过程中,院线方普遍向记者表示,进口片分账比例的增加暂时不会影响影院的票价,影院会“以量制价”,通过增加进口片的放映数量平衡分账比例减少带来的损失。
对此,刘洪鹏分析,影院在考虑是否上涨电影票价前,需要综合考量影院的经营成本,“如果影院租金占票房的10%-15%,影院就属于可盈利的范围内;如果超过20%,大部分影院都会赔钱,票房再高、票价再贵最终都要分给开发商、房东,影院挣不到钱”。刘洪鹏建议,影院在投资初期就要做好投入产出的测算,不要只顾着竞争黄金地段,不顾日后的经营成本。
不过,也有网友向记者表示,最近刚看到国内的院线开始有降价的趋势,希望影院不会因为本次提高进口片分账比例的压力而减缓降低票价的行动。“虽然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进口大片,但是我们更希望影院在进口片和国产片的定价上能够一视同仁,不要出现进口片价格虚高国产片过于‘廉价’的现象。”网友小邱表示。
进口影片进入中国市场发展过程
1994年
中国引进第一部进口分账大片《亡命天涯》,全国票房收入达到2500万元。
1998年
《泰坦尼克号》贡献了当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的1/5,达到3.2亿元。
2002年
与张艺谋《英雄》的2.5亿元票房相比,《指环王》等进口大片势头渐弱,但仍占据着60%-70%的份额。
2007年
进口影片的票房比例开始徘徊在50%左右。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