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派拉蒙公司宣布《变形金刚4》将于2014年6月与观众见面,这让“金刚迷”们心中又充满了期待,玩具商们也是跃跃欲试。据初步统计,变形金刚衍生品每年在中国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而美国孩之宝更是通过变形金刚每年狂敛10亿美金,变形金刚堪称是动漫衍生品市场一个不老的神话。
实际上不仅仅是变形金刚,米奇、加菲猫、奥特曼、数码宝贝、蜡笔小新、机器猫等一批美国和日本动漫形象,都在动漫衍生品市场上创造了辉煌业绩。那么反观国内,人们能叫得出的好像除了喜羊羊还是喜羊羊。
“在动漫制作之初就开始考虑衍生品,将动漫制作与衍生品开发对接,这是国外已成熟的动漫衍生品的运作模式,但在我国能这样做的动漫企业还非常少。对于动漫衍生品,我们在观念、理念、运作方式上都存在着较大差距。”2月16日,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助理、上海设计学院院长吴小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衍生品利润应占七成
根据国际动漫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利润的70%来自于衍生产品,包括图书、玩具、文具、音像制品、服装等。漫画是动漫产业链条的前端,中间是影视产品,后端就是衍生产品开发。衍生产品不仅可以为动漫企业带来丰厚利润,还可以带动就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动漫公司利用衍生产品产生的利润再进行下一个动漫形象的开发,便是一个完整良性循环的产业链。
由于成本高昂,单靠电视媒体的播映平台很难回收制作成本,我国动画片的单集制作成本平均是1万元,而电视台播出费最多只占制作成本的1/10。在中国,大多数动漫企业都希望遵循着这样的发展路径:先投入巨资进行动漫内容的研发制作,在电视台播出产生影响力之后,再进行衍生品开发并进行形象授权,以销售版权和形象授权费用收回成本。但现实的状况并没有那么乐观,后期衍生品版权授权能否成功,往往取决于动漫形象知名度、影响力的大小,所以多数并不是很顺利。在这条漫长的等待回收成本的路上,企业随时都可能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局。
在动漫界,迪士尼动画片《狮子王》与其衍生品的成功,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这部电影前期投资4500万美元,斩获了7.8亿美元票房,而它的衍生品收入更为惊人,高达20亿美元。有人甚至戏称,《狮子王》是迪士尼制造出的“印钞机”。
2010年在中国参加动漫衍生产业高峰论坛时,迪士尼公司前事业发展部总监利恩·霍亚曾表示:“包括《狮子王》、《玩具总动员》等在内的许多动画片,其衍生品都是迪士尼收入的大头。对于动漫企业来说,最理想的模式是三成收益来自播放版权和票房,七成来自衍生品市场上卡通形象的授权。”利恩·霍亚还谈到,迪士尼非常重视衍生品的开发,每次他们创作电影脚本时,就已经开始考虑未来衍生品的开发。
形象决定衍生品成败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