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周文彰: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消费 发展文化经济要三轮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2年2月12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目前,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文化经济正在悄然兴起,并在国民经济中快速扩大地盘,有望成为新的支柱经济部门。这里所说的文化经济,是远超出文化产业而又包含文化产业的新经济门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通过,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的气魄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从容必胜的信心。而确立并大力发展涉及人民群众生活各个方面的“文化经济”这一概念,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确立“文化经济”概念 水到渠成

  文化经济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商业经济之后的一个新兴经济部门。文化从产生之初就是有经济意义的,但文化的经济意义长期显现不出来,人们也长期看不出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文化受经济的制约。经济对文化的制约表现在两方面:经济不发展,大众没有能力消费文化,哪有钱去进行文化享受呢?经济不发展,大众没有空闲消费文化,哪有闲情逸致去过文化生活?

  第二,文化受科技水平的制约。文化只有成规模地成为商品才有成规模的经济意义,而这只有借助发达的科技才有可能。科技的水平决定文化的生产水平和生产规模。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尽管文化也有一定的经济意义,但是这种意义微不足道。

  文化的经济意义大概是从有声电影诞生(1926年)之后,才逐步以加速度显现出来,也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因为从那时起,科技的发展使文化成规模地生产逐渐成为可能,经济的发展也使大众进行文化消费的时间和能力逐渐成为可能。

  在我国,文化经济近些年迅速走向前台从政府部门确位“文化产业”这个概念,到设立文化产业专门管理机构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从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到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催化了我国对文化经济意义认识的深化。2010年9月,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二五”规划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经济的概念已呼之欲出。

  文化产业是文化经济的一部分,这比较好理解,文化事业也是文化经济吗?回答是肯定的。文化事业也有生产,例如文艺创作,但是它的主要特征是文化消费,即购买文化设备和文化商品,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事业不讲经济效益,但文化事业却以它大规模地文化消费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乡镇文化站等这些现在由政府主导、财政买单的文化事业,极大地带动了土建、建材、设备、服装的生产和销售,带动了图书、电影、数字出版物等文化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带动了就业和税收。所以文化事业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发展文化事业,就是发展文化经济。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区分是我国这些年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大众文化消费一起,构成了一个新的经济门类和领域,即文化经济。文化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部门在我国已经有了相当规模,文化经济正以高速度连年增长,并且增长的空间仍然十分巨大。文化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方面:第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小;第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小;第三,对能源的消耗小;第四,附加值高。正因为具备这些特点,文化经济应当成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