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联合国总部舞台表演舞蹈《装泥鱼》的16位斗门水乡少女昨日载誉归来。在九洲港码头,她们受到了家乡人的热烈欢迎。1月29日至2月5日,舞蹈《装泥鱼》应邀参加“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国行”活动,在联合国总部和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了两场表演,并获得表演项目金奖等4个奖项。
舞蹈获表演项目金奖
2月1日,“非遗美国行”系列活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总部展演”开幕,在《装泥鱼》舞蹈中,一曲水乡韵味浓厚的沙田民歌悠扬响起,16位腰间挎着鱼篓的水乡少女,两手抓着泥鱼笼,骑着滑行的泥板在“滩涂”上东找西寻,神情活泼可爱。
这支独具特色的中国舞蹈引起了很大关注,一举获得了表演项目金奖,创作者沈俊校也获得最佳编剧奖。此外,16位小朋友还被选为“中美文化小使者”,斗门区则获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优秀组织奖。
记者了解到,本次展演活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等单位主办,有20个优秀艺术作品参加演出,包括中国民乐、民族舞蹈、声乐、戏曲、相声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这次在“联合国总部展演”的节目只有18个,10个是由中国知名艺术家应邀演出,其余8个均为国家文化部从全国各地近百个节目中挑选而成。
向世界展示斗门文化特色
这次参加表演的16位小演员都是来自斗门区实验小学的学生。其中最大的12岁,最小的只有8岁。她们中间有10位孩子上过央视春晚,并曾于2011年在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表演过舞蹈《冲虾》。小演员们告诉记者,她们为了这次美国之行,已经排练了一个学期。虽然平时很辛苦,但是一想到能出国参加演出,就十分兴奋。
2月1日在联合国总部表演当天,正是四(1)班的女孩周彤的10岁生日。“我很喜欢《装泥鱼》这个舞蹈,能在生日表演我觉得很开心。”周彤说,这是她第一次与同学和老师们一起过生日,表演结束后看见大家专门为她准备的生日蛋糕时,开心得不知道该说什么。
家住在井岸镇的周彤从读幼儿园时便开始学习舞蹈,周彤妈妈告诉记者,虽然女儿常常参加演出,并且曾远赴欧洲表演。但这是女儿第一次离开妈妈过生日,当她通过微博看见女儿吃蛋糕的相片时,非常激动。
而另一位小演员熊师悦则告诉记者,她特别想把斗门的文化特色带到国外,让外国人认识这项民俗,“希望大家都来广东玩。”
斗门区文化馆馆长沈俊校说,斗门本土原创舞蹈能进入这个舞台,非常难得。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向全世界介绍和展示斗门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沉淀。
舞蹈《装泥鱼》由沈俊校于1997年创作而成,并获得当年广东省第四届少儿花会铜奖。而为了此次参演,沈俊校专门对舞蹈的音乐和编舞技法等方面做了修改和完善。
?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