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但是,多年来重庆却未能出现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重庆的文化名片到底何在?纪录片或许会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反观历史,在中国没有哪一座城市像重庆这样,拥有清晰与深厚的纪录片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抗战期间在重庆开展的大规模的纪录电影创作,早已被电影史学专家称之为中国纪录电影的“重庆纪录学派”。当时除新闻纪录片(《电影新闻》、《抗战特辑》、《中国新闻》)有大量出品之外,时事专题纪录片、风光纪录片、人物传记纪录片等种类也先后出现。其中像《淞沪前线》(徐苏灵导演)、《活跃的西线》(潘孑农导演)、《胜利的前奏》(余仲英导演)、《七·七抗战周年》(史东山导演)影片长度已超过三本。
如果说“重庆纪录学派”是对中国纪录电影发展的“质的跨越”,是中国纪录电影人立足重庆,投身民族抗争与国家复兴的洪流,以空前的激情和理性所完成的光辉篇章,时光荏苒,近半个世纪后,依托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这一平台,被业界称为“渝派纪录片”的“重启之旅”开始起步了。
和抗战时期“重庆纪录学派”紧扣大时代脉动的价值选择和主体性意向一脉相承,现如今的“渝派纪录片”虽处西南一隅,却依然有着敏锐的主动性,始终呼应着民族国家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脉动。“渝派纪录片”的代表性作品如《远祖之谜》、《千秋红岩》、《主政大西南》、《巴人之谜》、《中国1978—2008》、《进城》、《旅馆》、《江上风清》、《见证三峡》等都扣系着大时代的大事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作品在今年推出的《千秋红岩》,该片是首部全景展示中共中央南方局伟大历程和不朽功绩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获得“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全国优秀纪录片评选委员会一等奖”,并被国家档案馆及美国斯坦福大学收藏。《千秋红岩》自播出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南方局历史亲历者的子女在北京集体组织观看了该片,给予极高评价。
作为植根于巴渝大地的纪录片,“渝派纪录片”的镜头也一直深情注视着这片土地和人民,重庆科教频道先后推出的栏目《巴渝人家》、《纪录重庆》、《真实》、《重庆故事》,都以纪录片为主体,将镜头对准了巴渝的大山大水和人文风情,描绘出一幅幅鲜活的重庆生活画卷,呈现浓郁的地域风格和色彩。
2011年是“渝派纪录片”的大年,《千秋红岩》、《进城》、《巴人之谜》等代表作品,以其鲜明的人文特征和精神气质在当代中国纪录片的谱系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坐标。而且,在国内纪录片市场普遍疲软的状况下,“渝派纪录片”人主持的科教频道异军突起,以一己之力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纪录片发展论坛。不仅如此,“渝派纪录片”人还积极提升“渝派纪录片”的品牌效应和辐射范围。2011年,“渝派纪录片”的扛鼎之作《远祖之谜》,被俄罗斯和意大利两家电视台购买并播出。凭借雄厚的制作能力,科教频道还吸引了多家海外制作机构的关注,就在2011年,科教频道先后与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挪威、日本等多国纪录片制作机构达成合作协议,这是“渝派纪录片”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也昭示了它昌盛与丰茂的前景。
在国家广电总局主持的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中,科教频道从全国百余家媒体中脱颖而出,先后获得“优秀纪录片制作机构”和“优秀纪录片播出机构”两项大奖。“渝派纪录片”领军人物雷卫也以《远祖之谜》夺得了优秀纪录片导演奖。
用雷卫的话说:“渝派纪录片就是一株在石缝中倔强生长的黄桷树。它关注个体的个性化生存,关注在生活中人的生命力和强劲的潜能,关注当下美学中几乎已经缺失殆尽的血性和悲壮,展现人性的强韧和大无畏的勇气。”黄桷树是重庆的市树,是西南险峻山水孕育的奇特物种,它扎根于石缝,高大粗壮,荫蔽四野。以黄桷树比喻成长中的“渝派纪录片”,散发出的正是“渝派纪录片”人特有的自信与豪迈。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