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条岛外溪流将开展流域景观设计,实现其与城市公园绿地、慢行系统相结合,形成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休闲旅游带
厦门已聘请国内外四家景观设计单位,为岛外影响范围较大的九条主要溪流和一条景观溪流进行景观设计,力图三年内打造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未来,厦门全市将形成“山、海、城”相连接的生态通廊,这些通廊将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步行系统。
昨天上午,《厦门市溪流流域综合治理与景观规划》前期工作会议在厦门市规划局召开,SWA、华汇、AECOM、易兰等来自国内外的四家景观设计单位齐聚一堂,为我市的10条溪流如何进行景观设计出谋划策。
岛外10条溪流
将要率先治理
本次规划,选定了岛外影响范围较大的9条主要溪流和1条景观溪流,开展流域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溪流(用地)控制规划和溪流景观设计(国内外方案征集)。
这10条溪流将被分为两期先后展开规划,其中一期有5条溪流,分别是海沧区的过芸溪、集美区的瑶山溪和后溪、同安区的东西溪和翔安区的九溪。二期的5条溪流分别是:集美区的深青溪,同安区的官浔溪、埭头溪和龙东溪,还有翔安区的翔安新城东坑湾至南部港汊景观水系。
市规划局表示,今后,随着流域治理的逐步开展,被纳入治理范围的溪流将会更多。
山景、海景、城景
将连接在一起
市规划局规划处处长任国岩告诉记者,目前,一期的5条溪流中,流域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和溪流(用地)控制规划已经在开展之中。“简单来说,流域污染综合整治规划的目的是让水由脏变干净,已经有4家国内知名的环保设计单位进场开展规划。”
溪流(用地)控制规划由市规划院编制,将分析流域污染控制、生态保护等,以及溪流两侧生态绿带、慢行系统、开敞空间等城市空间布局需求,整合溪流周边土地,进行用地控制,为溪流治理和景观设计预留空间。再接下来,溪流景观设计也将着手开展,“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水由干净变为漂亮,根据水体不同的功能区进行防护和空间开发利用,展现和塑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形象,形成连接‘山、海、城’的生态通廊。”
任国岩说,在对溪流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将会把流域污染控制工程、岸线整治工程与城市公园绿地、慢行系统相结合,形成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市民活动场所和休闲旅游带。未来,厦门市民沿着这条休闲旅游带,可走遍全城,一口气饱览厦门的山景、水景、海景和城市风光。(记者 钱玲玲)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